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6212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60967.9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中,其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单向升降压变换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其中,单向升降压变换单元的工作模式包括:升压模式和降压模式;单向升降压变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高压母线,分别与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相连;单向升降压变换单元受控于控制器;也即,通过控制器控制单向升降压变换单元不同工作模式的,有效实现了当发动机输出电压范围和动力电池输入电压范围有冲突或重叠时,如何高效控制发动机输出能量的问题,扩大了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等高压平台部件之间的选择范围,降低了发动机在重型商用车上的配套难度。

    燃料电池系统的吹扫控制方法、吹扫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352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268000.3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吹扫控制方法、吹扫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控制处于关机状态的燃料电池系统执行预设温度下的第一吹扫处理,并在第一吹扫处理的过程中,获取燃料电池系统在多个第一时刻的第一吹扫参数,在获取到与每个第一时刻对应的第一吹扫参数的情况下,得到与第一目标时刻对应的第一积分值并发送至远程控制端,在燃料电池系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燃料电池系统停止第一吹扫处理,以使得在控制器下电的情况下,远程控制端根据第一目标积分值、预设阈值、目标系数和第二预设时长,确定目标时长,远程控制端用于在燃料电池系统处于关机状态的时长大于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警示信息。

    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及其换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3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41128.4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和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输出轴和中间轴,发动机通过离合器连接于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入轴固连有输入齿轮和直接挡结合齿,输出轴上固连有电机直驱结合齿并空套有至少一个挡位齿轮,直接挡结合齿和各挡位齿轮结合齿均可通过其对应的同步器与输出轴连接;电机转子轴和第二输入轴固连且均空套在输出轴外侧;第二输入轴上空套有耦合齿轮,第二输入轴可通过与其常连的滑套实现与电机直驱结合齿和耦合齿轮结合齿的接合与分离;耦合齿轮与中间轴的第三齿轮的传动比大于输入齿轮与中间轴的第一齿轮的传动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总成的换挡方法。

    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45288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14883.6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控制方法。该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冷却液入堆温度,确定排氢阀状态;排氢阀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结冰状态;若排氢阀状态为正常状态,则启动发动机;若排氢阀状态为结冰状态,则确定排氢阀的加热时间,并在排氢阀加热后根据冷却液入堆温度启动发动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具有节约加热能耗和对排氢阀的加热控制更加智能的特点。

    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发动机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82437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18577.3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发动机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燃料电池控制方法,包括:预先构建燃料电池系统运行的基准参数,基准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准循环泵功率P1,基准氢气进出堆压差DP1,基准空气入堆相对湿度HT1;获取燃料电池系统运行的实际参数,实际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实际循环泵功率P2,实际氢气进出堆压差DP2,实际空气入堆相对湿度HT2;将燃料电池系统运行的实际参数与基准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循环泵的实际转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中的氢气回路湿度发生变化难以检测,导致影响发动机运行效率的问题。

    燃料电池发动机供氢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682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39546.8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供氢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至少一个特征功率点及特征功率点对应的多组排氢关联参数;根据多组排氢关联参数建立开度补偿表,开度补偿表为任一特征功率点的低压供电电压及供氢压力与调压阀开度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获取燃料电池发动机在任一采样时刻的实际运行参数;根据实际运行参数对开度补偿表进行查表,确定调压阀的目标开度补偿值;根据目标开度补偿值对调压阀的输出开度进行闭环调节。本发明基于发动机在不同功率点,不同低压供电电压和供氢压力下的调压阀开度建立开度补偿表,查表确定调压阀的目标开度补偿值,有效保证氢气压力稳定性,提高发动机运行稳定性。

    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增湿控制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632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651738.5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增湿控制方法及车辆,该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增湿控制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进行拉载;根据理论阴极压差与实际阴极压差的差值、理论阳极压差与实际阳极压差的差值以及实际平均单体电压与理论平均单体电压的比值,判断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含水量状态;若膜电极处于膜干状态,则燃料电池进入电堆自增湿程序并计时;判断进入电堆自增湿程序的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若是,则根据实际阴极压差与理论阴极压差的比值、实际阳极压差与理论阳极压差的比值以及实际平均单体电压与理论平均单体电压的比值,判断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含水量状态;若膜电极处于正常状态,则结束电堆自增湿程序。能够判断膜电极含水量状态更加准确。

    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增湿控制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6321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651738.5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增湿控制方法及车辆,该车载燃料电池电堆自增湿控制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电堆进行拉载;根据理论阴极压差与实际阴极压差的差值、理论阳极压差与实际阳极压差的差值以及实际平均单体电压与理论平均单体电压的比值,判断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含水量状态;若膜电极处于膜干状态,则燃料电池进入电堆自增湿程序并计时;判断进入电堆自增湿程序的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若是,则根据实际阴极压差与理论阴极压差的比值、实际阳极压差与理论阳极压差的比值以及实际平均单体电压与理论平均单体电压的比值,判断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含水量状态;若膜电极处于正常状态,则结束电堆自增湿程序。能够判断膜电极含水量状态更加准确。

    燃料电池的关机吹扫的控制方法以及其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144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617356.4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关机吹扫的控制方法以及其控制装置,该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的关机吹扫的控制方法中,首先,在接收到指示燃料电池关机的关机指令的情况下,获取环境温度,其中,关机指令包括临时关机指令以及非临时关机指令;然后,至少根据关机指令和/或环境温度,控制燃料电池直接关机或者执行预定时间的吹扫动作后关机。使得燃料电池可以根据不同的关机指令以及环境温度,执行不同的关机操作,避免了所有的关机指令都执行预定时间的吹扫动作,从而导致能耗较大且影响燃料电池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每次关机都进行吹扫导致寿命较短的问题,保证了燃料电池的寿命较长,同时保证了燃料电池的性能较好。

    燃料电池散热控制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1125838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2492280.3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散热控制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和对其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冷却回路包括冷却出液管和冷却回液管,以及多级并行布置于二者之间,对燃料电池电堆进行分级散热调节的冷却循环回路;还包括对冷却循环回路的回路流向进行通断控制的循环控制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对冷却液具有不同散热能力的多条,从而对电池电堆进行分级散热调节,由循环控制阀控制冷却液经不同的冷却循环回路围成电池电堆的冷却循环,从而满足电池电堆不同工况下的冷却需求,满足电池电堆的温度要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