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辅助变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92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152139.4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辅助变流器,包括设置在同一个箱体中的两个变流器模组,所述变流器模组中的多个功能模块整体呈沿一个方向分布的线型布局结构,所述两个变流器模组在所述箱体中整体呈镜像布局;所述变流器模组的电路结构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对应的所述功能模块分别位于所述线型布局结构的两端,对应所述线型布局结构两端的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具有输入接线结构与输出接线结构。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两组整合为一体的变流器模组整体尺寸匹配列车车体宽度,适配列车侧面边梁结构,满足安装、轻量化与功率密度要求;且整体采用线性且镜像的布局结构,完全简统并同时实现走线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整车走线。

    一种燃料电池DC/DC装置及氢能列车燃料电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85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4677.8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DC/DC装置及氢能列车燃料电池系统。一种燃料电池DC/DC装置,包括:Buck/Boost模块,低压侧连接燃料电池和辅机,高压侧连接直流母线;高压侧预充电回路,连接于所述Buck/Boost模块和直流母线之间;其中,所述Buck/Boost模块在所述高压侧预充电回路完成预充电后切换至Buck工作模式,以将经直流母线电压降压为辅机所需的供电电压,使燃料电池启动;所述Buck/Boost模块在燃料电池启动后,切换至Boost工作模式,以将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升压到直流母线电压为负载供电,同时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还为辅机提供供电电压。本发明辅机的供电无需经过燃料电池DC/DC装置,有效提升了燃电系统的供电效率,且无需考虑辅机供电所带来的体积、重量及成本增加。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89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0764134.9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三相整流电路模块、升降压斩波电路模块、输出转换电路模块。所述输出转换电路模块配置成:在两个电容组充电时,输出转换电路模块使得两个电容组形成并联连接,并将升降压斩波电路模块输出的充电电压同时提供给两个电容组,以使两个电容组同时充电;在两个电容组放电时,输出转换电路模块不再将升降压斩波电路模块输出的充电电压提供给两个电容组,并使得两个电容组形成串联连接,以利用两个电容组上的电压之和为负载供电。本发明、降低了充电装置的功率器件开关的损耗,缩小了输入输出电压的转换比从而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降低了充电装置中升降压斩波电路模块的功率器件开关管的电压等级。

    一种干扰抑制电路及其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6523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474197.7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属于变流器干扰抑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干扰抑制电路及其设备。本申请降低了电磁噪声对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的干扰,确保第一个隔离单元所述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正确,避免了由于电磁干扰导致控制信号错误,进而导致半导体开关器件开关误动作的情况。一种干扰抑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用于产生控制信号;干扰抑制单元,所述干扰抑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降低所述控制信号的低电平电压幅值;第一隔离单元,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干扰抑制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半导体开关器件,所述半导体开关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一种磁浮车用双路输出功率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327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625419.1

    申请日:2020-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路输出的功率电源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功率电源系统,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功率电源包括:第一降压斩波模块,适于从直流供电网取电以输出直流中间电压;隔离变换模块,适于对所述中间电压进行隔离变换以输出两路直流供电电压,其中,第一供电电压适于作为第一路输出电压为磁浮列车的悬浮控制器和/或悬浮电池供电;以及第二降压斩波模块,适于对第二供电电压进行斩波调压,输出第二路输出电压为所述磁浮列车的直流辅助负载和/或辅助电池供电。本发明能够同时解决悬浮动力供电和其他直流辅助负载供电的问题,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并优化功率电源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

    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00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162836.1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包括通过冷却管路互相连接的散热装置和冷凝器、冷媒释放阀门和处理单元。冷媒释放阀门布置在冷却管路上,处理单元与散热装置、冷凝器和冷媒释放阀门电性连接。冷却管路内有流动的冷媒,处理单元控制散热装置出口处的干度小于预设值从而确保位于散热装置出口与冷凝器入口之间的冷却管路内的冷媒处于汽液两相态且汽态的质量分数低于预设比例。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实现散热降温和灭火,可以均匀设置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极大程度上减小散热和灭火盲区。并且,不会造成电气电子器件或其他物品的损坏,灭火所需要的冷媒量相比于水雾或惰性气体等形式要小得多。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辅助变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920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52139.4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辅助变流器,包括设置在同一个箱体中的两个变流器模组,所述变流器模组中的多个功能模块整体呈沿一个方向分布的线型布局结构,所述两个变流器模组在所述箱体中整体呈镜像布局;所述变流器模组的电路结构的输入端与输出端所对应的所述功能模块分别位于所述线型布局结构的两端,对应所述线型布局结构两端的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具有输入接线结构与输出接线结构。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两组整合为一体的变流器模组整体尺寸匹配列车车体宽度,适配列车侧面边梁结构,满足安装、轻量化与功率密度要求;且整体采用线性且镜像的布局结构,完全简统并同时实现走线方向的一致性,便于整车走线。

    一种辅助变流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87120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515647.0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变流器,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还包括设有风机的柜体,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二者均设于柜体中,且风机设于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之间,风机用以向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输送冷却风实现散热。上述辅助变流器采用T型散热结构,即通过单风口进入、多并联出风,通过该散热结构,系统的风阻较小,且风道占用的空间小,利用率极高;同时,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辅助变流器的体积、重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功率密度是原来的2倍以上,并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散热效率,从而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009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62836.1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包括通过冷却管路互相连接的散热装置和冷凝器、冷媒释放阀门和处理单元。冷媒释放阀门布置在冷却管路上,处理单元与散热装置、冷凝器和冷媒释放阀门电性连接。冷却管路内有流动的冷媒,处理单元控制散热装置出口处的干度小于预设值从而确保位于散热装置出口与冷凝器入口之间的冷却管路内的冷媒处于汽液两相态且汽态的质量分数低于预设比例。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实现散热降温和灭火,可以均匀设置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极大程度上减小散热和灭火盲区。并且,不会造成电气电子器件或其他物品的损坏,灭火所需要的冷媒量相比于水雾或惰性气体等形式要小得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