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20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689774.0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在冲击载荷从车身后方输入时,不会使备用轮胎从后底盘分离而使备用轮胎的后部向上方跃起,由此能够改善车辆的安全性的车辆后部结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备用轮胎托架,其相对于备用轮胎固定部而言车辆后方形成得长;备用轮胎,其固定于备用轮胎固定部;以及加强构件,其具有从后底盘的后部随着趋向车辆前方而朝上延伸的第二倾斜加强部。备用轮胎托架具有设置于比备用轮胎固定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第一易弯折部。加强构件具有设置于比备用轮胎固定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第二易弯折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513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39232.7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能够提高卷收器的设计自由度并确保卷收器的安装强度、实现轻量化。车身后部构造(1)包括:后车轮罩(70);后横梁(60),其在后车轮罩(70)的下部的车宽方向内侧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柱(8),其从后车轮罩(70)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设置;车轮罩加强部件,其沿后车轮罩(70)设置并将后横梁(60)与柱(8)相连;卷收器(150),其为安全带卷绕装置;以及托架(180),其用于将卷收器(150)固定于车身,托架(180)的一端部与车轮罩加强部件结合,托架(180)的其他部分从一端部向车身前方或车身后方延伸设置并与后车轮罩(70)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610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797218.9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能够在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的同时,在来自车辆后方的冲击载荷的输入时,抑制备用轮胎向乘员室方向移动。车身后部结构具备车身底盘(2),车身底盘(2)具有向下方呈凹状凹陷的轮胎收纳部(15)。车身底盘(2)具有前方延伸壁(19)和鼓起部(10c)。前方延伸壁(19)从轮胎收纳部(15)的前侧的立起壁(18)的上端部向车身前方侧延伸。鼓起部(10c)从前方延伸壁(19)的前部向上方立起,且大体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在前方延伸壁(19),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条,该加强筋条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前端部延伸到鼓起部(10c)的下端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154024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569654.0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具备:后地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地板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后侧框架;以及将在所述车宽方向的两侧设置的后侧框架之间连接的横向部,其中,所述横向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后地板的前方的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棱线部;以及第一端部与所述横向棱线部连接且在所述车宽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后侧框架连接的延长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42181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0972057.6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能够将输入到后侧车架的碰撞载荷向车体前方高效地传递,并且支架的接合强度优异。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S)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电池壳(8),其收纳电池;作为后载荷传递部件的后侧车架(2)、后横梁(3)及角撑板,它们配置在比所述电池壳(8)靠后方的位置,将从后方受到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向前方传递;以及支架(7),其将碰撞载荷从所述后载荷传递部件向所述电池壳(8)传递,所述支架(7)从所述后载荷传递部件延伸到所述电池壳(8)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壳(8)的底面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44112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908619.8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在一种包括仪表盘面板(10)、附接至所述仪表盘面板的前侧的减震器壳体(18)、以及附接至所述仪表盘面板的部件安装部分加强板(24)的车身前部结构中,仪表盘面板加强板(40、48、50)在所述仪表盘面板的用于车身结构构件的附接部分与所述仪表盘面板的用于所述部件安装部分加强板的附接部分之间延伸,并附接至所述仪表盘面板。所述仪表盘面板加强板在不附接至所述车身结构构件的情况下邻近于所述仪表盘面板的用于所述车身结构构件的所述附接部分或与其重叠,并且具有附接至或邻近于所述部件安装部分加强板的部分(40B)。
-
公开(公告)号:CN106064644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0202158.6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备用轮胎移动的车身后部结构。车辆(V)具备:左右一对后侧架(2、2);设置于一对后侧架(2、2)之间,具有凹部(31)的后地板(3);以倒伏状态设置于凹部(31)的备用轮胎(5);以及在车辆(V)被追尾时抑制备用轮胎(5)移动的抑制部件(1)。抑制部件(1)具有横梁(11)和抑制板(12)。抑制部件(1)在凹部(31)的前部(31b)设置于比备用轮胎(5)更靠向上方的位置,车宽方向的两端部(11d、11d)固定于一对后侧架(2、2)。抑制板(12)从横梁向凹部(31)内延伸,从前方及下方覆盖备用轮胎。抑制板的上端部(12d)固定于横梁(11)。抑制板的下端部(12c)固定于凹部(31)的底部(31a)。
-
公开(公告)号:CN214396382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2413815.6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与以往比较使电池组的容量增加。在各下纵梁(12)的下部(44)的下方设置支承电池组(16)的电池组支承部件(30),在上部(42)的内部配置吸收侧碰撞载荷的载荷吸收部件(50),在下部(44)的内壁外侧配置支承侧碰撞载荷的载荷支承部(26),在电池组(16)的内部配置能够将输入至载荷支承部(26)的侧碰撞载荷沿车宽方向传递的电池组横梁(24),电池组支持部件(30)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至电池组横梁(24)的下表面,并且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中空体(80),多个中空体(80)在沿着车宽方向的截面中在车宽方向上邻接。
-
公开(公告)号:CN21547538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456826.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能够经由结构简易的侧方向行李板承受部来承受行李板并确保行李厢的空间。所述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后底盘,设置在车体的后部;以及后侧框,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后底盘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部的外侧,其中,在所述后底盘的所述侧部的上端,沿着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区分成前段、对应于备用轮胎的最大宽度的中段、以及后段,在所述后底盘的所述中段以外的所述前段与所述后段,设有沿着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水平设置的侧方向行李板承受部,并且,所述后底盘的所述侧部的上端经由所述侧方向行李板承受部而与所述后侧框的上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16684615U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20125779.X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包括后横梁、立柱内部件、后轮罩加强件以及装设有撞针的撞针支架。后横梁在后部地板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立柱内部件沿车体内侧壁垂直延伸。后轮罩加强件沿后轮罩设置,并且连接后横梁与立柱内部件而形成连续骨架。后轮罩加强件具有在后排座椅锁定部的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延伸部。另外,撞针支架被安装在横向延伸部上,且撞针适于锁定后排座椅。由于用于锁定后排座椅的撞针被安装在坚固的车体骨架结构上,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本实用新型可以牢固地锁定后排座椅,同时因为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有利于减轻车体重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