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4293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480010670.X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修·M·克维安 , 杰夫·S·勒沃尔 , 蒂莫西·S·威索基 , 拉塞尔·L·克诺亨穆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3/20 , B60G7/001 , B60G15/07 , B60G2206/10 , B60G2300/124 , B60G2300/13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ATV,该ATV具有框架、由框架支承的座椅、支承框架的前轮和后轮、由框架支承的传动系以及大致在座椅与前机壳之间延伸的驾驶室。ATV包括脚踏板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ATV可包括地板底板,该地板底板包括用于相对于脚踏板定位操作者的脚的搁脚部和固定踏板。
-
公开(公告)号:CN10708910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1095039.1
申请日:2012-02-01
Applicant: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IPC: B60G3/20 , B62D21/18 , B60K17/3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83 , B60G3/20 , B60G2200/144 , B60G2300/13 , B60K17/34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包括:框架(10、710),所述框架(10、710)具有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50、52;780、782)和横向延伸跨越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的前部的前框架部;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座椅(20、720);支撑所述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动力传动系(20、720),所述动力传动系(20、720)由所述框架支撑并驱动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和后轮;以及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280、812),所述前框架部延伸超出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以限定第一安装延伸部(202),并且所述内端联接至所述第一安装延伸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24957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180038339.5
申请日:2011-08-03
Applicant: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Inventor: 布赖恩·M·萨弗兰斯基 , 罗比·L·彼得松 , 理查德·L·孙斯达尔 , 阿伦·D·德卡德 , 路易斯·J·布拉迪 , 菲利普·A·诺瓦茨基 , 布赖恩·R·吉林厄姆 , 特拉西·S·科夫斯塔德 , 马克·A·史密斯 , 柯蒂斯·R·凯 , 史蒂芬·L·纳尔逊 , 基思·A·霍尔曼 , 杰弗里·M·马厄 , 凯文·A·麦克纳特 , 杰罗姆·J·鲁巴特 , 亚当·J·施兰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16 , B60G3/14 , B60G3/20 , B60G3/202 , B60G2200/182 , B60G2206/16 , B60G2300/13 , B60K11/06 , B60K13/02 , B60K17/08 , B60K17/34 , B60K2005/003 , B60Y2200/124 , B60Y2200/20 , B60Y2400/72 , F16H57/0489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并排式车辆,其包括车架和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并排式车辆还包括:驾驶员区,驾驶员区具有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员区靠后处的载货部。载货部的底板包括可运动的覆盖件以提供对载货部下方部分的接近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826883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180073654.1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Inventor: 奥斯瓦尔德·弗里德曼 , 米夏埃尔·基斯特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3/06 , B60G3/20 , B60G2200/142 , B60G2200/144 , B60G2200/422 , B60G2200/44 , B60G2204/18 , B60G2204/30 , B60G2204/4191 , B60G2206/50 , B60G2300/13 , B60G2300/50 , B60K7/0007 , B60K17/046 , B60K17/30 , B60K2007/0053 , B60K2007/0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悬挂装置,其带有车轮轴承架;摆臂元件,该摆臂元件能绕内部的铰接部位枢转并通过外部的铰接部位连接在车轮轴承架上,从而车轮轴承架能沿竖直的方向移动并能绕基本上竖直的转向轴线枢转,以便调整所要求的车轮偏转角;其还带有容纳在车轮轴承架中的车轮轴承装置;其还带有通过车轮轴承装置来支承的轮毂;其还带有用于产生驱动力矩的车轮驱动马达;并且还带有用于将驱动力矩从车轮驱动马达传递到车轮轴承架的区域中的驱动轴。按照本发明,车轮驱动马达与摆臂元件通过铰接装置能枢转运动地联接,并且这种联接如下地实现,即,车轮驱动马达能绕基本上竖直的马达枢转轴线枢转,该马达枢转轴线于在摆臂元件的外部的铰接部位和内部的铰接部位之间的中间区域内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275342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080059645.2
申请日:2010-10-27
Applicant: 比亚乔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1/003 , B60G2204/18 , B60G2300/13 , B62D23/005
Abstract: 一种车辆(10),包括管状支架类型的支承车架(12);两个前转向轮(14,16);具有固定轴(144)的两个后轮(18,20);发动机单元(22);通过其能够对前轮(14,16)进行操作的转向装置(24);将车架(12)与前轮(14,16)连接的前悬架单元(26);将车架(12)与后轮(18,20)连接的后悬架单元(28);介于发动机单元(22)和后车轮(18,20)的轮轴之间的变速器单元;车辆(10)的驾驶员座椅(44),该座椅相对于车辆(10)布置在中央位置处;以及至少两个彼此相邻的、车辆(10)的乘客座椅(44’),该乘客座椅横向布置,并相对于车辆(10)的驾驶员座椅(44)后退预定距离。发动机单元(22)通过至少一个悬架机构(72,74;84,90,92)相对于后悬架单元(28)受到弹性约束,所述悬架机构提供了用于过滤由发动机单元(22)的操作而产生的应力的第一级,使得后悬架单元(28)能够支撑发动机单元(22)的整个重量。后悬架单元(28)因此能够通过至少一个辅助悬架机构(96,98)弹性地约束在车架(12)上,所述辅助悬架机构与后轮(18,20)的轮胎的弹性一起形成用于过滤由发动机单元(22)的操作而产生的应力的第二级。在相对于车辆(10)的车架(12)的相应回弹和侧倾运动中,后悬架单元(28)由片簧形挠性元件(122)竖直引导并且横向约束。后悬架单元(28)通过仅借助两个衬套(138,132)固定在车架(12)上,以便减少组装车辆(10)的时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826883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80073654.1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舍弗勒技术有限两合公司
