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50065C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410096794.2
申请日:2004-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抗拉强度低碳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含量(Wt%)为:C 0.052%~0.08%、Si 0.1%~0.5%、Mn 1.65%~1.90%、Nb 0.015%~0.060%、Ti 0.005%~0.03%、B 0.0005%~0.003%、Mo 0.33%~0.50%、Cu 0.62%~0.85%、Ni 0.42%~0.80%、Al 0.015%~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以成本低廉的Mn元素作为主要添加元素,将Cu、Mo、Ni、Nb、B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充分联合应用。该钢种碳含量低,低温韧性好,焊接性能优良,具有优良的冷弯成型性能;Nb、Ti元素含量低,适合于大工业化连铸生产。本发明采用TMCP+RPC+T工艺可获得抗拉强度900N/mm2级别以上的高强度、高韧性钢种。采用较低的钢坯加热温度,既节能又提高了钢的低温韧性。产品适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及海洋设施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952197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10047538.9
申请日:2005-10-2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宽厚规格超细晶粒热轧卷板及生产方法,化学成份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0.12~0.18%,Si:0.12~0.25%,Mn:0.70~1.30%,P:≤0.02%,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板卷厚度8~14mm,本发明通过适当提高精轧入口温度,加大精轧机架冷却量,合理分配精轧机架各道次的变形量,使其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轧后快速冷却及较低温度的卷取,得到超细化的铁素体及贝氏体的多相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6μm,其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均达到400Mpa以上,抗拉强度超过520Mpa,延伸率大于28%。钢中不含特殊的合金元素,替代同级别的低微合金钢,节约合金资源,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0368582C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03110973.X
申请日:2003-01-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Wt%)为:C 0.019%~0.05%,Si 0.05%~0.5%,Mn 1.74%~2.2%,Nb 0.015%~0.070%,Ti 0.005%~0.03%,B 0.0005%~0.005%,Al 0.015%~0.07%,Mo 0.21%~0.5%,Cu 0.26%~1.8%,Ni 0.23%~1.0%,Cr 0.0%~0.7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轧前钢坯加热最高温度在1100℃~1220℃,采用再结晶和未再结晶两阶段控轧,轧后采用间歇冷却方式,最佳终止冷却温度为450℃~630℃。该方法生产的钢韧脆转折温度在-80℃以下,冷弯成型性能优良,工艺简单、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管线、容器、舟桥、船舶、集装箱及海洋设施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0350066C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410096796.1
申请日:2004-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韧性低碳贝氏体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含量(Wt%)为:C 0.04%~0.08%、Si 0.1%~0.5%、Mn 1.4%~1.85%、Nb 0.015%~0.060%、Ti 0.005%~0.03%、B 0.0005%~0.0030%、Cu 0.10%~0.60%、Ni 0.05%~0.6%、Al 0.015%~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以成本低廉的Mn元素作为主要添加元素,将Cu、Ni、Nb、B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作用充分联合应用,不含成本较高的Mo元素;该钢种碳含量低,低温韧性好,韧脆转折温度在-80℃以下,焊接性能优良,焊接前不需预热,焊接后不需热处理,而且具有优良的冷弯成型性能。采用TMCP+RPC工艺,不需要回火处理,工艺简单,既提高了钢的强度,又降低了成本,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采挖机械、重型汽车、容器、舟桥、船舶、集装箱及海洋设施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0343408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410096795.7
