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色差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8173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560624.X

    申请日:201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冷轧板表面色差的生产方法,采用“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加热→热轧→冷却→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平整”的工艺路线,热轧:投入热轧油,热轧油浓度0.5%,热轧轧制公里数40~70km,热轧板表面粗糙度(Ra)0.7?~2.5μm;冷轧:冷轧辊表面粗糙度(Ra):第1架1.0~1.2μm,第2架0.45~0.65μm,第3架0.45~0.65μm,第4架0.45~0.65μm,第5架(EDT)4.0~4.5μm,冷轧轧制公里数100~170km;平整:平整辊表面粗糙度Ra0.75~1.3μm,平整延伸率0.6%~1.3%;在原有设备状况不变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不增加生产成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工艺参数控制简单,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明显,冷轧板表面质量稳定。

    一种热力模拟试验机用压头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2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18378.0

    申请日:201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模拟试验机用压头的制造方法,将坯料加工成两端细中间粗的橄榄状,将材料断面收缩率较大且最大应力值较低的温度确定为坯料加热或变形温度,在橄榄状坯料最粗的中间位置焊接热电偶后,将其置于具有加热和热压变形功能的两个砧头之间,并在坯料与砧头之间加上垫片,在两砧头间加电压将坯料加热到变形温度后,对坯料进行2-7道次的压缩变形,且每道次变形量均大于上一次的变形量,将垫片与坯料压合成为一体。本发明可降低坯料压缩时的变形抗力,减少坯料缺陷,提高压头强度,延长压头使用寿命,避免坯料与砧头之间的粘连,简化加工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高性能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8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0910011963.0

    申请日:2009-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0.02%~0.12%、Si0.05%~0.50%、Mn0.80%~1.50%、Nb0.010%~0.050%、Ti0.010%~0.040%、Als0.010%~0.050%、Cr0.20%~0.60%、Mo0.20%~0.40%,其P≤0.015%,S≤0.005%,[N]≤0.0040%,[O]≤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工艺特点为,钢坯加热温度1100~1250℃,加热时间为60~110s/cm,采用两阶段控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00~900℃,终轧后30~120秒开始冷却,终冷温度为750~500℃,将钢板快速堆垛缓冷保温,堆垛温度需控轧在650~300℃之间,保温为10~24小时。本发明具有化学成分简单,成本较低,耐火性能较好的特点。

    一种模拟超快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3430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411105.7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超快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它由真空罐、U形槽、夹头、卡具、喷嘴及其支架、储气罐、冷水箱、水泵组成,具体步骤如下:将安装于楔形块上的电磁阀置于开启状态,编制及运行试验程序,把试样当做电阻通电加热,热变形结束后,快速将试样冷却到目标温度前的一段时间,分别开启水泵和控制储气罐气体流动的气体阀,使冷却水在管路中运行以及冷却气体由储气罐流出,提前的具体时间和水泵、气体阀开启的先后顺序,关闭水泵和控制储气罐气体流动的气体阀。本发明超快冷模拟装置设计科学合理,控制简便易行,通过热传导、对流以及辐射三种方式提高冷却能力,达到了模拟生产实际的超快速冷却工艺要求,为超快冷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一种高性能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8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11963.0

    申请日:2009-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0.02%~0.12%、Si0.05%~0.50%、Mn0.80%~1.50%、Nb0.010%~0.050%、Ti0.010%~0.040%、Als0.010%~0.050%、Cr0.20%~0.60%、Mo0.20%~0.40%,其P≤0.015%,S ≤0.005%,[N]≤0.0040%,[O]≤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工艺特点为,钢坯加热温度1100~1250℃,加热时间为60~110s/cm,采用两阶段控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00~900℃,终轧后30~120秒开始冷却,终冷温度为750~500℃,将钢板快速堆垛缓冷保温,堆垛温度需控轧在650~300℃之间,保温为10~24小时。本发明具有化学成分简单,成本较低,耐火性能较好的特点。

    一种形变再结晶分数的EBSD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4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1074.3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变再结晶分数的EBSD表征方法,包括S1、确定待分析样品尺寸,对待分析样品表面进行预处理;S2、将待分析样品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选取要测量的区域;S3、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标定晶体取向信息;S4、在Channel5处理软件中解析标定后得到IPF图并分析晶粒尺寸;S5、根据晶粒内取向差分布参数GOS区分再结晶、回复和未再结晶,形成分布图并计算平均晶粒尺寸及形状因子。本发明根据晶粒内取向差分布参数GOS表征再结晶程度,不仅给出再结晶、回复、未再结晶体积分数,还能够计算各自平均晶粒尺寸及形状因子及其分布特征。

    一种获取平直板形模拟试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2149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273249.X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获取平直板形模拟试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板形模拟试样从室温状态加热到最高温度的加热过程划分为N区段,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至第N区段;将板形模拟试样,按照从第一区段、第二区段…至第N区段的顺序,每一区段分别依照对板形模拟试样进行加热、开启空气锤系统对板形试样施加拉应力、关闭空气锤系统对板形试样施加拉应力的模式,实现板形模拟试样的平直控制。本方法以在板带经过连续退火工艺模拟实验后,获得板形良好的板形试样,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种显微组织性能的微观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86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828263.5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微组织性能的微观表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扫描电镜下确定并选取样品中的待测显微组织;S2、采用聚焦离子束制作微柱:利用聚焦离子束在待测显微组织上制作出一个柱体并在柱体周围制作一个凹坑,然后逐渐降低聚焦离子束的束流精细刻蚀柱体,最终得到一个符合预先设定的尺寸要求的微柱;S3、微柱制作完成后将样品放入纳米压痕仪内,采用连续刚度测量方法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得到微柱的载荷‑位移曲线;S4、以微柱的上截面作为受力面积,微柱位移的变化与微柱高度之比作为应变,将载荷‑位移曲线转换为应力‑应变曲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弥补了不能单独测量某种形态显微组织性能的技术空白。

    一种线材盘条组织图像的索氏体分割与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55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05559.3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盘条组织图像的索氏体分割与识别方法,包括使用灰度直方图,对图像进行像素特征统计性描述,遍历图像所有像素特征,找到最佳像素特征阈值参数,结合最佳像素特征阈值参数运用阈值法进行图像分割,对图像进行二值化操作,移除图像中的噪点,利用轮廓法获取训练集图像,裁剪训练集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保存训练好的模型及其网络参数;利用自适应直方频次法对阈值参数进行处理以找到分析图像中的最佳阈值,形成基于计算机视觉与专家经验的索氏体分割,去除分割误差点,无需人工手工创建数据集,减少人工成本,也保证了训练集的准确性,利用深度学习对微观组织进行识别,提升了识别的准确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