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对接环的捕获目标卫星的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64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40120.8

    申请日:2017-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4/00 B64G2004/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接环的捕获目标卫星的方法,包括:系统控制手眼相机测量得到空间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点与对接环中心点的位姿偏差参数;系统求得所述空间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点与对接环中心点的相对位置矢量在对接环面的投影,得出距离机械臂末端最近的抓捕点,并得到相对位姿偏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捕获目标卫星的系统,系统判断所述相对位姿偏差与设定的临界值大小,以及当不满足临界值时通过规划机械臂末端的运动,进而控制机械臂末端的手爪闭合,进而实现目标的捕获,且达到时时接近的都是对接环上离得最近的一个点,即“动态最近点”,实现快速抓捕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空间合作/非合作卫星抓捕的技术领域。

    一种可重构机械臂的快换接口

    公开(公告)号:CN10686335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09411.8

    申请日:2017-02-27

    Inventor: 徐文福 韩亮 梁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空间机械臂的快换接口以及可重构空间机械臂,包括主动连接件、被动连接件、固设于主动连接件内的插头以及固设于被动连接件内的插座,主动连接件与被动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以使插头与插座可拆卸的连接,主动连接件上设有环槽,被动连接件上对应于所述环槽位置处设有槽孔,环槽与所述槽孔交接处设置有钢珠,且钢珠可沿所述槽孔移动,以锁紧或松开主动连接件以及被动连接,其采用机械式的结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本发明的可重构空间机械臂包括所述快换接口以及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第一机械臂与主动连接件螺栓连接,第二机械臂与被动连接件活动连接,该可重构空间机械臂拆卸安装方便、便于维护。

    一种可实现差幅扑动的扑翼机构与扑翼机

    公开(公告)号:CN105151300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629291.5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差幅扑动的扑翼机构与扑翼机,其中扑翼机构包括机架;分列于机架两侧的扑翼摇杆,扑翼摇杆以与机架的连接处作为支点形成摇杆机构;两处的连杆,连杆的一端作为连接端与同侧扑翼摇杆的动力臂铰接,另一端作为动力端,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对应的扑翼摇杆发生绕支点的往复转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杆的动力端;连杆动力端与同侧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以使摇杆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其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侧的扑翼摇杆在同一扑动行程内的扑动幅度相等;当其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侧的扑翼摇杆在同一扑动行程内的扑动幅度不相等。本发明可以实现扑翼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小的转弯半径实现转向动作。

    一种具有地面行走及柔性表面爬行能力的移动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5128972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626557.0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地面行走及柔性表面爬行能力的移动机器人,包括头部和与所述头部相连的机身,所述头部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具有两个夹紧臂,两个夹紧臂上均设有电机,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一滚轮,两个夹紧臂上的第一滚轮在夹紧机构的作用下可夹持在物体两侧并可沿物体滚动,两个夹紧臂的外侧对应第一滚轮设置第二滚轮,夹紧机构上设有可使同一夹紧臂上的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配合或脱离的滚轮支架,第二滚轮与第一滚轮配合时,第一滚轮的圆周面与第二滚轮的轴向端面偏心摩擦传动。本发明轻巧、方便,并且可以地面爬行和竖直攀爬两用,解决了传统爬行机器人的体积大、质量重、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一种柔性臂关节组
    20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957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104316.9

    申请日:2017-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6 B25J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臂关节组,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柔性臂关节组包括至少2个关节臂、至少3个驱动绳、弹性体以及定位件,相邻的2个关节臂之间铰接连接,所述驱动绳沿所述关节组周向设置、且贯穿整个所述关节组,所述关节组其中一端固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伸出所述关节组该端的所述驱动绳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绳外、于相邻2个所述关节臂之间套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两端分别与相邻的2个所述关节臂固连。本发明的柔性臂关节组可适应于狭小、危险的工作环境,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实用性。

    一种六足双臂复合式移动机器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502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28842.6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足双臂复合式移动机器人系统。此六足双臂复合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在六足移动平台上设置的机械臂,机械臂上设有的连接部件及大连接部件交错垂直连接,使得机械臂具有多自由度,一臂多能,由于自由度多,运动灵活,通过更换机械臂执行端的工具,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同时可以通过实时操作机器人,提高机械臂的操作精度。柔性臂上搭载WIFI摄像头,观测范围更广泛;六足移动平台可用轮可用腿,越障能力和移动效率有保障。本发明适用于机器人领域。

    高载重比六足仿生机器人及其腿部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2897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161610.4

    申请日:2015-04-07

    Abstract: 一种高载重比六足仿生机器人及其腿部结构优化方法:根据机器人整体设计要求,采用三自由度的腿部结构,并确定单个腿部的总长度;根据腿部各节的结构要求,确定腿部各节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长度尺寸;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机器人腿部关节长度比例对载重比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后,选择靠近足端的远足节和位于中间的中间节的长度略大于该节最小长度尺寸,进而实现最优载重比。本发明机器人可以全面的感知机器人周围环境;机器人每条腿有三个自由度,可以在不平地面平稳前进;机器人采用wifi通讯,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实现无线控制。

    一种模块化大力矩空间机械臂关节

    公开(公告)号:CN10512802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27516.3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大力矩空间机械臂关节,包括关节输入端、关节输出端和关节机械接口,关节输入端包括静块,关节输出端包括动块,静块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包括齿轮箱和谐波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包括与静块固定连接的钢轮、设在钢轮内侧的波发生器以及设在钢轮和波发生器间的柔轮,齿轮箱具有可驱动波发生器转动的输入轴,柔轮通过输出轴与动块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齿轮箱和谐波减速器的减速机构实现关节输入端和关节输出端的动力传动,方便安装、精度高、质量轻、体积小、扭矩大。集成度高,结构简单紧凑,较少采用定制产品,开发装配周期短,关节末端有易于重构的关节机械接口,能够适应未来空间机械臂的需求。

    空间机器人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3374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073470.X

    申请日:2009-12-22

    Abstract: 空间机器人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系统,由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器(1)、关节轴模块(2)、空间机器人手眼相机测量模块(3)、空间机器人机构模块(4)、世界坐标系及中心体重力场(5)、轨道动力学及空间环境模块(6)、空间机器人基座敏感器模块(7)、推进模块(8)、反作用飞轮组件(10)及空间机器人基座姿轨控模块(9)组成。各模型库采用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语言Modelica开发,彻底实现了机械、电气、软件、控制等不同领域模型之间的无缝集成和数据交换,实现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目标。基于该建模与仿真系统,可方便地实现自由飞行、自由漂浮模式下,单臂、多臂空间机器人的建模与仿真。

    连续型机器人的柔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0947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911200112.0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连续型机器人的柔度计算方法,包括:将连续机器人的绳索设置为若干段,每段设有若干支撑圆片及弹性管组成;获取支撑圆片受到的力、支撑圆片之间的距离,根据力和方向矢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力矩关系式;根据力平衡公式、力矩平衡公式以及弯曲曲率计算公式,将力矩关系式通过优化算法得到弯曲曲率;根据弯曲曲率通过计算公式得到所述支撑圆片的相对转角;根据支撑圆片的相对转角通过齐次变换算法得到齐次变换矩阵,根据齐次变换矩阵得到支撑圆片的坐标;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力求偏微分得到柔度矩阵。通过比较不同构型的柔度值,可以得到空间内一条柔度符合要求的路径。该方法计算效率很高,将会广泛应用在连续性机器人的柔度建模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