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控制臂长度的估算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97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39750.4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控制臂长度的估算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其包括:获取衬套摆角、车轮运动量和球头最大摆角,根据衬套摆角、球头最大摆角和车轮运动量确定目标控制臂长度。确定满足衬套摆角和球头最大摆角的目标控制臂长度,以目标控制臂长度作为前期设计的参数,减少控制臂长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影响衬套和球头使用寿命的情况,保障悬架正常的运动。从最小程度上限制和确定控制臂长度,提高前期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后期对悬架各种参数的设计、调整更加顺利。可系统地估算目标控制臂长度,提高控制臂长度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悬架系统前期设计过程中零件布置的工作效率,对控制臂精细化设计提供帮助。

    前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39726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64164.6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前悬架系统,包括:液压泵;前滑柱总成,前滑柱总成与车身连接,前滑柱总成包括可举升减震器总成,可举升减震器总成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泵连通,液压泵通过对可举升减震器总成充放油以拉伸或压缩可举升减震器总成。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可举升减震器总成,可以实现车身高度调节,减振器油液向液压泵回流时,减振器内部压力下降,实现车辆高度降低,减小离地间隙、重心降低,提升稳定性、减小风阻提升经济性,本方案中可根据车辆行驶需求要选择适时增加离地间隙,增强车辆通过性,又可适时减小离地间隙,增强车辆稳定性。

    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0895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96393.6

    申请日:2022-0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控制臂总成及车辆,该控制臂总成包括控制臂本体和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和橡胶件,所述缓冲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缓冲板包括底壁、侧壁以及翻折壁,所述底壁抵接或者连接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所述侧壁在所述底壁上围成容纳槽,且所述侧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翻折壁设置于所述侧壁上,且所述翻折壁向远离所述底壁的垂直中心线的一侧外翻,所述橡胶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且向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凸伸。本发明对垂向载荷进行二次缓冲,避免缓冲组件损坏,提高控制臂总成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液压衬套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77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78851.8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的控制方法及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控制模式信息、车况信息,其中,车辆控制模式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运动模式、舒适模式,车况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加速度、速度、路面激励信号、车辆预警信息、转向信号;基于车辆控制模式信息、车况信息生成控制指令集,控制指令集用于控制调节流量调节阀在流道内的位移。本发明解决了由于没有可变阻尼液压衬套控制方法导致车辆无法兼顾运动性和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一种车辆角模块及车辆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38719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32959.5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向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角模块及车辆,其中,车辆角模块包括控制臂总成、转向节、转向器、车轮总成和制动钳,转向节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控制臂总成的底部;转向器连接于控制臂总成顶部,并驱动连接转向节顶部,转向器可带动转向节转动;车轮总成连接于转向节上;制动钳连接于转向节上,制动钳能够对车轮总成制动,本发明实现了驱动、制动、转向等零部件的高度物理集成,并且将制动钳安装于车轮总成之外,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好地控制角模块的空间体积,有利于对角模块的安装实施。

    液压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96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78814.7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及具有其的车辆,液压衬套包括:主簧,主簧具有两个独立的安装腔体;液体导向结构,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均与主簧连接,第一流道板的内侧壁与主簧之间形成第一液腔,第二流道板的内侧壁与主簧之间形成第二液腔,第一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液腔连通的第一导流结构,第二流道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液腔连通的第二导流结构,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连通;流道调节阀,流道调节阀至少为一个,流道调节阀设置于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流道调节阀用于调节第一导流结构、第二导流结构中至少一个的过流量。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衬套不可以调节阻尼的问题。

    一种重载乘用车前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2981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75328.3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乘用车前悬架系统,其中前副车架总成、前滑柱总成上部与车身连接和前上控制臂总成内侧与车身连接,前上控制臂总成外侧与前转向节连接;前下后控制臂总成的一端与前副车架总成连接,另一端与前转向节连接;前下前控制臂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以及所述前转向节连接;前稳定杆连接杆总成上端连接前滑柱总成;前稳定杆总成与前副车架总成以及前稳定杆连接杆总成连接;本发明的悬架系统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型式,布置上保证了优良的动力学性能,满足多种动力总成车型共平台开发的需求,可满足重载车型宽大车身纵梁跨距和截面的开发实现多车型的平台化开发的需求;悬架系统满足整车双层防火墙的布置需求并超出传统乘用车承载范畴。

    一种车辆角模块及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87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32959.5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向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角模块及车辆,其中,车辆角模块包括控制臂总成、转向节、转向器、车轮总成和制动钳,转向节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控制臂总成的底部;转向器连接于控制臂总成顶部,并驱动连接转向节顶部,转向器可带动转向节转动;车轮总成连接于转向节上;制动钳连接于转向节上,制动钳能够对车轮总成制动,本发明实现了驱动、制动、转向等零部件的高度物理集成,并且将制动钳安装于车轮总成之外,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好地控制角模块的空间体积,有利于对角模块的安装实施。

    一种稳定杆盖板和副车架、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7804224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1971957.7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盖板和副车架、以及车辆。稳定杆盖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U型结构;连接板,设于所述主体的开口两端,且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并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加强筋结构设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上,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主体、连接板、加强筋结构均为铸铝件。在主体的外壁上设置加强筋结构,该加强筋结构延伸至连接板上,对主体和连接板的连接处进行加强,即增强了该盖板的整体强度。主体、连接板、加强筋结构均为铸铝件制作而成,主体、连接板、加强筋结构采用铸铝工艺制作而成,有效降低重量,实现底盘轻量化目标;可以最大程度降重,还能大幅度提升盖板的强度,具备高承载能力。

    一种用于前悬架与车身合装的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293884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3406135.1

    申请日:2023-12-13

    Inventor: 田腾 鲁慧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前悬架与车身合装的辅助装置,包括:合装部,合装部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靠近合装部的第一端设置,合装部远离凹槽的一侧设有止挡部,止挡部靠近合装部的第二端;握持部,握持部与合装部的第二端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合装部于握手部连接,凹槽与车身抵接,然后以合装部为支点下压,利用杠杆原理,将前上控制臂压到转向节安装孔,大幅提升工人工作效率,将悬架与车身装配时间缩短一半,生产线生产节拍得到显著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