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桩共享电动助力车的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287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19188.X

    申请日:2018-02-06

    发明人: 李斌

    IPC分类号: B60L11/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桩共享电动助力车的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云端、智能电池包、电动助力车、电量获取模块、充电站和服务站;所述智能电池包固定安装于电动助力车上并为所述电动助力车供电;所述电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电池包的电量情况并发送电量信号给云端;所述云端用于根据电量信号发布充电任务给用户终端或/和服务站;所述充电站用于为所述智能电池包充电。本发明通过电量获取模块获取智能电池包的电量情况,通过云端判断智能电池包是否需要充电,若需要,便发布充电任务给用户终端或/服务站,通过用户或服务站将待充电的电动助力车送至充电站充电。

    一种电动车远程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18969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11445.8

    申请日:2018-01-05

    IPC分类号: B60L11/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远程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车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其中,所述充电请求包括:待充电车辆的多种充电模式;根据充电站的剩余功率判断待充电车辆的多种充电模式中可选的充电模式;其中,所述剩余功率为充电站的额定输出功率与实际输出功率的差值;将充电指令发送至车载终端,以使待充电车辆从可选的充电模式中选择一种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指令包括:多种充电模式中可选的充电模式。本发明通过对待充电车辆的充电模式进行控制,实现对充电站实际输出功率的控制,解决了充电站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问题,提高了充电站的可靠性和利用率,降低充电站的故障率。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管理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651550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264285.5

    申请日:2016-12-30

    发明人: 卢平

    IPC分类号: B60L11/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管理平台,包括机体、供电单元、处理单元和云端服务器,所述机体的前侧面上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摄像头、磁卡感应装置、液晶显示屏和功能按键,所述机体右侧的接线装置与充电枪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单元与自检单元之间通过输入单元连接,所述处理单元与输出单元之间通过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传输单元、移动终端、公司终端和备份单元之间为电性连接。本发明设计的装置与云端服务器连接,可将装置本身的位置信息和用户消费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中,且云端服务器与移动终端和公司终端均有连接,便于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消费信息,也便于公司对各个基站的管理。

    一种停车场所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充电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7454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69500.8

    申请日:2016-10-02

    申请人: 陈时军

    IPC分类号: B60L11/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停车场所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充电管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管理中心获取位于停车场所的停车位上车辆的身份信息和电量信息;S2:根据身份信息和电量信息将车辆分配到不同优先级充电序列,管理中心控制智能充电桩按照优先级高低依次给位于不同优先级充电序列的车辆补充预设的电量。本发明能够合理规划停车场所内车辆的充电顺序,合理分配充电资源,使车辆电量能够得到及时补充。

    充电设备能效管理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8206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79970.9

    申请日:2017-02-15

    IPC分类号: B60L11/18 G06Q10/00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设备能效管理系统。本发明采用能效管理主站与子站相结合进行管理,主站负责汇集子站信息和相关变压器信息、提供状态显示和参数设置,并通过子站控制各充电设备的开启和关断;子站负责采集各充电设备的状态信息,并执行主站下达的控制命令;主站还可以将信息进一步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统一分配客户订单提供依据;云端服务器还可以将信息反馈到变电站,为变电站的管理提供参考。能效管理主站根据用电情况逐一开启充电设备,避免多个充电设备同时开启对电网造成的瞬间冲击;或者在电力配置不足时,断开次要负载,优先满足重要负载的充电。另外,采用电力载波通讯或无线通讯,避免布线,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