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气保用轮胎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15158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580050586.5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缺气保用轮胎(1)设置有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3)、胎圈部(4)、具有新月状截面的胎侧增强橡胶(5)和包括子午线排列帘线的帘布层的胎体(6)。当轮胎(1)安装于轮辋并且轮胎的内压被设定为250kPa以上时,在轮胎(1)的截面宽度SW小于165(mm)的情况下,轮胎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的比SW/OD为0.26以下;以及在轮胎(1)的截面宽度SW为165(mm)以上的情况下,轮胎(1)的截面宽度SW与外径OD满足关系式OD≥2.135×SW+282.3(mm)。胎圈部(4)包括胎圈芯(4a)和在胎圈芯(4a)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圈填胶。胎侧增强橡胶(5)的轮胎径向上的最大长度H1和胎圈填胶的长度H2满足1.8≤H1/H2≤3.5。

    缺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142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54643.X

    申请日:2018-02-23

    Inventor: 梶田弘明

    Abstract: 提供缺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均衡地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能和缺气行驶时的耐久性能。侧加强橡胶层(10)包含:第1橡胶部(11),其配置在胎面部(2)侧;以及第2橡胶部(12),其模量比第1橡胶部(11)大,该模量从边界面(13)到胎圈部保持恒定。边界面(13)与侧加强橡胶层(10)的外侧面(10a)相交的第1点(P1)配置在比第2点(P2)靠胎圈部侧的位置,该第2点(P2)在外侧面(10a)上与带束层(7)的外端(7e)最接近。边界面(13)与侧加强橡胶层(10)的内侧面(10b)相交的第3点(P3)配置在比第1点(P1)和第4点(P4)靠胎圈部侧的位置,该第4点(P4)在内侧面(10b)上与外端(7e)最接近。在外侧面(10a)上从第1橡胶部(11)的内端(P5)至第2点(P2)的距离(L1)比从第2点(P2)至第1点(P1)的距离(L2)大。

    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80175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580007114.1

    申请日:2015-01-13

    Inventor: 小川岳

    Abstract: 提供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该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具有115mm以上的轮胎截面高度并且包括:胎体,该胎体跨设在一对胎圈部之间;侧增强橡胶层,该侧增强橡胶层设置于胎侧部且沿着胎体的内表面在轮胎径向上延伸;以及至少一层倾斜带束层,该至少一层倾斜带束层位于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具有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帘线,其中,在至少一层倾斜带束层中的轮胎轴向上的宽度最大的最大宽度倾斜带束层的至少一个轮胎轴向上的端部侧,最大宽度倾斜带束层与侧增强橡胶层的轮胎轴向上的重叠宽度为最大宽度倾斜带束层的轮胎轴向宽度的15%以上。

    缺气保用轮胎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83329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80033646.8

    申请日:2014-05-12

    Abstract: 一种轮胎(10),其具有:胎圈芯(18);胎体(22);胎圈填胶(20),胎圈填胶(20)从胎圈芯(18)沿着胎体(22)的外表面(22O)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以及侧部加强橡胶(26),侧部加强橡胶(26)布置于轮胎侧部(14),侧部加强橡胶(26)沿着胎体(22)的内表面(22I)沿轮胎径向延伸,侧部加强橡胶(26)的厚度朝向胎圈芯(18)侧且朝向胎面部(16)侧减少,侧部加强橡胶(26)的在胎圈芯侧(18)的端部(26B)与胎圈填胶(20)以夹着胎体(22)的方式重叠,并且侧部加强橡胶(26)的断裂伸长率为130%以上。侧部加强橡胶(26)的在端部(26B)与胎圈填胶(20)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20A)之间的沿胎体(22)的中点(Q)处的厚度(GB)为最大厚度(GA)的40%至80%。

    充气轮胎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1068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049071.6

    申请日:2013-02-07

    Inventor: 中崎敬介

    Abstract: 将第1连接线(L1)与第1直线(L3)之间的夹角设为角度(θ1),将第2连接线(L2)与第1直线(L3)之间的夹角设为角度(θ2),角度(θ1)和角度(θ2)满足“3.0≤θ1/θ2≤6.0”,将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总宽度设为带束剖面宽度(BW),将从零压衬层(10)的胎面部两侧的端部到带束层(7)的端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距离(Wl),带束剖面宽度(BW)和距离(Wl)满足“0.25≤Wl/(BW/2)≤0.45”,将各侧壁部(4)的最大宽度位置(D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零压衬层(10)的厚度设为厚度(Wr),将最大宽度位置(D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橡胶层(9)的厚度设为厚度(Ws),厚度(Wr)和厚度(Ws)满足“1.2≤Wr/Ws≤1.9”。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滚动阻力,改善零压行驶时的耐久性,改善乘坐舒适性并且改善驾驶稳定性的充气轮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