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74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11159.2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18/241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系统两相流流型智能识别方法、系统和设备,本发明提出的智能识别方法分析通道内两相流的流型特征,确定两相流流型识别有关的输入和输出匹配的数据对,然后通过试验得到相应的数据对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预先构建的双层Stacking模型进行学习,得到两相流流型智能识别模型,利用该智能识别模型以及相应的输入参数,即可快速准确的实现两相流流型识别。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利用基于异质集成算法建立的两相流流型智能识别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逼近输入和输出特征,避免子模型训练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小而导致预测误差极大,可有效保证两相流流型识别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35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1328861.9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徐思捷 , 朱加良 , 何鹏 , 何正熙 , 向美琼 , 吕鑫 , 朱毖微 , 杨洪润 , 青先国 , 郑嵩华 , 吴茜 , 王雪梅 , 徐涛 , 杨洪 , 卢川 , 刘松亚 , 邓志光 , 李小芬 , 陈静 , 秦越 , 叶宇衡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位传感器及液位传感系统,以产生随待检测液位容器的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的差压变化而变化的光反馈信号,从而使所述光反馈信号经过处理后实现对待检测液位容器液位的测量,包括:流体腔;膜片;FBG腔,设于光纤位于流体腔内的部位;光纤,用于通过FBG腔传递光信号至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并通过FBG腔接收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产生的光反馈信号;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用于感应膜片的应变并产生随待检测液位容器的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的差压变化而变化的光反馈信号;高压室以及低压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光反馈信号实现了对待检测液位容器液位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1692654.6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棒落棒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接触碰撞的控制棒落棒计算方法,步骤S1对落棒过程中涉及的几何结构建立三维实体仿真模型及其有限元模型;步骤S2得到控制棒组件和燃料组件基频f1、f2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步骤S3计算控制棒落棒过程中受到的流体阻力;步骤S4得到控制棒在落棒过程中受到的碰撞力FN;步骤S5为将控制棒受到的碰撞力转换为沿落棒方向的摩擦力,需采用修正的库伦摩擦定律;步骤S6运用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综合考虑重力和浮力获得控制棒的落棒过程,得到控制棒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特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控制棒落棒分析方法中对碰撞过程普遍考虑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5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199604.X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丽莉 , 张明 , 邓坚 , 余红星 , 刘余 , 邓纯锐 , 陈亮 , 何晓强 , 丁书华 , 张吉斌 , 邹志强 , 张航 , 武铃珺 , 彭欢欢 , 王小吉 , 卢川 , 杨洪润 , 向清安 , 武小莉 , 许幼幼 , 杜政瑀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下腔室熔融池瞬态结构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核反应堆严重事故进程确定熔融池结构计算的关键时间点;基于各关键时间点迁移到下腔室的熔融物组分与熔融物平衡态相图,判断熔融物是否分层;若熔融物出现分层,则根据各分层的密度计算熔融池的瞬态结构。与现有的只计算熔融物完全迁移到下腔室形成终态熔融池后的稳态结构获取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给出熔融物在迁移过程中在下腔室内形成熔融池的瞬态结构形态,从而更准确地评价整个严重事故过程中实施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措施时压力容器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972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1411426.2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六自由度减振平台,包括机架、动平台、并联运动链组,所述动平台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上方,所述并联运动链组包括三个并联运动链、三个下连接件和三个上连接件,三个所述并联运动链的下端分别通过三个所述下连接件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三个所述并联运动链的上端分别通过三个所述上连接件与所述动平台可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成三角分布的并联运动链对动平台的进行支承,并通过设置多个具有单自由度的转动副,有的提升刚度、承载能力,同时消除铰链间隙,有效的提升刚度、承载能力,同时消除铰链间隙,提升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22181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59528.9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矩形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窄矩形通道,对窄矩形通道的流型进行判断,得到流型判断结果;根据流型判断结果,针对不同流型采用不同的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泡状流,则采用第一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弹状流,则采用第二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若流型判断结果为环状流,则采用第三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本发明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泡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下的相间阻力计算与分析,采用曳力模型基本形式,在相界面浓度和曳力系数上考虑了矩形通道结构影响;能够提升热工水力特性的两相流动特性及空泡份额分布等现象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28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1162415.0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系统及方法,涉及核反应堆领域,解决了尚无一套成熟的多物理场紧耦合计算系统的问题。本发明中,系统通过接口层封装并配置多种计算程序,通过应用程序层依据反应堆工程计算数据类型配置对应的计算程序;所述接口层用于获取再启动数据,再启动数据为所述接口层导入的反应堆工程计算数据,所述接口层基于反应堆工程在应用程序层用于计算的计算数据的原物理场构建JFNK计算必要的物理场残差表达式,并将物理场残差方程传递到核心求解层;所述接口层用于在所述核心求解层与应用程序层之间传递物理场求解结果。本发明可用于反应堆工程基于多物理耦合理念的程序开发、工程设计、事故分析及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15349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62111.0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力图的热点代码优化方法及装置,将函数执行的平均时间作为热力值并绘制函数调用热力图,热力图的可视化显示为寻找热点函数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在确定出热点函数和热点代码后,提供代码优化检查单,再依据代码优化检查单,对热点函数和热点代码逐个进行检查、分析,并尝试优化;在优化后重新执行测试算例来检查优化的效果,可以较为快捷地完成代码优化工作;从全部代码中筛选出热点代码,只对热点函数的代码和进行优化,目标明确,不仅实现从微观方面对代码进行优化,同时节约优化占用宽带并提高计算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2540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18766.0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该路由协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i轮中存活节点的能量跨距上限和能量跨距下限,以及存活节点的距离跨距上限和距离跨距下限;根据能量跨距上限、能量跨距下限、距离跨距上限以及距离跨距下限获取存活节点的状态;根据状态计算存活节点的分级阈值;根据分级阈值判断存活节点能否作为簇头节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存活节点均判断完毕;用遗传算法获取簇头节点到基站的路由路径,并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使用该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199604.X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丽莉 , 张明 , 邓坚 , 余红星 , 刘余 , 邓纯锐 , 陈亮 , 何晓强 , 丁书华 , 张吉斌 , 邹志强 , 张航 , 武铃珺 , 彭欢欢 , 王小吉 , 卢川 , 杨洪润 , 向清安 , 武小莉 , 许幼幼 , 杜政瑀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下腔室熔融池瞬态结构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核反应堆严重事故进程确定熔融池结构计算的关键时间点;基于各关键时间点迁移到下腔室的熔融物组分与熔融物平衡态相图,判断熔融物是否分层;若熔融物出现分层,则根据各分层的密度计算熔融池的瞬态结构。与现有的只计算熔融物完全迁移到下腔室形成终态熔融池后的稳态结构获取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给出熔融物在迁移过程中在下腔室内形成熔融池的瞬态结构形态,从而更准确地评价整个严重事故过程中实施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措施时压力容器的完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