Inventor: 奥斯瓦尔德·弗里德曼 , 米夏埃尔·基斯特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3/06 , B60G3/20 , B60G2200/142 , B60G2200/144 , B60G2200/422 , B60G2200/44 , B60G2204/18 , B60G2204/30 , B60G2204/4191 , B60G2206/50 , B60G2300/13 , B60G2300/50 , B60K7/0007 , B60K17/046 , B60K17/30 , B60K2007/0053 , B60K2007/0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悬挂装置,其带有车轮轴承架;摆臂元件,该摆臂元件能绕内部的铰接部位枢转并通过外部的铰接部位连接在车轮轴承架上,从而车轮轴承架能沿竖直的方向移动并能绕基本上竖直的转向轴线枢转,以便调整所要求的车轮偏转角;其还带有容纳在车轮轴承架中的车轮轴承装置;其还带有通过车轮轴承装置来支承的轮毂;其还带有用于产生驱动力矩的车轮驱动马达;并且还带有用于将驱动力矩从车轮驱动马达传递到车轮轴承架的区域中的驱动轴。按照本发明,车轮驱动马达与摆臂元件通过铰接装置能枢转运动地联接,并且这种联接如下地实现,即,车轮驱动马达能绕基本上竖直的马达枢转轴线枢转,该马达枢转轴线于在摆臂元件的外部的铰接部位和内部的铰接部位之间的中间区域内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1011927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710008392.6
申请日:2007-0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G1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5/01 , B60G3/20 , B60G11/15 , B60G21/055 , B60G2200/144 , B60G2202/12 , B60G2206/12 , B60G2300/12 , B60G2300/13 , Y10S180/908
Abstract: 提供不使缓冲器的上端支撑位置向上方移动就可以确保悬架装置的大的缓冲行程的悬架结构。悬挂左右后轮(3)的后悬架(75)具有通过转向节(78)支撑上述左右后轮(3)的左右下臂(77)、以及设置于该各下臂(77)和车架的副车架(60)之间的左右后缓冲组件(79),上述后缓冲组件(79)的下端连接部(79b)被单臂支撑在上述下臂(77)的前面侧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9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80083531.4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Inventor: 菲利普·梅尔霍特
IPC: B60K1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3/20 , B60G7/001 , B60G2200/144 , B60G2204/1222 , B60G2206/60 , B60G2300/07 , B60G2300/124 , B60G2300/13 , B62D7/18
Abstract: 一种车辆具有框架以及连接到所述框架的左悬架总成和右悬架总成。每一悬架总成具有:下部控制臂,其具有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的内部末端、第一外部末端和第二外部末端;上部控制臂,其具有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的内部末端和外部末端;转向节,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部和上部控制臂的所述外部末端,所述外部末端彼此分离地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转向节;以及减震器,其具有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的上部末端以及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部和上部控制臂中的一个的下部末端。所述车辆还具有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左悬架总成和所述右悬架总成的所述转向节的左车轮和右车轮。
-
公开(公告)号:CN10771905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655993.5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2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1 , B60G2200/21 , B60G2206/11 , B60G2300/13
Abstract: 一种扭转梁、悬架及汽车,所述扭转梁包括横梁和纵臂,所述纵臂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的端部,所述纵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横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焊接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扭转梁,本技术方案的扭转梁将横梁与纵臂之间的焊缝转移至纵臂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由于纵臂的第一连接部与横梁一体成型,因此,横梁与纵臂不再为传统的焊接连接,增大了横梁与纵臂过渡区域的连接强度;纵臂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焊接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焊接区域可以设置的比传统的横梁与纵臂之间的焊接区域更长,有效的保证纵臂本身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370221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280008578.0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Inventor: 安东尼·J·金斯曼 , 安格斯·M·莫里森 , 基思·A·霍尔曼 , 亚当·J·施兰根 , 肖恩·D·彼得森 , 理查德·D·里普利 , 布兰特·A·施帕默 , 史蒂文·M·希贝尔
IPC: B60N2/10 , B60R7/04 , B60G3/20 , B60G7/00 , B60G7/02 , B62D21/18 , B62D23/00 , B62D33/027 , B60P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83 , B60G3/20 , B60G7/008 , B60G7/02 , B60G21/055 , B60G2300/124 , B60G2300/13 , B60N2/012 , B60N2/015 , B60P7/0807 , B60Y2200/20 , B62D21/12 , B62D23/005 , B62D27/065 , B62D33/02 , B62D33/0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排座型车辆(2),该排座型车辆(2)具有:车辆框架(4),其具有从前部延伸至后部的框架管(60)。车辆座椅框架(90)设置在框架的中间部分中,并且将座椅设置于相对于该框架管提升的位置处。动力传动系(150、152)设置在车辆座椅框架的后方并且联接至车辆框架。并列式座椅(32、34、36)由座椅框架支承;并且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单元(310、312、314)设置在并列式座椅的下方。排座型车辆还具有后部悬架(200),该后部悬架(200)包括联接至车辆框架的后部的每一侧的至少一个后部调整臂(202、204),其中,调整臂于前部连接位置(206)和后部连接位置(208)处联接至车辆框架。前部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W1)大于后部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W2),并且动力传动系(150、15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调整臂的前部连接位置(206)之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