申请日:2004-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抗拉强度高韧性低屈强比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主要化学成分含量(Wt%)为:C0.015%~0.08%、SiO.26%~0.46%、Mn1.5%~1.7%、Nb0.015%~0.060%、Ti0.005%~0.03%、B0.0005%~0.003%、Mo0.2%~0.5%、Cu0.4%~0.6%、Ni0.26%~0.40%、Al0.015%~0.05%,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TMCP+RPC+SQ方法进行生产,可实现抗拉强度为800N/mm2级别钢板的屈强比达到0.85以下,同时大大提高了钢板的低温韧性。具有生产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等特点。该钢种韧脆转折温度在-60℃以下,焊接工艺简化,焊接前不需预热,焊接后不需热处理,冷弯性能极好。可以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结构、工程机械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8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0910011963.0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28 , C22C33/04 , B22D11/115 , B21B37/74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0.02%~0.12%、Si0.05%~0.50%、Mn0.80%~1.50%、Nb0.010%~0.050%、Ti0.010%~0.040%、Als0.010%~0.050%、Cr0.20%~0.60%、Mo0.20%~0.40%,其P≤0.015%,S≤0.005%,[N]≤0.0040%,[O]≤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工艺特点为,钢坯加热温度1100~1250℃,加热时间为60~110s/cm,采用两阶段控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00~900℃,终轧后30~120秒开始冷却,终冷温度为750~500℃,将钢板快速堆垛缓冷保温,堆垛温度需控轧在650~300℃之间,保温为10~24小时。本发明具有化学成分简单,成本较低,耐火性能较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0658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11963.0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28 , C22C33/04 , B22D11/115 , B21B37/74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0.02%~0.12%、Si0.05%~0.50%、Mn0.80%~1.50%、Nb0.010%~0.050%、Ti0.010%~0.040%、Als0.010%~0.050%、Cr0.20%~0.60%、Mo0.20%~0.40%,其P≤0.015%,S ≤0.005%,[N]≤0.0040%,[O]≤0.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工艺特点为,钢坯加热温度1100~1250℃,加热时间为60~110s/cm,采用两阶段控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00~900℃,终轧后30~120秒开始冷却,终冷温度为750~500℃,将钢板快速堆垛缓冷保温,堆垛温度需控轧在650~300℃之间,保温为10~24小时。本发明具有化学成分简单,成本较低,耐火性能较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0540707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510047538.9
申请日:2005-10-2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宽厚规格超细晶粒热轧卷板的生产方法,化学成份为,以重量百分比计:C:0.12~0.18%,Si:0.12~0.25%,Mn:0.70~1.30%,P:≤0.02%,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板卷厚度8~14mm,本发明通过适当提高精轧入口温度,加大精轧机架冷却量,合理分配精轧机架各道次的变形量,使其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轧后快速冷却及较低温度的卷取,得到超细化的铁素体及贝氏体的多相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6μm,其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均达到400Mpa以上,抗拉强度超过520Mpa,延伸率大于28%。钢中不含特殊的合金元素,替代同级别的低微合金钢,节约合金资源,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4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10064821.5
申请日:2017-02-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诱发激光装置及方法,包括菲涅尔透光镜、增幅反射板、聚光镜、激光晶体、共振器、反射镜、光纤维、可移动轨道及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由冷却器Ⅰ、冷却器Ⅱ、输水管、回水管及储水罐组成。太阳光先投射到菲涅尔透光镜,投射到增幅反射板的太阳光亦反射到菲涅尔透光镜上,增强密度的太阳光经过菲涅尔透光镜一次聚集投射到表面包覆反射箔的聚光镜上,由聚光镜二次聚集后入射到激光晶体内,从激光晶体中诱发出接近1064nm的红外激光投射到共振器,从共振器射出1064nm红外激光通过反射镜输入进光纤维后输出使用。本发明可有效提高太阳能集聚密度和强度,增强太阳能诱发激光束功率,并可在不需任何电力的情况下实现诱发装置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3882307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562247.3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油船货油舱底板用耐腐蚀钢,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有C:0.04~0.12%、Si:0.10~0.50%、Mn:0.70~1.60%、P:0.003~0.03%、S:0.005%以下、Ni:0.10-0.50%、Cu:0.10~0.50%、Nb:0.005~0.05%、Ti:0.005~0.05%、Al:0.01~0.05%、Ca:?0.001~0.003%,Sn:0.05~0.12%、Mo:0.02~0.15%,其中Sn和Mo为主要耐腐蚀元素,可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同时添加,余量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本发明钢设计成分简单,制造成本低,具备在高酸性、高浓度Cl-原油腐蚀环境中的耐点状局部腐蚀的性能,满足IMO标准关于COT底板耐蚀钢的性能要求,提高了原油储运的安全性,在原油船全寿命期间无需维护,可节约大量的涂装和运营维护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