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支座-C型钢联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88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49737.X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度桥梁的抗风支座‑C型钢联合结构。现有抗风支座无法满足保护桥梁功能,导致地震力传递至桥梁,致使桥梁受损。本结构设置在梁体的外侧与塔身的内侧之间,包括顶板、底板、底盆、固定座和C型钢;顶板固定在梁体的外侧,底板固定在塔身的内侧;固定座和底盆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固定座设置在顶板上,底盆设置在底板上,C型钢通过剪力销连接在固定座的端部和底盆的端部之间。本发明中,具有耗能作用的C型钢与抗风支座配合使用,不仅解决了在地震作用下单独使用抗风支座时减震效果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单独使用C型钢在高烈度地震区或近断层场地条件下无法实现隔震功能以及安装布置困难的问题,构造简单,功能显著。

    桥梁结构模型试验中钢束体外预应力张拉防护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3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14827.7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结构模型试验中钢束体外预应力张拉防护装置及方法。钢束体外预应力张拉试验过程中,体外预应力束突然断裂或滑脱会危及人员及设备安全。本装置包括体外预应力防护管,体外预应力防护管内插体外预应力钢束;体外预应力防护管两端设置有体外预应力锚垫板,体外预应力钢束两端从体外预应力锚垫板穿出并通过锚固螺母锚固;体外预应力防护管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横向定位加劲肋,体外预应力钢束位于横向定位加劲肋内。在试验中进行体外预应力张拉时,本装置可有效防止预应力钢束突然断裂或滑脱,对现场人员及设备起到保护作用;所采用的构件采用标准尺寸,构件之间机械连接,可通过装配式安装方式搭建,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

    一种公铁两用同层单索面混凝土矮塔斜拉桥

    公开(公告)号:CN1163778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36022.4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同层单索面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公铁两用同层桥梁宽度大,导致桥塔横向宽度大。本发明主梁中部上方固结有桥塔上塔柱,下方固结有桥塔下塔柱,主梁和桥塔上塔柱之间通过单索面斜拉索连接;上塔柱两侧分别设有公路行车道和铁路行车道;主梁与上塔柱和下塔柱固结处分别设有两道横隔梁;主梁与桥墩之间通过支座连接支座位置处设有纵向和横向阻尼器。本发明将桥塔下塔柱设置为左右两个薄壁,通过横梁连接,解决了桥塔结构下部结构庞大的难题;上塔柱岔分为两个塔柱,与下塔柱两个薄壁塔柱对应,上下塔柱与主梁固结处设置两道横隔板,很好地解决了传力问题。

    桥梁列车动力响应指标的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8627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618786.3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梁列车动力响应指标的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桥梁的基本信息,构建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并确定桥梁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将第一温度带入桥梁的有限元模型,以得到桥梁的多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基于第一温度的位移;其中,第一温度为桥梁所处的环境温度;根据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构建列车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根据每个节点基于第一温度的位移、每个节点的第一不平顺数值、桥梁的桩土耦合信息、桥梁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以及列车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确定桥梁列车动力响应指标。本申请可提高确定桥梁列车动力响应指标的准确性。

    桁梁结构模型试验方法及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23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14983.3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桁梁结构模型试验方法及装置。现有桁梁结构试验装置存在可靠性差、构造复杂等问题。本装置的反力墙位于地面板一侧顶部并竖向设置;节点板的上部埋入混凝土梁的底部,节点板的下部通过钢腹杆和销铰支座连接到地面板;混凝土梁的横向两侧设置有纵向的体外预应力锚固梁,一侧的体外预应力锚固梁与反力墙之间设置有水平加载杆。本发明将斜向拉压受力转换为水平向加载,不需要复杂的斜向加载装置;可直接在预应力锚固梁上施加水平荷载,水平加载面不需要特殊处理,明显简化了装置结构;计了体外预应力构件,将轴力转换为体外预应力施加,能有效减少预应力损失,准确测量轴力大小,并且轴力施加位置可沿着梁高进行调整,试验结果更可靠。

    一种墩顶高位转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60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08534.6

    申请日:2023-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墩顶高位转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目前国内采用的墩顶转体施工方法存在很多不足。本发明桥墩内预埋下部钢混组合结构,下部钢混组合结构上安装转体系统,转体系统上部与主梁内预埋的上部钢混组合结构连接;转体系统包括新型转体球铰、驱动系统和安全保证系统。本发明采用了新型转体球铰和撑脚滑道,可以大幅度减小转体装置所需的空间;采用可拆卸的齿条驱动系统,替代梁底的圆形平台,极大的改善了桥梁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实现齿条驱动装置的重复利用;球铰可重复使用,无需采取顶梁措施即可实现上部结构荷载的自动转换,极大的简化了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