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8242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1301040.1

    申请日:2020-11-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采用环绕反应堆压力容器紧凑布置的环形水冷器,带出堆芯余热,并将循环排热水箱分割为热区和冷区,热区和冷区的顶部双向连通,底部设置单向流向装置,以限制冷流体只能从热区流向冷区,有利于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并增强循环排热水箱与环形水冷器之间的自然循环能力;将水冷管内的热流体作为上升段,圆环形下降腔内的冷流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流体的位差和密度差形成自然循环流动,循环排热水箱热区内形成的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实现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更安全、更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一种基于水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82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01040.1

    申请日:2020-11-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冷器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通过采用环绕反应堆压力容器紧凑布置的环形水冷器,带出堆芯余热,并将循环排热水箱分割为热区和冷区,热区和冷区的顶部双向连通,底部设置单向流向装置,以限制冷流体只能从热区流向冷区,有利于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并增强循环排热水箱与环形水冷器之间的自然循环能力;将水冷管内的热流体作为上升段,圆环形下降腔内的冷流体为下降段,依靠冷热流体的位差和密度差形成自然循环流动,循环排热水箱热区内形成的水蒸气通过其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实现堆芯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后,更安全、更可靠地排出堆芯内的剩余热量,并保证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反应堆腔室壁面的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

    用于浮动核电站的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326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807325.6

    申请日:2020-08-12

    IPC分类号: G21C15/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浮动核电站的熔融物堆内滞留非能动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系统包括船体、堆舱壁、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和应急冷却器系统;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外部系统的主要部分设置于堆舱内,应急冷却器系统设置于堆舱壁和船体之间;当压力容器发生严重事故时,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淹没冷却压力容器的外壁面,应急冷却器系统通过传热管外侧流动的船体外部海水对传热管内侧循环流动的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冷却流体进行冷却。本发明实现压力容器外壁面快速非能动淹没冷却,将压力容器内熔融物热量有效导出,实现堆芯熔融物在压力容器内冷却与滞留,避免压力容器熔穿失效,极大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994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571646.5

    申请日:2021-05-25

    IPC分类号: G21C15/18 G21C15/28 G21C1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包括非能动堆腔注水系统、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系统以及反应堆压力容器系统;反应堆压力容器系统设置有保护循环流道;保护循环流道包括堆腔壁、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保温层,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内壁与压力容器的外壁形成保温层流道,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外壁与堆腔壁形成混合流道,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底部设置有入口,顶部设置有出口,混合流道与保温层流道通过入口和出口连通;冷却水或/和纳米流体从入口进入保温层流道,并从出口回流至混合流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腔纳米流体非能动注入冷却系统,纳米流体仅存在于保温层流道和混合流道内,避免对其他水源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