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头尾性能的热轧加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79529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011476.4

    申请日:2009-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头尾性能的热轧加热方法,该方法热轧加热的钢坯为定尺坯,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加热,加热时将加热炉内侧墙烧嘴以及靠近钢坯头部和尾部1米内的烧嘴开启程度控制在50%~90%。本发明所述钢坯的厚度为150~300mm,钢坯装炉温度大于400℃,加热时间120~280分钟,加热温度1200~1400℃,出炉温度1100~1240℃。本发明通过控制加热炉内烧嘴的开启程度来降低靠近钢坯头、尾部的加热炉温度,从而减少炉体向钢坯头、尾部的辐射换热。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利用现有设备,在不影响产量和同炉生产的其它产品性能的条件下,有效减少冷轧无取向硅钢产品电磁性能波动,提高其头、尾性能。

    一种立方系材料织构的定量测试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0891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10155839.8

    申请日:2006-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方系材料织构的定量测试分析方法,采用“反射法”测量的三张不完整极图数据;选择“二步法”计算出ODF系数W1mn;以1°为间隔,对欧拉空间进行了划分,计算出整个欧拉空间的取向密度;选择无对称子欧拉空间5、6区为织构组份定量的范围,对超出5、6区的取向点以等效取向的形式进行折合,并以微体积的方式在规定的织构体积模型内对织构组份进行加和,完成整个定量过程。从而解决了ODF面织构定量技术难题,使立方系材料织构定量分析技术得以实际应用,尤是取向高斯织构对成分性能的判定和工艺优化的作用更为明显。

    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薄带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79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810277.0

    申请日:201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薄带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为:C≤0.005%,Si:1.70%~3.5%,Al:0.4%~1.0%,Mn:0.30%~0.80%,P≤0.020%,S≤0.015%,N≤0.0040%,钢坯经1050~1150℃加热150~250min出炉,热轧开轧温度980~1100℃,终轧温度820~880℃,卷取温度700~760℃,热轧至1.5~3.0mm;热轧卷板经900~980℃保温1.5~3.0min,将两卷以上同一规格及成分的钢卷开卷后叠放在一起进入六辊连轧机组冷轧,厚度为0.2~0.65mm,轧制速度400~800m/min,分卷后进行退火,温度900~1000℃,时间2-5min。本发明既提高产量,又降低轧辊消耗,在现有轧机状况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轧制出更薄规格的产品,进一步降低成品铁损。

    一种高铝薄规格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8229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210560536.X

    申请日:201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铝薄规格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30%,Si:1.5%~2.0%,Mn:0.10%~0.30%,P≤0.008%,S≤0.0020%,N≤0.0025%,Als:1.5%~2.0%,Ti:≤0.001%,Nb、V分别≤0.0020%,余量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常化、冷轧、退火,经过高铝合金化使钢种在热状态下敏感度降低、并减轻晶格畸变,有利于产品生产过程的稳定,同时Al元素还提高电阻率,使(100)组分增多和(111)组分减少,降低铁损,达到高硅效果;通过带温轧制和二次冷轧法控制板形,适合生产0.2~0.3mm厚的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满足变频技术要求。

    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1424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110303078.7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涂层半工艺产品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冲片退火后需进行冲片去应力退火处理的冷轧电工钢,主要包括冶炼、热轧、冷轧、退火、涂层、重卷、包装工序,其特点是在重卷作业线上,在开卷及卷取工艺段之间增加一道弯曲矫直工序,所采用的多辊钢带反复弯曲装置的弯曲辊直径D与钢板厚度d之间的关系为:10d≤D≤20d;成品钢板张力F与钢板横截面S与屈服强度Rp0.2的关系为:0.8×S×Rp0.2≤F≤1.6×S×Rp0.2;弯曲辊插入深度不小于弯曲辊半径。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在不改变原有产品前后生产工序的情况下,利用反复弯曲代替冷轧工序,使钢板内部变形储能增加,使钢板强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冲片性能;钢板内部变形增加有利于提高其电磁性能。

    一种两段式连续退火炉碳套炉底辊结瘤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6351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118833.4

    申请日:2011-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段式连续退火炉碳套炉底辊结瘤处理方法,在第二辐射管加热段及第二均热段增设湿气通入口和手阀控制开关,当碳套炉底辊出现结瘤时,打开手阀控制开关,直接通入湿气对碳套炉底辊进行磨辊处理。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便于操作和控制,能有效控制炉底辊碳套结瘤,并可快速对碳套炉底辊结瘤进行在线处理,从而提高机组作业率和产品表面质量,延长碳套炉底辊使用周期,降低能源消耗,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

    无取向电工钢中低牌号产品控制横纵向电磁性能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579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05978.7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取向电工钢中低牌号产品控制横纵向电磁性能的生产方法,钢中碳含量<0.01%,硅或硅铝含量<1.7%,冶炼时严格控制钢中的有害化学成分;铸坯等轴晶组织>40%;热轧加热温度≤1200℃,粗轧最后道次压下率为30%~60%,温度在铁素体或奥氏体的单相区,精轧前坯厚为50~15mm,采用单相区轧制,末道次压下率>5%,轧后孕育时间>5秒,再冷却,卷取温度≥670℃;冷轧压下率>75%,第一道次>25%;热处理炉中升温速率>5℃/s;重卷生产张力控制在20N/mm2以下。本发明在保留了无取向电工钢整体电磁性能优良的基础上,产品纵横向电磁性能均优异,磁性差控制到了3%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