-
公开(公告)号:CN114569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49011.8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激隐核虫疫苗制备成本较高且免疫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嗜热四膜虫tubulin蛋白的刺激隐核虫疫苗的制备方法,首次鉴定出四膜虫中的交叉保护性抗原tubulin蛋白,并在大肠杆菌中对tubulin基因进行重组表达,以其作为抗原制备疫苗,大大提高了石斑鱼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能力。其免疫保护效果远高于利用四膜虫全虫蛋白或纤毛蛋白制备的异源疫苗。
-
公开(公告)号:CN10731209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710333721.8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6/28 , C12N15/70 , C07K14/715
Abstract: 一种斜带石斑鱼CCR12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目前在鱼中发现了3种XCR1样趋化因子受体,即XCR1、XCR1L和CCR12,其中XCR1L和CCR12只在鱼类基因组中发现,但关于其功能研究甚少,截止目前,尚未有关于鱼类CCR12体外表达的任何报道,尚未有人制备过斜带石斑鱼的CCR12多克隆抗体,关于CCR12多克隆抗体的应用更无任何报道。为进一步揭示石斑鱼CCR12阳性细胞在寄生虫感染组织中的迁移或增殖情况,鉴定CCR12阳性细胞类型,本研究首次通过原核系统表达纯化了CCR12的N‑端区和3个胞外区重组蛋白,并最终首次制备了兔抗CCR1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石斑鱼CCR12蛋白,且标记血液中的细胞,为我们今后标记CCR12阳性细胞并开展其抗寄生虫感染研究奠定基础。
-
-
公开(公告)号:CN108575829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345955.9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采用刺激隐核虫局部感染斜带石斑鱼单侧皮肤的方式来进行免疫,采用最优化的感染浓度和感染时长,首次构建了刺激隐核虫局部感染斜带石斑鱼皮肤的免疫模型,彻底消除了鱼类局部皮肤黏膜免疫应答过程中“先天性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研究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规律提供了理想的免疫模型。本发明免疫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5个歩骤:(1)刺激隐核虫活幼虫的收集和浓度计算;(2)斜带石斑鱼的分组和驯养;(3)局部皮肤免疫;(4)感染强度的测定;(5)局部感染后鱼体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57582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45955.9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采用刺激隐核虫局部感染斜带石斑鱼单侧皮肤的方式来进行免疫,采用最优化的感染浓度和感染时长,首次构建了刺激隐核虫局部感染斜带石斑鱼皮肤的免疫模型,彻底消除了鱼类局部皮肤黏膜免疫应答过程中“先天性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研究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规律提供了理想的免疫模型。本发明免疫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5个歩骤:(1)刺激隐核虫活幼虫的收集和浓度计算;(2)斜带石斑鱼的分组和驯养;(3)局部皮肤免疫;(4)感染强度的测定;(5)局部感染后鱼体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99402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236552.1
申请日:2016-04-08
IPC: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刺激隐核虫斜带石斑鱼苗种的生产方法,属于抗病性鱼苗生产领域,具体为抗刺激隐核虫鱼苗生产领域。首次采用变温感染和变温养殖的方式来生产抗病性的斜带石斑鱼苗种,感染时的水温与感染后10天内的养殖水温保持一定温差,从而增强刺激隐核虫活幼虫的免疫效果,进而与轮换养殖结合,获得了有效免疫保护期较长的抗刺激隐核虫斜带石斑鱼苗种,免疫后第8个月还具有60%的相对保护率,第9个月仍有34%的相对保护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7544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36555.5
申请日:2016-04-08
IPC: A01K61/00 ,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 A01K61/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刺激隐核虫黑鲷苗种的生产方法,属于抗病性鱼苗生产领域,具体为抗刺激隐核虫鱼苗生产领域。首次采用变温感染和变温养殖的方式来生产抗病性的黑鲷苗种,感染时的水温与感染后10天内的养殖水温保持一定温差,从而增强刺激隐核虫活幼虫的免疫效果,进而与轮换养殖结合,获得了有效免疫保护期较长的抗刺激隐核虫黑鲷苗种,免疫后第8个月还具有70%的相对保护率,第9个月仍有42%的相对保护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4641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36360.0
申请日:2016-04-08
IPC: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刺激隐核虫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的生产方法,属于抗病性鱼苗生产领域,具体为抗刺激隐核虫鱼苗生产领域。首次采用变温感染和变温养殖的方式来生产抗病性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感染时的水温与感染后10天内的养殖水温保持一定温差,从而增强刺激隐核虫活幼虫的免疫效果,进而与轮换养殖结合,获得了有效免疫保护期较长的抗刺激隐核虫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免疫后第8个月还具有58%的相对保护率,第9个月仍有32%的相对保护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5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13088.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刺激隐核虫疫苗效果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管状主体、底座以及网状封口,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中管状主体、底座以及网状封口两两配套,能紧密组装,制备方式简单,极大地缩短制作时间;既能防止包囊从底部漏掉,也能阻止实验鱼逃脱。该装置在使用时完全浸没在养殖容器的海水中,装置内外水体能有效交换,故不需要曝气,为实验鱼提供相对开放的水体环境,提高实验鱼的存活率。进一步提供基于该装置的评价刺激隐核虫疫苗效果的方法,利用所述装置能完整收集从鱼体脱落的包囊,同时显著减少实验鱼的死亡率,增加感染率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评价刺激隐核虫疫苗效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1895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33645.0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2 , C12N15/70 , C12N15/66 , C07K14/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7158 , C12N15/66 , C12N15/70
Abstract: 目前在鱼中发现了3种XCR1样趋化因子受体,即XCR1、XCR1L和CCR12,其中XCR1L和CCR12只在鱼类基因组中发现,但关于其功能研究甚少,截止目前,尚未有关于鱼类CCR12体外表达的任何报道。为进一步揭示石斑鱼CCR12阳性细胞在寄生虫感染组织中的迁移或增殖情况,本研究首次构建了斜带石斑鱼CCR12的N-端区和3个胞外区的重组表达载体,通过原核系统表达了CCR12的重组蛋白,为今后石斑鱼CCR12的体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