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9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53590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0776163.X

    申请日:2020-05-12

    IPC分类号: B60K5/12 B60K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属于汽车悬置技术领域。所述悬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第一安装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和车身纵梁;第二安装部,被配置为将悬置与副车架同时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第三安装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悬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置支架既实现了悬置与副车架的连接,还建立了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悬置的振动不仅能够通过副车架进行传递,还通过悬置支架进行传递,进而提升了悬置连接系统的整体刚度和模态。

    一种减震器连接叉及车辆
    9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41743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22365737.4

    申请日:2019-12-25

    IPC分类号: B60G1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震器连接叉及包含其的车辆,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减震器连接叉包括插接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插接部上设有插接孔,插接部被配置为通过插接孔与减震器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均与插接部的外壁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远离插接部的一端被配置为与前下控制臂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间隔设置并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被配置为允许传动轴穿过。所述车辆包括减震器连接叉。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臂结构,提高对车身和载荷的承载能力,且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间隔,以避让前驱或四驱汽车的传动轴。

    机油冷却器分装系统
    9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71529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81113.8

    申请日:2015-07-06

    IPC分类号: B23P2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分装系统,特征是: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线体、第二线体、第三线体和第四线体,在第一线体、第二线体、第三线体和第四线体上布置多个托盘,托盘上设置机油冷却器专用半自动夹具;在所述第一线体设置第一工位,在第二线体设置第二工位,在第三线体设置第三工位,在第四线体设置第四工位;在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安装油压脉冲扳手和油压脉冲枪的悬挂位置,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分别安装用于控制托盘运行的按钮盒;在所述第四工位的一侧安装机冷器部件试漏检测设备及数码条码打刻设备。本实用新型解决机油冷却器装配节拍低、自动化率低、装配故障率高的问题。

    气缸套自动装配系统
    9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71403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82403.4

    申请日:2015-07-06

    IPC分类号: B23P1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套自动装配系统。多工位转台设置在机体输送滚道旁侧,多工位转台上的公转回转盘能够在多个工位间循环转动,公转回转盘周边设有能够自主转动的缸套托杯;多工位转台上设有按自身旋转方向顺序排布的装气缸套工位、涂抹凡士林工位和抓取气缸套工位;自动涂抹凡士林装置设置在多工位转台旁侧并与涂抹凡士林工位对应,能对转动至此工位的缸套托杯内的气缸套涂抹凡士林;气缸套抓取机械手设置在多工位转台旁侧并与抓取气缸套工位对应,能将转动至此工位的缸套托杯内的气缸套抓住并装入机体输送滚道上托盘内的机体内。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气缸套与机体产生磕碰伤,能自动涂抹凡士林,涂抹均匀无漏涂,提高装配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机油冷却器部装专用托盘
    9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76212U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20588815.1

    申请日:2014-10-11

    IPC分类号: B25H1/00 B25H1/08 B25H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油冷却器部装专用托盘,包括安装于辊道托盘上的底板,支撑板通过第一筋板固定连接于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上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法兰盘,所述轴承座、法兰盘两者同轴设置,在法兰盘端面固定设置减速机,输出轴通过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于轴承座内,且所述输出轴内端与减速机输出端相连接,输出轴外端固定有连接板,工位板通过第二筋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工位板上设置有四个夹钳、四个导向座,所述四个导向座分别设置于工位板顶面四边处;所述减速机输入端设置有止动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提高机油冷却器部装效率,保证机油冷却器装配质量,减少操作人员劳动负荷。

    一种汽车前悬架系统下控制臂

    公开(公告)号:CN203557928U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20581532.X

    申请日:2013-09-20

    IPC分类号: B60G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系统下控制臂,该控制臂包括主体、轴杆、前衬套和后衬套;所述主体为铝制主体,轴杆为钢制轴杆;前衬套通过衬套外管以过盈方式压入到主体的圆柱壳体中;轴杆通过其一端的法兰与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衬套固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前下控制臂主体和轴杆拆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主体仍为铝制主体,在满足强度及耐久要求的同时,能够保持其轻量化优势;轴杆采用钢材制造,对比于铝材,在提高强度的同时,能够保证其可靠性。

    一种横向稳定杆及车
    9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971004U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22500087.7

    申请日:2021-10-18

    IPC分类号: B60G21/055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横向稳定杆及车,横向稳定杆包括套筒、驱动机构、第一摆臂杆和第二摆臂杆,套筒固定于车的底盘,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缓振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套筒,缓振组件传动连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摆臂杆,第一摆臂杆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于车的悬架,第二摆臂杆的一端连接于套筒,另一端连接于悬架;所述车包括上述的横向稳定杆。驱动组件能够以不同的转速和转矩驱动第一摆臂杆转动,从而对第一摆臂杆与第二摆臂杆形成的扭转刚度进行无级调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装配,并且缓振组件能够吸收冲击振动,提高了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提高了车的稳定性和通过性能。

    稳定杆衬套及稳定杆总成
    9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730968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22101678.X

    申请日:2019-11-29

    IPC分类号: B60G21/055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稳定杆衬套及稳定杆总成,稳定杆衬套包括两个衬套单体,衬套单体包括:内缓冲结构、外缓冲结构、金属片和底座,内缓冲结构呈半回转体状,内缓冲结构的径向内端面设有粘胶层;外缓冲结构呈半回转体状,外缓冲结构设置在内缓冲结构的径向外端面,外缓冲结构的径向内端面设有沿周长延伸的槽,外缓冲结构的沿Y轴方向的一端形成平底面;金属片设置在外缓冲结构的槽中;底座设置在外缓冲结构的平底面上,两个衬套单体沿X轴方向对接时,两个内缓冲结构的两端对接并形成中心孔。稳定杆总成包括稳定杆、盖板和上述稳定杆衬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衬套与稳定杆间容易发生相对滑移而产生异响的问题。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167096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079170.4

    申请日:2019-11-27

    IPC分类号: B62D21/02 B60K5/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包括依次排列的车身前连接点、车身中连接点和车身后连接点,用于将前副车架与车身连接;所述车身前连接点、车身中连接点和车身后连接点各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副车架上,并左右对称;所述车身前连接点和所述车身中连接点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车身后连接点的位置低于所述车身前连接点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车身前连接点和所述车身后连接点,所述车身中连接点与动力总成悬置支架位置最近。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整体与车身六点连接,使动力总成悬置的一阶约束模态达到500Hz以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整车NVH性能。

    前副车架
    10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216836U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20619606.7

    申请日:2018-04-27

    IPC分类号: B62D21/02 B62D21/15 B62D27/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其包括左碰撞吸能盒、右碰撞吸能盒、U型连接梁、副车架本体和副车架底护板;所述左碰撞吸能盒和右碰撞吸能盒分别与所述U型连接梁固连;所述U型连接梁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连;所述副车架底护板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连。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通过设置吸能盒、U型连接梁和副车架本体三级碰撞吸能结构,使得大部分碰撞能量提前由吸能盒和U型连接梁吸收,提升了被动安全性能,且三者通过螺栓连接,可单独更换;通过将前副车架对外接口设置为独立的零件,可根据需要通过机加工改变接口位置和尺寸,实现了多车型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