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739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63951.8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的可卸载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楔形支撑块,所述楔形支撑块设置在预制轨道板和弧形盾构管片之间,所述预制轨道板与减振垫层复合成一体,减振垫层位于预制轨道板下;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两侧均设有2个与楔形支撑块卡合配合的预制板预留导槽,在形成灌料层之前,楔形支撑块用于支撑预制轨道板,在形成灌料层后,楔形支撑块内部卸载,取消楔形支撑块对预制轨道板的支撑,实现减振垫层与灌料层之间的密切接触。本发明在预制轨道板下通过支撑结构的内部结构变化快速实现对预制轨道板的支撑和取消支撑,并且也保证了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的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75431.4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邻地下运营车站顶管接收的方法及结构,采用“先施工工作井、破除工作井顶管洞门范围围护结构、回填工作井、顶管机进入工作井后再挖除回填、拆解顶管机壳体以内顶管设备并运出、顶管机管壳内混凝土结构浇筑”的施工方法,继而在工作井内实施顶管通道与既有车站之间的连接,实现对运营车站的增设出入口结构接驳。该方法可用于实现对运营车站增设出入口结构设施,尤其在施工场地局限、接收工作井不能正常接收顶管、地下结构埋置过深、富水含砂等地质复杂条件下,为避免或降低外部作业对既有运营地铁车站造成不利影响,采用此方法,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在所有既有结构增设通道领域均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5869.8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E02D29/045 , E02D5/46 , E21D9/06 , E21D9/09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盾构穿越未预留条件的运营站地连墙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新建换乘站与既有运营站为T型节点换乘,既有运营站地连墙在前期未预留玻璃纤维筋,盾构硬磨地连墙难度大且风险高,为了实现盾构安全穿越,在既有运营站两侧分别施作新建车站和工作井结构,既有运营站的一侧地连墙通过新建车站盾构井内部进行破除,另一侧通过施作明挖工作井及单层箱体结构,再配合局部地层冻结后从内部破除。地连墙破除完成后,回填工作井,盾构依次穿越工作井及既有运营站后,在新建车站盾构井内完成接收。本发明能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实现盾构安全穿越既有运营站,进而实现换乘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5229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479023.6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鹏 , 张建国 , 王明昇 , 张继清 , 李军省 , 张春雷 , 杨贵生 , 刘颖 , 吴海艳 , 王林辉 , 马永昌 , 王辉 , 郭朝 , 王达麟 , 薛佳 , 郭剑勇 , 贺焕楠 , 许程 , 吕顺 , 徐文豪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型地下结构开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下两层四跨暗挖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暗挖车站的边导洞、中导洞,直至边导洞贯穿;浇筑条形基础;浇筑底纵梁;开挖边桩孔洞;开挖钢管柱孔洞;设边桩钢筋笼,设置边桩模板,浇筑边桩;架设钢管柱;再安装桩顶冠梁;再施工顶纵梁和预留纵向注浆主管;相邻的导洞之间浇筑拱部主体二衬,施工主体初期支护;开挖跨间土体直至中板位置;施工中板;纵向继续向下开挖;再浇筑底板,铺设边墙防水层;浇筑边墙的混凝土,封闭主体结构二衬;浇筑站内结构,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本发明具有减缓工期压力,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提高车站功能流畅性及抗震性能,安全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780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707775.7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区间隧道下穿道路地表沉降限值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测量路面平整度的最大塞尺间隙在x0直尺的端部和最大塞尺间隙z0,将(x0,z0)带入路面沉降断面抛物线方程z=λx2,确定λ1;根据道路的指导车速v和指导加速度a,采用R1=v2/a,计算路面沉降断面竖曲线的曲率半径R1;计算路面沉降断面抛物线的曲率半径R2,令R1=R2,确定λ2;根据地表沉降槽正态分布曲线是对称分布的,将地表沉降槽宽度β的一半确定为x的最大值;根据x的最大值、λ1、λ2,确定满足路面平整度的地表沉降限值z1、满足行驶舒适性的地表沉降限值z2。本申请能够基于路面平整度或者行驶舒适性计算地表沉降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6396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438709.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需施工位置的两端的地面上施工端头井;步骤二,对端头井之间的土体进行加固;步骤三,在加固土体上划分抗拔区和间隔区,在抗拔区进行抗拔桩施工;步骤四,从一侧端头井将预制完成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交替推入加固土体两侧,其中,所述第一组件由若干第一拼接环组成,所述第二组件由若干第二拼接环组成,在第二拼接环上的相同位置开设有断口。该施工方法不需要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迁移管线、占地面积小,仅需超大断面顶管机即可施工,能够满足富水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的抗浮要求,弥补暗挖装配式车站的技术短板。
-
公开(公告)号:CN10831392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43939.1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施工装置的移动转向装置,包括移动的架体,所述架体上端设置有抬升大型超重施工设备底架的升降组件,所述架体下端设置有抬升架体的抬升组件,所述架体侧壁处设置有滚动行走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上安装块,所述上安装块上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中形成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中设置有上液压千斤顶,所述上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端驱动活动块的转动套顶板进而驱动支撑顶板。本发明为大型超重施工设备低速移动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减少大型设备的工艺复杂度,降低工程现场的吊装负荷,能够适应工程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因本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易于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337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59897.8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00 , E21F17/00 , F16L55/033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隧道通风井的穿孔管式噪声抑制器,包括通风风管,所述通风风管布置在通风风井中,所述通风风管内的管腔为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风管外设置有弹性腔壁,所述通风风管外壁处设置有风管开孔,所述风管开孔位于弹性腔壁之中。本发明有效抑制高铁隧道通风井出口的爆鸣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本发明通过气体膨胀减速和反射损耗的方式,实现对噪声的双重抑制,提高消声效果。本发明弹性腔壁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低频消声性能,还增加了消声带宽,具有更好的宽频消声能力。本发明的腔壁,既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和耐用性,又提高了吸振性能,进一步增强了消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5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10945.6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混凝土全装配式轨顶风道系统、单元节及施工方法,轨顶风道系统包括站中心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以及中间单元节;中间单元节由风道外吊墙、风道内吊墙及风道板组成;站中心特殊单元节包括倒T型吊墙及左、右相邻的两个特殊单元节;站端特殊单元节由山型吊墙、站端吊墙、堵头L型吊墙及站端特殊风道板组成。本发明综合轨顶风道板开孔数量与位置、站中心及端头部位结构特殊性以及接触网悬挂要求等因素,提出标准单元节及特殊部位的结构形式,采用单元节划分方法,经工厂预制后再现场进行组合拼装与安装,实现车站轨顶风道全装配式,整体结构安全可靠、运输与安装方便,且经济效益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34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42126.7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撑块横截面形状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某一具体工况,预设工况参数及初始参数;在工况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初始参数,根据预设工况参数和初始参数,求解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将对应的初始参数和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的关系制成图表;按照图表中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由大至小的顺序,依次选择不同的预制轨道板工作面的有效工作长度及其对应的初始参数重复计算支撑块质量,直至支撑块质量满足要求,确定最终设计的预制轨道板工作面形状和支撑块横截面形状;以保证支撑块的支承效果达到最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