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2075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0843488.7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恰当支撑悬架且能使前车架恰当变形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设于车辆前部并供悬架(10)安装的悬架罩(5)上设置第1被固定部(67)和第2被固定部(77),第1被固定部(67)和第2被固定部(77)设于在前后方向互相远离的位置并分别固定于前车架(3)。另外,在悬架罩(5)上设置屈曲促进部(83d),屈曲促进部(83d)设置在前后方向上的上述第1被固定部(67)和第2被固定部(77)之间的位置处,当从前车架(3)对悬架罩(5)向前后方向施加荷重时,屈曲促进部(83d)能够促进该悬架罩(5)的屈曲。

    后部车身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1910176994.5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为了使侧梁相对于框架构件而言设置在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发生后侧碰撞时能从框架构件向侧梁高效地进行荷载传递。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后部车身构造,在车身后部,在内部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闭口截面(6s)的框架构件(6)的下侧面,通过使该下侧面向上方凹陷形成有供后悬架具备的减震器从下方插入并固定的凹陷部(15),框架构件(6)的前部在比该框架构件(6)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偏移的位置处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2)接合,在框架构件(6)上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凹陷部(15)向对应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处,形成有相对于减震器而言在车宽方向内外两侧使闭口截面(6s)分支的分支状的闭口截面(6sa、6sb);其中,框架构件(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凹陷部对应位置P向车宽方向外侧拓宽。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4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910175433.3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作用于悬挂塔架(5)的载荷能量高效分散传递向车辆(1)的车身整体的车辆(1)的前部车身结构。是具备作为车辆(1)的车室部(2)的车辆前方的间隔壁的前围板(12);与前围板(12)的两端连结并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铰链柱(9);在车室部(2)内使左右的铰链柱(9)在车宽方向连结的仪表板构件(14);及在与前围板(12)在车辆前方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配设并支持前悬减振器上端的悬挂塔架(5)的车辆(1)的前部车身结构;具备连结悬挂塔架(5)及前围板(12)的隔热内上部(621)和连结隔热内上部(621)的后端附近的前围板(12)及仪表板构件(14)的仪表板连结构件(19)。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2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175813.7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作用于悬挂塔架的载荷能量高效地分散传递向车辆的车身整体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具备:前围板;左右一对铰链柱;以及悬挂塔架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具备连结悬挂塔架和前围板的左右一对隔热内上部;前围板具备:前围板主体;连结铰链柱的下部的隔板横梁;以及与比隔板横梁靠近车辆上方的地方接合的前围板加强构件;隔热内上部经由前围板加强构件而与前围板主体连结;前围板加强构件由连结隔热内上部和隔板横梁的脚部、和连结隔热内上部的后端的桥架部构成。

    后部车身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0415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175658.9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后部车身结构,在框架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形成有凹部的部位上对伴随减振器的上下动作而来的车宽方向的分开进行抑制。在车身后部于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6s)在内部构成的框架构件的下表面,使该下表面向上方凹从而形成有使具备于后悬架上的减振器从下方插入固定的凹部(15);在与框架构件(6)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凹部(15)相当的凹部相当位置(P)上,相对于减振器在车宽方向内外各侧形成将闭合截面分岔的分岔状的闭合截面(6sa)、(6sb);在框架构件的凹部相当位置(P)上,具备固定于框架构件(6)、和设置于框架构件(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轮室内侧(7a),并在这些(6)与(7a)的拐角部形成空间(33s)的加强构件(30)。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85917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1087796.4

    申请日:2016-12-0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悬架外壳对于车宽方向的变形力的截面二次力矩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前部车体具备:前框,形成闭合截面部;围板加强件,配置在前框的车宽方向外侧且上方;以及悬架外壳,安装悬架的构成部件,将前框和围板加强件连结。悬架外壳具备以将前框和围板加强件桥接的方式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第2开放截面部。悬架外壳包括结合到前框的外面的第1结合部和结合到内面的第2结合部。第1结合部和第2结合部在悬架外壳的前框侧的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排列地配置。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93537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0810096024.6

    申请日:2008-04-23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包括从前纵梁(35)的悬架支撑塔设置位置(α)向上方且后方侧视下大致直线地延伸,与铰链支柱(1)的上部连接的辅助框架(40)。由此,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可将来自前侧的碰撞负荷高效地传递往上述铰链支柱,以使其分散,抑制驾驶室倒向前方的运动。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07679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04282.8

    申请日:2010-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7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中,减振器支撑部(25)设置在轮室罩(24)的上部并支撑悬架减振器(12)的上端部,第一支撑件(29)设置在轮室罩(24)的车内侧壁面上并将减振器支撑部(25)的前部与后纵梁(10)予以连结,第二支撑件(30)设置在轮室罩(24)的车内侧壁面上并将减振器支撑部(25)的后部与后纵梁(10)予以连结。由此,能够简单且有效地提高设置在轮室罩上的减振器支撑部的刚性。

    车体构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492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10869750.5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体构造,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当碰撞载荷输入到保险杠加强件和溃缩盒的下方时,能够防止险杠加强件和溃缩盒向下方的转动举动,并且确保轻微碰撞时的修复性。该车体构造具备:设置于车体的末端部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左右一对溃缩盒(20)以及在溃缩盒(20)的前端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而将其连结的保险杠加强件(21),溃缩盒(20)经由安装板(23、22)固定到车体侧侧框(7),设置有撑条(30),该撑条(30)从溃缩盒(20)或安装板(23)的车宽方向内侧向斜方向延伸,在与溃缩盒(20)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形成空间(29),与保险杠加强件(21)连结,撑条(30)接合固定到保险杠加强件(21)的下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