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高应力稳定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2423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480024436.9

    申请日:2004-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弯曲部分的疲劳寿命长、耐久性能优良的车辆用高应力稳定器。在车辆用高应力稳定器(10)中,一般情况下,弯曲部分(16)是负荷的应力最大、最容易折损的部位,弯曲部分(16)的形状是在弯曲半径记为R、弯曲加工前的原材料直径记为d、弯曲部分(16)的截面的短径记为d1、弯曲部分(16)的截面的长径记为d2、弯曲部分(16)的截面扁平率Φ记为Φ=(d2-d1)/d2×100的时候,在0<Φ≤4且(Φ×d/R)≤2关系成立的条件下成形的。由此,弯曲部分(16)在承受负荷时可以抑制发生在弯曲部分(16)的剪切应力的应力集中,防止因该弯曲部分(16)的应力集中而引起的车辆用高应力稳定器(10)的折损。

    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汽车用下臂

    公开(公告)号:CN106163689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580018812.1

    申请日:2015-04-06

    Inventor: 伊藤泰弘

    Abstract: 冲压成型品(10)包含在两端各自具有第1端部(11a)和第2端部(11b)的主体部(11)和自主体部(11)的弯曲部向弯曲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12)。在主体部(11)的顶板部(13a)的表面上,在比突起部(12)的根部靠第1端部(11a)侧的区域设有槽部(15)。从主体部(11)的第1端部(11a)到突起部(12)的第1纵壁部(14a)具有连接主体部(11)和突起部(12)的拐角部(16)。比拐角部(16)靠主体部(11)侧的部分和比拐角部(16)靠突起部(12)侧的部分所成的角度是锐角。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不成型顶板部(13a)的表面形状中的槽部(15)的形状并且成型第1纵壁部(14a)的第1工序和成型顶板部(13a)的表面形状中的槽部(15)的形状的第2工序。

    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汽车用下臂

    公开(公告)号:CN10616368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8812.1

    申请日:2015-04-06

    Inventor: 伊藤泰弘

    Abstract: 冲压成型品(10)包含在两端各自具有第1端部(11a)和第2端部(11b)的主体部(11)和自主体部(11)的弯曲部向弯曲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12)。在主体部(11)的顶板部(13a)的表面上,在比突起部(12)的根部靠第1端部(11a)侧的区域设有槽部(15)。从主体部(11)的第1端部(11a)到突起部(12)的第1纵壁部(14a)具有连接主体部(11)和突起部(12)的拐角部(16)。比拐角部(16)靠主体部(11)侧的部分和比拐角部(16)靠突起部(12)侧的部分所成的角度是锐角。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不成型顶板部(13a)的表面形状中的槽部(15)的形状并且成型第1纵壁部(14a)的第1工序和成型顶板部(13a)的表面形状中的槽部(15)的形状的第2工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