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定方法、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57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79687.0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标定方法、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发动机中硬件对应的目标型号;确定上述发动机的喷油结束时刻的上边界和下边界;根据上述喷油结束时刻的上边界和下边界,确定上述发动机的油束落点范围,其中,上述油束落点范围用于对上述发动机中上述目标型号的硬件进行标定。本申请能够将发动机中机油的烟炱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使发动机的性能保持在优越的状态下,并且还可以提高发动机中硬件标定的精准度和效率。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173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38897.3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气缸盖包括盖体,盖体具有连通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与基准面的夹角不大于40°,基准面垂直于燃烧室的中心轴线。根据本发明的气缸盖,可以提高气体从排气通道流入燃烧室的正滚流的强度,降低气体从排气通道流入燃烧室的逆滚流的强度,提高气体在燃烧室内的滚流强度,使得新鲜空气可以与燃油充分地混合,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081719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20261221.9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气缸盖包括盖体,盖体具有连通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中心轴线与基准面的夹角不大于40°,基准面垂直于燃烧室的中心轴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可以提高气体从排气通道流入燃烧室的正滚流的强度,降低气体从排气通道流入燃烧室的逆滚流的强度,提高气体在燃烧室内的滚流强度,使得新鲜空气可以与燃油充分地混合,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发动机进气结构、柴油发动机缸盖、柴油发动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159884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20288546.2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缸盖,缸盖上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及第二排气口,第一进气口连接切向气道,第二进气口连接螺旋气道;缸盖上于第一进气口的外缘处设有第一偏心导向槽、于第二进气口的外缘处设有第二偏心导向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带有上述发动机进气结构的柴油发动机缸盖、柴油发动机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修改气道的结构而提升进气涡流比的方法,利用第一偏心导向槽及第二偏心导向槽分别引导气体向缸盖排气侧及引导气体向缸盖进气侧流动,可使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缸内的气体与从第二进气口进入缸内的气体实现首尾相连,形成涡流运动,达到提升进气涡流比的效果。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活塞、内燃机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4007343U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21741822.2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活塞和具有其的内燃机及车辆,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构成所述内燃机燃烧室的至少部分;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所述凸起部的上端与所述活塞本体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d1满足6.5mm≤d1≤7.5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内燃机的活塞,通过调整活塞燃烧室形状尺寸和喷油器相互匹配,促进燃油扩散,提高油气混合速度和空气利用率,同时可以降低整体的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原排产生,使二者达到最佳平衡点,既大幅降低排放又提高燃油经济性。

    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发动机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5633451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447357.6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发动机以及车辆,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包括:歧管本体,歧管本体内限定出稳压腔,歧管本体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补偿部;多个支管,多个支管与多个补偿部一一对应连接以形成多组进气管,补偿部连通稳压腔和与其对应的支管,至少两组进气管的长度相同。由此,通过使歧管本体与支管配合,且至少两组进气管的长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各进气管内空气流量近似相等,从而可以提高进气歧管的各进气管进气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动态效应。

    发动机进气结构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4118345U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20202201.5

    申请日:2021-01-2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和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道本体限定有供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气缸盖燃烧室(3)连通,所述进气道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气道上沿线(110)和气道下沿线(120),所述气道上沿线(110)为直线段并且所述气道上沿线(110)与缸盖下底面(100)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22°‑26°,所述气道下沿线(120)为直线段并且所述气道下沿线(120)与缸盖下底面(100)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2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能够实现在保持高滚流比状态下提高气道流量系数。

    一种柴油机进气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0509419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1578549.3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进气结构,属于车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缸盖、螺旋进气道和切向进气道。缸盖设有第一气门座圈和第二气门座圈,第一气门座圈上部连接有第一气门导管,第二气门座圈上部连接有第二气门导管;螺旋进气道通过第一气门座圈连通缸盖;切向进气道通过第二气门座圈连通缸盖,切向进气道自远离第二气门座圈向靠近第二气门座圈的方向,内轮廓的横截面逐渐递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使用上述一种柴油机进气结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柴油机进气结构,在不采用两级增压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低速扭矩和高速功率的要求,无需增加零部件,降低了制造成本,满足了车辆轻量化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