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49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11345.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被动安全的假人头部多次碰撞伤害等级评定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试验工况选择假人,通过采集试验工况中假人头部受到碰撞时整车坐标系下x轴、y轴、z轴方向加速度,并计算合成加速度,通过合成加速度值计算假人头部损伤值;通过设置伤害等级对假人头部损伤进行等级评定,伤害等级根据假人头部损伤值以及合成加速度值进行划分;本发明可提升现有设备碰撞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能够反映假人的实际伤害等级,进而反映车辆安全性能的高低;规范评价结果,确保评价试验结果无差异性,降低试验的工作量及对试验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进而减少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0541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688912.1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碰撞假人膝部的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属于汽车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地面固定装置、主体支架及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摆锤机构,所述地面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位于主体支架内,用于固定假人膝部组件;所述摆锤机构固定连接在主体支架上,用于与安装在地面固定装置上的假人膝部组件发生碰撞,所述摆锤机构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摆锤机构的摆锤提升到所需的碰撞高度;所述标定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分析系统,输出分析报告。该系统及方法可以满足多法规、多假人类型、多试验工况的膝部标定试验,可实现试验流程的规范化、试验设备的通用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0769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678323.0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207 , B60R21/01 , B60Q9/00 , B60N2/8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主动防鞭打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车辆后方碰撞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后方车辆运动速度及相对距离,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头枕安全气囊控制器;头枕安全气囊控制器判断车辆后方是否会发生碰撞;若判断碰撞无法避免则向所述遮阳板灯光提示装置发送预警信号,同时控制头枕雷达探测头枕与驾乘人员头部的相对位姿信息反馈制安全气囊控制器,安全气囊控制器根据头枕雷达探测的信息向头枕安全气囊及柔性伸缩器发送控制指令,进一步缩短驾驶员头部与头枕距离。本发明在发生碰撞前利用车内顶部灯光对人员发出预警,同时通过伸缩器进一步调整头枕与人员距离,使得人员可主动被动参与到更好的碰撞保护姿态中,实现鞭打防护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90505.1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碰撞安全试验约束系统定位装置及方法。定位装置包括控制面板、支架、滑道、云台激光和自动伸缩杆;所述控制面板固定在支架的一端;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滑道固定连接;所述自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滑道滑动配合;所述自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云台激光刚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能够显示云台激光的位置;所述云台激光将激光投射到约束系统上。定位方法能够保证试验精度,减小手动定位误差,确保位置在误差范围内,并且可以保证试验的重复性,防止每次试验相同约束系统出现位置偏差,避免了约束系统出现安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5244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40419.5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0132 , B60R21/015 , B60R21/26 , B60R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端保护中置气囊及其点爆控制系统和点爆控制方法,包括气体发生器、副仪表板后部分以及气袋;气体发生器布置在副仪表板后部分,气体发生器与气袋通过气管连接;当气体发生器点火时产生气体充满气袋,气袋向上向前展开,覆盖乘员侧面整个区域轮廓。可以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精准起爆,避免“空爆”,对车辆内非碰撞侧乘员进行保护,防止远端乘员与近端乘员或内饰发生严重的二次碰撞。无论碰撞侧是那一侧,都只需要起爆该远端保护中置气囊即可,无需在两侧都布置保护装置,成本较低,易实现,整体经济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5122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623158.3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H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行人保护试验划线装置及划线方法。包括可移动底座、竖直滑轨、竖直滑块、水平纵向滑杆和划线杆;所述竖直滑轨的下端与可移动底座滑动配合;所述竖直滑块与竖直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水平纵向滑杆与竖直滑块滑动配合;所述划线杆固定在水平纵向滑杆上。本发明能够完成不同角度和高度的划线工作,满足试验不同区域的划线要求,并且能满足绝大部分车型的开发,精度较高,通用性强,能够提升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5238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59318.8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6/037 , B60N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位置匹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实时获取驾驶员图像并发送至人体特征点定位模块;所述人体特征点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图像确定驾驶员相关参数并发送至最佳位置分析匹配模块;所述最佳位置分析匹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驾驶员相关参数,根据所述驾驶员相关参数确定最佳座椅位置,根据所述最佳座椅位置和当前座椅定位确定座椅各项调节电机参数并发送给座椅调节模块;所述座椅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座椅各项调节电机参数进行驱动电机完成座椅调节。本专利通过将人机工程学原理以及被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求,匹配C‑NCAP法规坐姿,为驾驶员提供更安全的定位,考虑视野校核。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166314.3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015 , B60R21/01 , B60Q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驾驶员正面安全空间监控方法和装置。通过传感器组件获取驾驶员前部空间信息;根据驾驶员前部空间信息判断是否满足驾驶员气囊点爆的空间需求;如果不满足驾驶员气囊点爆的空间需求,将不满足驾驶员气囊点爆的空间需求的信息发送给安全提醒系统;安全提醒系统提示驾驶员如果发生碰撞有被驾驶员气囊击伤的风险,建议驾驶员进行驾乘姿态调整建议。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控驾驶员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当距离不满足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展开空间要求时,通过安全提醒,避免驾驶员因不合理的乘坐姿态导致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正面气囊展开过程中冲击驾驶员,对驾驶员产生二次伤害,使安全气囊真正起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90740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50081.2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EV车辆事故后警示系统及警示方法,警示系统包括警示系统安全气囊控制器、电压电流传感器、警示控制器、烟雾警示发生装置和声音警示发生装置;警示方法根据安全气囊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号判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后,通过控制烟雾警示发生装置向外发射烟雾警示信号,提示事故车辆位置及车辆类型,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车身电压电流值超过预设阈值后,通过控制声音警示发生装置向外发射声音警示信号,提示车辆存在漏电风险。本发明能够在新能源EV车辆发生严重事故后,向周围发出明显警示信号,并提示救援人员事故车辆为电动汽车,提示救援过程中存在触电风险,有效减少后续伤亡提升救援的精准度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395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44067.7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B60W30/095 , B60W30/09 , B60W40/02 ,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行方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车辆的通行区域内确定采样点,根据通行区域内障碍物以及采样点对车辆进行动态规划,得到多个规划粗轨迹;根据障碍物确定构成各规划粗轨迹的采样点和二次采样点的绕行标签,并根据各采样点和各二次采样点的绕行标签将通行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的目标粗轨迹之后,根据各目标粗轨迹的损失值确定目标规划粗轨迹;根据目标障碍物与目标规划粗轨迹的位置关系确定车辆对于目标障碍物的绕行方式。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对于目标障碍物的绕行方式为路径规划提供精确的绕行建议,降低对于障碍物反复绕行情况的发生,提升路径规划的精确度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