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982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275086.X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城建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遮阳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节能与光舒适导向的智能外遮阳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设置在外窗表面的遮阳构件,遮阳构件包括至少两个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遮阳单元,遮阳单元包括用于调节室内太阳直射光和漫射光的采光模块以及用于人眼防眩光的防眩光模块,采光模块包括侧板一、侧板二和若干个由上至下均匀排列设置的采光叶片,侧板一和侧板二间隔设置在外窗外部,且侧板一固定在外窗外部,侧板二滑动连接在外窗外部,若干个采光叶片设置在侧板一和侧板二之间,防眩光模块包括侧板三和两组采光叶片。本发明将采光叶片阵列结构形成采光模块和防眩光模块,并且采光模块与防眩光模块进行交替折叠,实现调节太阳辐射,提高室内采光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21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73072.4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城建大学
IPC: E04D13/03 , E04D13/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天窗遮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板一,板一的周围设置有遮阳构件,遮阳构件包括四个板二、四个板三、四个板四、四个板五,四个板二各有一个梯形腰边分别与板一的四边转动连接,四个板二的另一个梯形腰边分别与板五的一边转动连接,四个板四各有一长边与板二的下底边一一对应且固定连接,四个板四的另一长边分别与板三的梯形斜边转动连接,四个板三的直角边分别与板五的一边转动连接,板一上设有动力装置,遮阳构件的外部设有控制组件。本发明由单一的动力装置驱动,结构简单,展开后表面平整,能够提升室内光热环境的舒适度,并有效减少空调热负荷,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碳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9158853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2749481.9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城建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遮阳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节能与光舒适导向的智能外遮阳装置,包括设置在外窗表面的遮阳构件,遮阳构件包括至少两个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遮阳单元,遮阳单元包括用于调节室内太阳直射光和漫射光的采光模块以及用于人眼防眩光的防眩光模块,采光模块包括侧板一、侧板二和若干个由上至下均匀排列设置的采光叶片,侧板一和侧板二间隔设置在外窗外部,且侧板一固定在外窗外部,侧板二滑动连接在外窗外部,若干个采光叶片设置在侧板一和侧板二之间,防眩光模块包括侧板三和两组采光叶片。本实用新型将采光叶片阵列结构形成采光模块和防眩光模块,并且采光模块与防眩光模块进行交替折叠,实现调节太阳辐射,提高室内采光舒适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0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90783.0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支承浮轨式减振扣件系统,包括扣压在轨腰处的橡胶楔块,所述橡胶楔块内部设置有多个质量棒,所述质量棒平行于橡胶楔块横向载荷下的主应力方向,并垂直于橡胶楔块垂向载荷下的主应力方向,所述质量棒内部填充有颗粒。该扣件系统基于颗粒阻尼技术和硫化质量棒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可以减小钢轨的振动,降低噪声对轨道沿线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增加横向刚度,抑制钢轨波磨的产生,同时颗粒阻尼可在较宽频段内发挥能量吸收的作用,在传统浮轨扣件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7739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63951.8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的可卸载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楔形支撑块,所述楔形支撑块设置在预制轨道板和弧形盾构管片之间,所述预制轨道板与减振垫层复合成一体,减振垫层位于预制轨道板下;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两侧均设有2个与楔形支撑块卡合配合的预制板预留导槽,在形成灌料层之前,楔形支撑块用于支撑预制轨道板,在形成灌料层后,楔形支撑块内部卸载,取消楔形支撑块对预制轨道板的支撑,实现减振垫层与灌料层之间的密切接触。本发明在预制轨道板下通过支撑结构的内部结构变化快速实现对预制轨道板的支撑和取消支撑,并且也保证了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的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9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23115.7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扣件服役状态快速检测及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始数据采集;S2,生成待检测扣件的数字化点云;S3,数字化点云状态评判。本发明依靠从点云中提取的维度特征设定相关准则、进行数据配准与修饰,剔除噪声影响的抖动与毛刺,进一步提高了点云的描述性和准确性;本发明结合点云中提取的关键几何参数和非线性配准算法求解的状态矩阵参量,以逻辑树评判扣件的服役状态,检测维度全面,描述能力强,并且能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相比于传统检测方式,本发明具有检测效率高、态势评判覆盖区间大、服役状态认知度全面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1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47345.7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道车辆车下有源设备激励力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铁道车辆车体弹性振动与车下有源设备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铁道车辆车体弹性振动的振型函数;通过监测车体垂向振动位移获取车体模态坐标;获取车体模态质量、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模态刚度;建立车体模态运动方程;建立系统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方程和观测方程;建立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方程和观测方程;执行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铁道车辆车体模态力识别算法;确定模态阶数;确定车体的二系悬挂支撑力;识别铁道车辆车下有源设备激励力。本发明能够提高识别精度,识别结果更加准确,可为设备减振设计、振动主动控制、故障诊断等应用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65159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334715.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9J175/08 , C09J11/06 , C09J11/04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62 , C08G18/58 , C08G18/32 , C08G18/24 , C08G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固化双组份聚氨酯遇水膨胀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聚醚多元醇、扩链剂和催化剂混合,在搅拌条件下,于100~120℃、真空度0.05~0.10Mpa的条件下脱水1~2小时,直至水分含量位于0.05wt%以下,得到固化剂组份,将增塑剂、填料、触变剂、高吸水性树脂和第一环氧树脂于100~120℃干燥3~5h,降温至30~50℃,加入固化剂组份,搅拌均匀,在氮气保护下加入除水剂和增粘剂,于25~45℃下继续混合搅拌1~1.5h,得到A组份,将B组份与A组份混合,得到快速固化双组份聚氨酯遇水膨胀密封胶,本发明快速固化双组份聚氨酯遇水膨胀密封胶其主链含有亲水基团,遇水膨胀后性能稳定,析出物少,膨胀倍率高且可调,抗水压能力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2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13463.2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崔涛 , 张继清 , 李爱东 , 齐春雨 , 张春雷 , 张鹏 , 宋乐阳 , 刘洋 , 王达麟 , 宋冉 , 许耘赫 , 徐振艳 , 刘喆 , 牛宇哲 , 信磊磊 , 康镜 , 吴浩 , 李博
IPC: E02D29/045 , E04C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地下车站叠合式顶纵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若干节段的预制顶板纵向拼装至装配式地下车站部分结构的对应位置;S2,在顶纵梁预制部分张拉并锚固预应力钢绞线;S2,建造顶纵梁下翻部分;S4,在梁柱节点的位置的顶纵梁预制部分与中立柱的预留钢筋错开互锚,并在所述梁柱节点部分浇筑UHPC混凝土形成刚性节点;S5,建造顶纵梁上翻部分。本方法施工进度快,施工效率高。在车站覆土较厚时也有插入工型钢的解决办法,提高顶纵梁的抗弯剪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49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549058.2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B61K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线路区间轨道动态不平顺即时获取方法,包括:S1,对线路区间轨道进行测量,获取线路区间随里程变化的轨道静态不平顺;S2,建立线路区间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S3,将所述轨道静态不平顺输入到所述动力学模型中,计算车辆和轨道的动力学响应;S4,根据所述轮对和钢轨的动力学响应,获取轨道动态不平顺;S5,获取线路区间轨道质量指数TQI,用于进行轨道动态不平顺分级评价。该方法能即时获取作业后的轨道动态不平顺状态,通用性和便利性强,节约了线路养护维修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