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06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336432.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映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肢体屈伸等保护姿态、生物仿真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保护姿态的碰撞试验用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保护姿态: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保护姿态,并实现不同车速下保护姿态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参数:通过确定驾驶员的肢体长度及关节位置,对应设计假人模型参数;3、设计假人模型保护姿态:对假人模型碰撞时的保护姿态进行设计;4、输出碰撞参数:实现在碰撞过程中假人模型肢体运动的显示,及碰撞参数的输出与显示,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0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36432.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映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肢体屈伸等保护姿态、生物仿真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保护姿态的碰撞试验用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保护姿态: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保护姿态,并实现不同车速下保护姿态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参数:通过确定驾驶员的肢体长度及关节位置,对应设计假人模型参数;3、设计假人模型保护姿态:对假人模型碰撞时的保护姿态进行设计;4、输出碰撞参数:实现在碰撞过程中假人模型肢体运动的显示,及碰撞参数的输出与显示,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833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36433.X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应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肌肉动态力学特性、生物仿,真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肌肉动态特性的碰撞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肌肉信号: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并实现不同车速下的肌肉信号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肌肉动态特性:对假人模型中的肌肉静态特性进行设计,并根据步骤1采集到的肌肉信号,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肌肉信号基于车速变化的关系曲线,计算出驾驶员在一定车速下的肌肉动态力学特性,进而对假人模型的肌肉动态特性进行设计;3、输出碰撞参数,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833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336433.X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碰撞假人模型无法反映真实驾驶员在碰撞发生时肌肉动态力学特性、生物仿,真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驾驶员肌肉动态特性的碰撞假人模型设计方法,其以目前通用的碰撞假人模型作为基础假人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肌肉信号:再现碰撞现场,使驾驶员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并实现不同车速下的肌肉信号的采集;2、设计假人模型肌肉动态特性:对假人模型中的肌肉静态特性进行设计,并根据步骤1采集到的肌肉信号,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肌肉信号基于车速变化的关系曲线,计算出驾驶员在一定车速下的肌肉动态力学特性,进而对假人模型的肌肉动态特性进行设计;3、输出碰撞参数,并对假人模型的生物仿真度进行评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92604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8712.4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人体颈部力学特性的碰撞假人颈部结构,其由肌肉固定模块与肌肉模块组成,其中,肌肉固定模块由上颈环、下颈环及肩环组成,上颈环与基础假人上颈部连接,下颈环与基础假人下颈部连接,肩环与基础假人肩部连接;肌肉模块由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组成,包括两根胸锁乳突肌弹簧、两根头夹肌弹簧、两根斜方肌弹簧,胸锁乳突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上颈环和下颈环,头夹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上颈环和下颈环,斜方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肩环和下颈环。本发明用于碰撞假人的颈部,有效的实现颈部肌肉对头部颈部的作用,具有更高的生物仿真度。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反映人体颈部力学特性的碰撞假人颈部结构的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926046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168712.4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映人体颈部力学特性的碰撞假人颈部结构,其由肌肉固定模块与肌肉模块组成,其中,肌肉固定模块由上颈环、下颈环及肩环组成,上颈环与基础假人上颈部连接,下颈环与基础假人下颈部连接,肩环与基础假人肩部连接;肌肉模块由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组成,包括两根胸锁乳突肌弹簧、两根头夹肌弹簧、两根斜方肌弹簧,胸锁乳突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上颈环和下颈环,头夹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上颈环和下颈环,斜方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肩环和下颈环。本发明用于碰撞假人的颈部,有效的实现颈部肌肉对头部颈部的作用,具有更高的生物仿真度。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反映人体颈部力学特性的碰撞假人颈部结构的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03798525U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20204521.4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映人体颈部力学特性的碰撞假人颈部结构,其由肌肉固定模块与肌肉模块组成,其中,肌肉固定模块由上颈环、下颈环及肩环组成,上颈环与基础假人上颈部连接,下颈环与基础假人下颈部连接,肩环与基础假人肩部连接;肌肉模块由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组成,包括两根胸锁乳突肌弹簧、两根头夹肌弹簧、两根斜方肌弹簧,胸锁乳突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上颈环和下颈环,头夹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上颈环和下颈环,斜方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肩环和下颈环。本实用新型用于碰撞假人的颈部,有效的实现颈部肌肉对头部颈部的作用,具有更高的生物仿真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