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映驾驶员肌肉动态特性的碰撞假人模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8833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36433.X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应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肌肉动态力学特性、生物仿,真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肌肉动态特性的碰撞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肌肉信号: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并实现不同车速下的肌肉信号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肌肉动态特性:对假人模型中的肌肉静态特性进行设计,并根据步骤1采集到的肌肉信号,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肌肉信号基于车速变化的关系曲线,计算出驾驶员在一定车速下的肌肉动态力学特性,进而对假人模型的肌肉动态特性进行设计;3、输出碰撞参数,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293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10066967.9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和方法。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由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装置(1)、残余噪声信号采集装置(2)、次级声源装置(3)和振动信号采集装置(4)组成。残余噪声信号采集装置(2)、次级声源装置(3)和振动信号采集装置(4)分别与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装置(1)电连接。构成以发动机机体(27)和车身悬置点处五路加速度信号为输入、次级声源装置(3)发出的声音信号为输出和两路残余噪声信号为反馈的闭环前馈型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行驶工况变化时自适应跟踪车内噪声变化,对影响车内声品质的不同频段噪声有选择地进行控制的自适应主动控制方法。

    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2939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66967.9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和方法。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由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装置(1)、残余噪声信号采集装置(2)、次级声源装置(3)和振动信号采集装置(4)组成。残余噪声信号采集装置(2)、次级声源装置(3)和振动信号采集装置(4)分别与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装置(1)电连接。构成以发动机机体(27)和车身悬置点处五路加速度信号为输入、次级声源装置(3)发出的声音信号为输出和两路残余噪声信号为反馈的闭环前馈型车内声品质自适应主动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行驶工况变化时自适应跟踪车内噪声变化,对影响车内声品质的不同频段噪声有选择地进行控制的自适应主动控制方法。

    一种外板内向凹陷的新型发动机罩

    公开(公告)号:CN11318405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677679.8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板内向凹陷的新型发动机罩,包括:内板,其为框架结构;以及外板,其包括板体、延伸部和凹陷部;其中,所述延伸部弯折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两端,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内板相连接,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头部撞击区域;填充层,其一侧与所述凹陷部相匹配,另一侧与所述板体形成同一平面。本发明具有减轻碰撞伤害、提高发动机罩轻量化的特点。

    基于RBF神经网络人机性能感知评价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9820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44563.7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RBF神经网络人机性能感知评价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综合利用试验与仿真手段,采集驾驶员在转向、制动、加速工况下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和相对应的主观不舒适度评价,以操纵过程中的最大肌肉激活度和主观不舒适度评价构建操纵舒适性评价模型,并运用仿真模型和预测评价模型,通过仿真正交实验筛选人机布置参数,向驾驶员推荐符合人机舒适性的人机布置。该方法可以辅助汽车设计人员进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在车型产品开发中做出关键决策;也可以向驾驶人群和个体推荐符合人机舒适性及生理特性的最优操纵单元参数布置范围,提升汽车驾驶操纵的舒适性。

    一种前置后驱桁架式跑车车架及车身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1539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250772.4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8 G06F17/50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后驱桁架式跑车车架及车身结构设计方法,所述车架包括四根主梁、四根主横梁、多根斜梁、防滚架、防滚架斜撑和前隔板焊接而成,所述四根主梁沿车架纵向中心线两两对称,每根主梁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梁结构,上主梁在车架后部向下弯折,下主梁在后部向上弯折,在车架后部焊接在一起。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弯曲、扭转、转弯三种单工况分析获得局部结构,根据多工况分析获得主结构,主结构与局部结构互补,获取结构的主承载路径,并基于此设计车身结构。车身整体形成一个均衡承载的空间框架结构,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利用率,同时通过尺寸优化分析技术,使结构的厚度更加合理,进一步减轻结构质量。

    一种反映驾驶员保护姿态的碰撞试验用假人模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06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336432.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映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肢体屈伸等保护姿态、生物仿真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保护姿态的碰撞试验用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保护姿态: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保护姿态,并实现不同车速下保护姿态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参数:通过确定驾驶员的肢体长度及关节位置,对应设计假人模型参数;3、设计假人模型保护姿态:对假人模型碰撞时的保护姿态进行设计;4、输出碰撞参数:实现在碰撞过程中假人模型肢体运动的显示,及碰撞参数的输出与显示,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气囊坐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5391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4656.8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气囊坐垫装置,其安装在汽车座椅坐垫板上,包括坐垫气囊组合、连接管及充气装置,坐垫气囊组合安装在汽车座椅坐垫板上,充气装置固定在汽车座椅坐垫板下侧,坐垫气囊组合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装置连接;坐垫气囊组合包括6个独立的气囊,连接管包括主连接管和6根歧连接管,每一根歧连接管对应连接一个气囊,充气装置通过主连接管与各气囊的歧连接管连接,每根歧连接管上均设有一开闭阀,充气装置上还设有泄气门。分发明能调节座椅坐垫各向支撑力,与驾乘人员的臀部曲线贴合度高、适应不同体征驾乘人员、支撑位置和支撑力可根据乘员的坐姿调整实时变化、可有效降低驾驶乘坐疲劳。

    一种反映驾驶员保护姿态的碰撞试验用假人模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0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36432.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映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肢体屈伸等保护姿态、生物仿真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保护姿态的碰撞试验用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保护姿态: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保护姿态,并实现不同车速下保护姿态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参数:通过确定驾驶员的肢体长度及关节位置,对应设计假人模型参数;3、设计假人模型保护姿态:对假人模型碰撞时的保护姿态进行设计;4、输出碰撞参数:实现在碰撞过程中假人模型肢体运动的显示,及碰撞参数的输出与显示,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