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79727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387945.X

    申请日:2011-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不需要按压销的模具,进一步提高散热性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准备组装中间体,该组装中间体在具有引线端子的金属板的一个面上载置功率元件,并具有绝缘树脂层,该绝缘树脂层固定安装在金属板的另一个面与金属层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通过加热而热膨胀的特性;以将组装中间体的金属层的下表面与树脂封装模具中的下模具凹部的底面相对地进行配置;通过下模具凹部和上模具凹部形成塑模树脂填充空间;对绝缘树脂层加热,使绝缘树脂层的厚度增加,向下模具凹部的底面按压金属层;以及将塑模树脂填充到塑模树脂填充空间内。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4574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310367326.3

    申请日:2013-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装置在制造半导体装置时能够防止树脂材料从引线框的彼此相邻的岛部之间的间隙不必要地流出。半导体装置具有:金属制基板(12);位于金属制基板(12)上并进行热硬化而成的电气绝缘性的下层树脂(15s);位于下层树脂(15s)上并进行热硬化而成的上层树脂(16s);位于上层树脂(16s)上,并具有彼此相邻的岛部(30a、30b)的引线框(18);以及配置于岛部(30)上的半导体元件(22)。在下层树脂(15s)的热硬化反应完成后,上层树脂(16s)的热硬化反应完成。而且,上层树脂(16s)的一部分进入除去岛部(30a、30b)的上层树脂(16s)侧的部分中彼此面对的相对边部(32a、32b)而成的除去空间(S)内。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9457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367326.3

    申请日:2013-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装置在制造半导体装置时能够防止树脂材料从引线框的彼此相邻的岛部之间的间隙不必要地流出。半导体装置具有:金属制基板(12);位于金属制基板(12)上并进行热硬化而成的电气绝缘性的下层树脂(15s);位于下层树脂(15s)上并进行热硬化而成的上层树脂(16s);位于上层树脂(16s)上,并具有彼此相邻的岛部(30a、30b)的引线框(18);以及配置于岛部(30)上的半导体元件(22)。在下层树脂(15s)的热硬化反应完成后,上层树脂(16s)的热硬化反应完成。而且,上层树脂(16s)的一部分进入除去岛部(30a、30b)的上层树脂(16s)侧的部分中彼此面对的相对边部(32a、32b)而成的除去空间(S)内。

    半导体装置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32797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84317.9

    申请日:2011-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不需要按压销的模具,进一步提高散热性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准备组装中间体,该组装中间体在具有引线端子的金属板的一个面上载置功率元件,并具有绝缘树脂层,该绝缘树脂层固定安装在金属板的另一个面与金属层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通过加热而热膨胀的特性;以将组装中间体的金属层的下表面与树脂封装模具中的下模具凹部的底面相对地进行配置;通过下模具凹部和上模具凹部形成塑模树脂填充空间;对绝缘树脂层加热,使绝缘树脂层的厚度增加,向下模具凹部的底面按压金属层;以及将塑模树脂填充到塑模树脂填充空间内。

    半导体模块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38909U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20022117.0

    申请日:2013-01-16

    Inventor: 谷泽秀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半导体模块,其通过简单的制造方法获得,并具有电浮的金属板在模塑层的一面露出的结构且可靠性高。模塑材料从各浇口(40)通过下垫板(15)之上后,在下垫板(13)侧平行地且沿着绝缘性树脂层突起部(21)的长度方向流动。由此,尤其是在下垫板(13)所在的一侧,模塑材料从图2中的上侧朝向下侧均匀地流动。因此,绝缘性树脂层突起部(21)很难受到来自模塑材料的压力。由此,能够抑制绝缘性树脂层突起部(21)的变形,在维持原本的状态下形成模塑树脂层(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