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通气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6565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927382.2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通气系统,其包括:炭罐、炭罐吸附管路、循环管和加油限量组合阀,炭罐在入口处设置有积液腔,积液腔用于接收凝结汽油,炭罐吸附管路包括第一炭罐吸附分管、第二炭罐吸附分管和积液器,第一炭罐吸附分管与加油限量组合阀连接,第二炭罐吸附分管与炭罐和循环管连接,积液器设置在第一炭罐吸附分管和第二炭罐吸附分管之间。本发明的燃油通气系统,通过积液器贮存从加油限量组合阀泄漏出来的燃油,避免油液进入炭罐;循环管油液凝结后,通过第二炭罐吸附分管流入积液腔,积液腔内的油液不会超过有效容积,因此不会造成炭罐堵塞,在加油主管液封时,有效解决了循环管因U型结构导致油液凝结堵塞循环管存在漏诊断区域的问题。

    集成炭罐结构、燃油蒸发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01733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32243.5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炭罐结构、燃油蒸发系统及汽车,集成炭罐结构包括炭罐本体、空气通道、油气分离体、通气通道、吸附通道、脱附通道及单向阀,炭罐本体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内容设有活性炭,空气通道可选择性导入外部空气至容纳腔,油气分离体具有一油气分离腔,通气通道用于切换连通油气分离腔至发动机或者燃油箱,吸附通道选择连通容纳腔与油气分离腔,脱附通道连通容纳腔及油气分离腔的底部,单向阀设于油气分离腔内壁,且常闭脱附通道,借助脱附过程冲击收集的液态燃油进入发动机内燃烧,液态燃油直接被利用,对油蒸汽中的液态油的处理效果较好,减少了炭罐失效的风险。

    一种混动车型燃油系统高压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805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55493.7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混动车型燃油系统高压装置,包括燃油箱、加油限量组合阀、前炭罐吸附管、炭罐脱附管、加油主管、循环管、后炭罐吸附管、炭罐及油箱隔离阀;前炭罐吸附管包括第一分管、积液器、第二分管、第三分管、第四分管及三通接头,积液器分别连接第一分管及第二分管,三通接头分别连接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及第四分管,第一分管的另一端与加油限量组合阀连接;循环管分别连通主油管及第三分管;第四分管的另一端连接油箱隔离阀;后炭罐吸附管分别连接炭罐及油箱隔离阀;炭罐脱附管分别连接炭罐及发动机。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部分OVC车型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不合格问题。

    燃油通气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656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27382.2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通气系统,其包括:炭罐、炭罐吸附管路、循环管和加油限量组合阀,炭罐在入口处设置有积液腔,积液腔用于接收凝结汽油,炭罐吸附管路包括第一炭罐吸附分管、第二炭罐吸附分管和积液器,第一炭罐吸附分管与加油限量组合阀连接,第二炭罐吸附分管与炭罐和循环管连接,积液器设置在第一炭罐吸附分管和第二炭罐吸附分管之间。本发明的燃油通气系统,通过积液器贮存从加油限量组合阀泄漏出来的燃油,避免油液进入炭罐;循环管油液凝结后,通过第二炭罐吸附分管流入积液腔,积液腔内的油液不会超过有效容积,因此不会造成炭罐堵塞,在加油主管液封时,有效解决了循环管因U型结构导致油液凝结堵塞循环管存在漏诊断区域的问题。

    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4370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13636.6

    申请日:2020-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及车辆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散热器,包括进水室、散热芯以及出水室,所述进水室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端连通,所述进水室的出水口与所述散热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芯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室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室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端连通;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室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旁通支路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室的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中可通过调节经过散热器和旁通支路向进水端供水的水量来调节发动机内的水温,使得发动机内的水温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可保证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水温,以减少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的情况,能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集成炭罐结构、燃油蒸发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017337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432243.5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炭罐结构、燃油蒸发系统及汽车,集成炭罐结构包括炭罐本体、空气通道、油气分离体、通气通道、吸附通道、脱附通道及单向阀,炭罐本体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内容设有活性炭,空气通道可选择性导入外部空气至容纳腔,油气分离体具有一油气分离腔,通气通道用于切换连通油气分离腔至发动机或者燃油箱,吸附通道选择连通容纳腔与油气分离腔,脱附通道连通容纳腔及油气分离腔的底部,单向阀设于油气分离腔内壁,且常闭脱附通道,借助脱附过程冲击收集的液态燃油进入发动机内燃烧,液态燃油直接被利用,对油蒸汽中的液态油的处理效果较好,减少了炭罐失效的风险。

    一种集液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26570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22140424.4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液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端管、第二端管和阻流板;所述壳体内设有密封腔;所述第一端管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端管与所述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一端管被设置为用于与油箱上的油量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端管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端管与所述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管被设置为用于与碳罐连接;所述阻流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阻流板将所述密封腔分隔为集液腔和出气腔;所述集液腔与所述出气腔连通;所述第一端管与所述集液腔连通;所述第二端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油液进入到碳罐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