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341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92969.X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结构化道路的语义分割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和设备,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非结构化道路图像;将非结构化道路图像输入至非结构化道路语义分割模型,输出语义分割结果;非结构化道路语义分割模型中残差结构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输出提取特征;第一捷径连接结构将提取特征传递至金字塔卷积结构和合并预测结构;金字塔卷积结构对提取特征进行卷积处理,输出多个不同尺度的初级特征,再将多个初级特征与提取特征分别进行加法融合,生成多个融合特征;注意力结构对多个融合特征进行特征强化处理,输出多个强化特征;合并预测结构将多个强化特征以及提取特征进行合并及预测,输出语义分割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229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08362.7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区行人识别方法、装置和芯片,涉及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红外图像采集装置获取矿区图像;根据已构建的矿区行人识别模型,识别矿区图像中的行人图像;其中,矿区行人识别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特征提取结构、特征融合结构和预测结构,特征提取结构用于对矿区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特征增强处理,输出多个不同深度的增强特征,特征融合结构用于对多个增强特征依次进行池化处理和融合处理,输出多个融合特征,预测结构用于分别对多个融合特征进行特征提纯处理和预测识别,输出行人预测结果。本申请对矿区图像中的行人进行精准的类别识别,能够保证矿车自动驾驶决策规划的准确性,大大提升矿车驾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29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696536.2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矿区路面水坑的识别方法、装置和芯片,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矿区路面图像;根据已构建的路面水坑识别模型识别矿区路面图像中的水坑图像;路面水坑识别模型包括特征提取结构、特征融合结构和预测结构,特征提取结构对矿区路面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输出多个不同深度的提取特征,特征融合结构对多个提取特征进行融合处理,输出多个融合特征,预测结构对多个融合特征进行特征提纯处理和预测识别,输出水坑预测结果,预测结构包括第一合并模块和并联的权重结构、捷径连接结构,权重结构用于根据融合特征输出权重向量,第一合并模块对权重结构输出的权重向量与经过捷径连接结构输出的融合特征进行合并。
-
公开(公告)号:CN220500853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1494956.2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矿车车架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内部螺纹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的外部转动套接有轮框,所述轮框的内部转动套接有滚轮,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立板,所述固定立板的内部转动套接有侧边门板。该无人驾驶矿车车架装置,通过在限位柱内部呈对角螺纹套接的螺纹杆和滑杆,当本装置需要进入矿洞对矿物进行搬运时,首先转动两组螺纹杆,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和地面对滚轮支撑的作用力,使得底盘向上顶起,由此提高了底盘底部与地面的间距,避免了在行进途中受到杂石的阻碍,提高了本装置行进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391244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508351.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露天采矿用无人驾驶车防撞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的内部安装有紧固螺栓。该露天采矿用无人驾驶车防撞装置,通过前安装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行轨道,同时调节滑杆在第二滑行轨道内部的位置,同时伸缩调节第二伸缩套和第二伸缩杆的上部,即可带动铲板套接在滑轨的外部,同时滚轮保持与滑轨上部成接触状态,同时无人驾驶车带动铲板在轨道上移动,并且铲板的外部呈斜面,当滑轨上含有碎石时,铲板外部的斜板可带动碎石向外侧推开,同时无人驾驶车在滑轨上移动时,可增加稳定性,避免滑轨上含有碎石,导致无人驾驶车移动时,出现倾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056229U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23576038.2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W30/08 , B60W30/095 , B60W50/00 , B60W60/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矿卡的感知系统和无人驾驶矿卡,包括分别与处理单元连接的双目摄像头、第一激光雷达、第二激光雷达和第三激光雷达;双目摄像头设置在无人驾驶矿卡的前侧,以获取无人驾驶矿卡的前方的目标信息;第一激光雷达设置在无人驾驶矿卡的前侧,用于获取无人驾驶矿卡前方的第一范围内的目标信息;第二激光雷达设置在无人驾驶矿卡的后侧,用于获取无人驾驶矿卡后方的第二范围内的目标信息;第三激光雷达设置在无人驾驶矿卡的前侧,用于获取无人驾驶矿卡前方的第三范围内的目标信息,第一范围与第二范围的大小相等,第三范围小于第一范围;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目标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
-
公开(公告)号:CN221081564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3089156.5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检测技术降低MF‑RIS部署能耗的装置,包括信号采集装置和MF‑RIS控制器;信号采集装置通过能量检测感测和分析射频环境,并将信号传递给MF‑RIS控制器;MF‑RIS控制器以此信号为基础检测用户信号的能量,实现判别有无无线通信需求的设备存在,并控制相应MF‑RIS单元的开启与关闭,MF‑RIS控制器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模型存储模块,通过信号采集装置检测射频环境内的信号能量,以判断MF‑RIS周围环境有无人,汽车等具体潜在通信需求的设备,以此为基础作为控制MF‑RIS的开启与关闭的决策依据,以此实现降低MF‑RIS辅助通信系统的能耗,提高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616667U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21775205.8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商用电动汽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波 , 赵耀忠 , 袁金祥 , 程金营 , 张雷 , 海晓涛 , 孙健 , 曹曦 , 温竟 , 张晓旭 , 王鹤 , 孙海波 , 沈洋 , 房圆武 , 刘金强 , 易勇伟 , 苗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更换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夹持机构及定位输送装置,其夹持机构包括,浮动结构,包括伸缩气缸、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活塞杆端部的固定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一端的滑杆;减震结构,包括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底端的连接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底端的减震弹簧;夹持结构,包括定位销,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销侧壁的夹持锁销,通过伸缩气缸带动固定块两侧铰接的铰接杆产生偏转,偏转的铰接杆带动滑动块在连接板上滑动,从而带动定位销产生浮动定位,从而使得定位具有主动性和可调性,并且在输送的时候通过减震弹簧和回归原位的浮动结构防止输送的时候产生晃动,提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576987U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21552053.5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矿卡胎压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轮毂、安装在轮毂外部的轮胎、远程控制器,所述轮胎的内部安装胎压报警器,所述胎压报警器包括与轮毂连接的气门芯,所述气门芯位于轮胎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胎压监测传感器和第一无线发射单元,所述气门芯远离轮胎内腔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电池阀,所述轮毂的侧壁上安装有补胎液储罐和电动气泵。该无人驾驶矿卡胎压监测报警装置,通过设置补胎液储罐,当发生短时间内的胎压降低时,说明轮胎出现破洞的情况,这时通过控制盒控制电磁阀打开,使补胎液储罐中储存的补胎液经过输送管输送到轮胎的内部,能够自动对轮胎进行补胎处理,不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8834759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2974735.7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碰结构的破碎机,包括底盘,底盘的内部装设有转向装置,工作组件,工作组件设在底盘的侧边,且通过内部结构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在底盘的两端,支撑装置在设备运行状态下与地面存在固定距离,通过支撑装置可以实现机器整体设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可以实现对机器底盘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增加,从而可以减小履带的受力情况,同时对重心出现偏移的情况下可以具有更稳定性能,进而可以避免履带局部区域出现受力增加情况,从而使底部受力情况更为均匀,增加了履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机器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