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3306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44791.8
申请日:2013-06-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搪后高强度搪玻璃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钢板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05~0.15%、Si≤0.15%、Mn:0.80~2.0%、P:0.05~0.12%、S≤0.020%、Ti:0.09~0.20%、Nb:0.03~0.07%、V 0.01~0.05%、 Als:0.005~0.050%、N≤0.0060%且Ti/C:1.5~3.0,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方法:采用两阶段轧制,粗轧阶段轧制温度≥1100℃;精轧阶段开轧温度为900~980℃、终轧温度为900~840℃,累积变形量≥60%;轧后900~960℃正火处理,净保温时间1.0~5.0min/mm。该钢板具有良好的抗鳞爆性能和良好的成型性,搪烧后具有345MPa以上的屈服强度,为搪玻璃设备制造行业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钢板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06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141.8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板带退火装置及防止薄板带试样变形的方法包括夹头、试样、冷却装置、真空罐、机架、连接轴、气缸、固定螺丝、连接螺丝、法兰和弹性体,两夹头分别夹紧薄板带试样位于真空罐内,其中一个夹头与连接轴相连,连接轴由气缸通过气压驱动,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法兰和弹性体套在并固定于连接轴上,弹性体位于机架和法兰之间。调整两夹头之间的距离,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弹性体可以根据试样所受的拉/压力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有效地防止试样的变形,克服了现有薄板带退火模拟试验中,由于气缸压力以及真空罐压差的变化所导致的试样受拉/压力的不可控而造成的薄板带试样的严重变形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87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293605.3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拉伸试验金属试样断面熔化时断面修正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高温拉伸试样熔断面修正方法;使试样轴线垂直于溶液的液面,置于该溶液内;在置入的过程中每次下降相同的距离d,mm;试样下降时,记录溶液液面的升高H,mm;溶液与浸入其中的试样的总体积V,ml;绘制溶液与浸入溶液部分试样的总体积V,ml和试样下降距离d之间的关系曲线;对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得到曲线的斜率随着试样下降距离d的变化关系曲线;根据试样变形前后体积不变规律得#imgabs0#修正后的伸长量Δl由如下公式计算,Δl=2(L1+L2‑L0)。针对断口因熔融被破坏的情况,对断口进行修正,实现对断口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准确的测量与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68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293575.6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在高温拉伸试验中测定其力学性能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温拉伸试样断面收缩率测定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试样浸入溶液过程中引起的体积增量与试样下降距离或试样匀速下降时间的关系曲线,找到试样在断前横截面面积或试样断口横截面面积与曲线斜率的关系,最终利用曲线在不同位置处的斜率求出试样断后的断面收缩率。该方法不受试样断口形状的限制,在断口极为不规则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测定出试样的断面收缩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61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38264.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15/02 ,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板厚度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样本准备;处理好的样本放入电子探针样品室进行分析测试,对复合板各层进行点成分测量,确定1‑3个主要元素,为下一步线扫描做好准备工作;进行步骤2确定的主要元素的面扫描分析;根据多层复合板截面元素含量的变化曲线,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即根据截面元素的含量变化将谱线分段,在每一段趋于平缓的谱线上取其平均值画直线,将直线和谱线的分离点作为测量的端点,测量各端点之间的距离,即可获得多层复合板各层的厚度值。本发明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任何复杂方式结合的多层复合板的界面厚度。相比于常用的多点等距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更科学准确,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多层复合板的分析研究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46387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64748.5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金镀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包括:S1、线切割截取包括镀层的合金试样的横截面;S2、在电子探针下进行镀层元素的面扫描分析,得到镀层元素的面扫描图;S3、在镀层元素的面扫描图上,选择一个矩形区域,对矩形区域进行线扫描转换,获得矩形区域内从镀层到基体的平均的镀层元素含量变化曲线;S4、根据电子探针测定的试样镀层元素的含量值,在镀层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的横坐标上找到该含量值,过此点作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依次标记直线与镀层元素含量变化曲线的交点,测量相邻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所选矩形区内镀层的不同元素含量层的平均厚度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比常用的多点等距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更科学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11528.4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7/60 , G16C20/30 , G16C60/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真临界应变的建模方法,包括应力应变曲线的获取与分析,表观临界应变建模,确定表观临界应变与真临界应变之间的关系,在样品材料的金相组织图片中标定形变奥氏体发生再结晶晶粒与未发生再结晶晶粒的交界区,得到样品材料的应变分布图,在有限元模拟软件获得样品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真实临界应变,根据表观临界应变模型得到样品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真实临界应变;本发明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确定出发生动态再结晶的真实临界应变,根据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可以快速获取该条件下的真实临界应变,为材料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打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11573.X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板带试样变形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一组同一状态的板带试样,取其中之一进行板带退火工艺模拟实验,保持夹持板带试样两端的夹具位置不发生移动,记录板带试样所受的力;2)将实验后的板带试样拉直并测量其总长度,得到板带试样的伸长量;3)将记录的板带试样所受的力绘制成加载力力值随时间的加载曲线;4)过加载曲线计算夹持板带试样两端夹具的一端随时间瞬时相对另一端需要行走的位移量;5)选取另一个板带试样,进行板带退火工艺模拟实验,使夹持板带试样两夹具的一端自动控制移动,移动的距离按照步骤4)进行控制;有效避免板带试样发生变形,得到板形良好的板带试样,提高了实验精度和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421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0955586.7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量方法,包括:1)采用膨胀法测得材料的临界点;2)选定焊接热循环模型,绘制一系列冷却曲线图;3)进行焊接热循环工艺模拟,采集试验材料的温度和膨胀量,并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膨胀量与时间关系曲线;4)得到假定材料在冷却过程中未发生相变时,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逐渐减小的变化曲线;5)将步骤3)与步骤4)中的2条曲线进行对比,偏折点即为相变点;6)将相变点标定在步骤2)的冷却速度曲线图中,将相同相变类型的相变起始点和结束点连接成线,即得到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本发明能够准确地得到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的相变情况,测定出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从而优化焊接工艺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42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0955560.2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热循环冷却过程中相变温度的测定方法,包括:1)根据实际焊接工艺过程及实际焊接过程的温度曲线,结合材料的各项参数确定焊接热循环模型;2)进行焊接热循环工艺模拟,采集试验材料的温度和膨胀量,并绘制膨胀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3)得到假定材料在冷却过程中未发生相变时,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逐渐减小的变化曲线;4)对比相变前膨胀曲线与膨胀量与时间关系曲线曲线,偏折点即为相变开始点;5)对比相变后膨胀曲线与膨胀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偏折点即为相变结束点。本发明能够准确测定钢铁材料在焊接冷却过程中的相变温度,为掌握钢铁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的相变特征参数,优化焊接工艺以及研发新钢种提供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