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69569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80014998.4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法雷奥电机控制系统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9/10 , F01N5/02 , F02N19/02 , F02N19/04 , F24V30/00 , F28D20/003 , Y02E60/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车辆的热机(7)的装置,包括:反应器(3),在其中布置有试剂,该试剂可导致与反应流体的放热反应,用于将反应流体供应至反应器(3)的回路(5),在车辆的热机(7)和反应器(3)之间的热交换回路(8),和用于再生试剂的回路(9)。
-
公开(公告)号:CN10307855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02298.5
申请日:2013-01-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夹心平板阵列型的温差发电器。包括4块相同的温差发电模块、冷却板、4块保护板、并联电路、外箱左侧板、外箱右侧板、外箱上侧板、外箱下侧板、冷却水管、气罩和通气管;该箱体由外箱左侧板、外箱右侧板、外箱上侧板和外箱下侧板组合而成,箱体的两端面分别连接气罩和通气管;4块温差发电模块分别过保护板的两端嵌入外箱左、右侧板之间的槽中;用并联电路连接构成输出电路;冷却水管通过前后气罩两侧通水孔与外箱左、右侧板相应的冷却通道相连;前后气罩的同一侧接冷却水管进水,另一侧接冷却水管出水。本发明能适应不同孔径大小的尾气管,具有良好的热量收集和冷却能力,能够有效地对汽车尾气中包含的能量进行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02165150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980131613.6
申请日:2009-06-17
Applicant: N/C探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G·刘易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J15/06 , A01C1/02 , A01C7/081 , B01D53/002 , B01D2257/80 , B01D2258/012 , F01N3/005 , F01N3/043 , F01N3/05 , F01N3/055 , F01N3/30 , F01N5/04 , F01N9/00 , F01N2900/1404 , F01N2900/1628 , Y02A50/2322 , Y02T10/16 , Y02T10/20 , Y02T10/47
Abstract: 用于拖曳气力式播种机的拖拉机的废气调节系统包括被安排成将来自拖拉机的发动机的废气排放物传送到气力式播种机的种子风机的废气管。冷凝器在发动机与种子风机之间接收从中通过的废气管的废气排放物。冷凝器风机冷却冷凝器的表面。计算机控制器响应检测到的废气排放物的温度而可控地改变至少冷凝器风机、种子风机和发动机每分钟转数之一的速率,以将废气排放物的温度保持在所选的温度范围之内,使得废气排放物被安排成通过湿度、经氧化的有机物或生物炭影响种子的发芽。
-
公开(公告)号:CN11306278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001864.0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辆排气颗粒捕集再生装置,包括颗粒捕集总成、进气管、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颗粒捕集总成包括壳体和颗粒捕集器,壳体内具有进气腔,壳体的外部设有阀门罩,阀门罩内具有集气腔,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分流口和第二分流口,阀门罩内设有第一弹性阀门及第二弹性阀门,颗粒捕集器上设有加热网,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腔连通,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颗粒捕集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集气腔连通,气压可推动第一弹性阀门和/或第二弹性阀门打开,使进气腔与集气腔导通。本发明车辆排气颗粒捕集再生装置能有效避免因颗粒捕集器故障带来的发动机损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排气颗粒捕集再生方法及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3193784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40445.9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大功率发动机排气管的多腔体消声发电阵列,包括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排气管、出音管道、外壁、压电式发电装置;由圆周刚性板、两侧弹性薄板组成的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嵌套在排气管上,排气管在排放发动机尾气产生排气噪声同时,出音管道将噪声从排气管引入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在正常工况排气噪声的声波频率下产生共振现象,共振现象能够显著地增加系统的振动幅度;弹性薄板带动由压电式陶瓷固支架、金属层、压电陶瓷组成的压电式发电装置振动,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外壁为压电式发电装置和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提供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06278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001864.0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车辆排气颗粒捕集再生装置,包括颗粒捕集总成、进气管、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颗粒捕集总成包括壳体和颗粒捕集器,壳体内具有进气腔,壳体的外部设有阀门罩,阀门罩内具有集气腔,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分流口和第二分流口,阀门罩内设有第一弹性阀门及第二弹性阀门,颗粒捕集器上设有加热网,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腔连通,第一排气管的一端与颗粒捕集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集气腔连通,气压可推动第一弹性阀门和/或第二弹性阀门打开,使进气腔与集气腔导通。本发明车辆排气颗粒捕集再生装置能有效避免因颗粒捕集器故障带来的发动机损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排气颗粒捕集再生方法及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2564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08611.4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无锡腾跃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Inventor: 缪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噪声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属于噪声发电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噪声采集模块采集汽车排气噪声,并将噪声信号传输给声电转换模块;声电转换模块将接收到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滤波调理电路将不稳定的交流电信号变成能对车载蓄电池充电的直流电存储在车载蓄电池里。本发明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转化为电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行车噪声,而且可以变噪声污染为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756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35789.6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大连海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喷射器的海洋平台原油闪蒸系统,包括原油闪蒸系统和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原油闪蒸系统包括闪蒸罐、喷射器、冷凝器和三相分离器;所述闪蒸罐将加热脱水后的原油通过产生的负压气化分离,分离后的轻质原油输入三相分离器、重质原油输入储罐;所述三相分离器对冷凝后的闪蒸气进行气液分离,将不凝气与凝析油分离;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加以处理,除去污染物。本发明将柴油机燃烧处理后的废气经压缩机进行压缩,流入喷射器作为工作流体,在喷射器产生的负压作用下进行原油闪蒸操作,使用喷射器代替真空泵组后装置的初始成本能够降低50%左右,同时利用了燃烧后的废气,减少了能源损失和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14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1060275.X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废气能量回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废气能量三级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包括动能回收装置、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整流电路和DC/DC转换器;所述的动能回收装置固定在排气支管和进气支管的出气口处;所述的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固定在尾段排气管上;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固定在中段消声器和尾段消声器之间的靠近尾段消声器的排气管;所述的能回收装置、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和热能回收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的整流电路与DC/DC转换器连接。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分级回收利用汽车废气中的动能、热能以及振动的能量的汽车废气能量三级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汽车尾气中的能量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58858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80058847.4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0 , F01N3/2892 , F01N5/00 , F01N13/0093 , F01N13/02 , F01N13/10 , F01N13/1805 , F01N2240/20 , F01N2260/06 , F01N2260/14 , F01N2340/02 , F01N2470/20 , F01N2470/30 , F01N2900/08 , F02B27/00 , F02B27/04 , F02D13/02 , F02D13/0261 , Y02T10/146 , Y02T10/16 , Y02T1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排气装置,包括:多条独立排气通道(52),与一个气缸(12)或者排气顺序不连续的多个气缸(12)的排气口(18)连接;混合管(50),让通过所述各独立排气通道(52)后的排气流入。各独立排气通道(52)的下游端以集束在一起的状态连接于混合管(50)的上游端。在比混合管(50)更下游的排气通道上设置有空洞扩大室(8)。空洞扩大室(8)被设置在如下位置(距离(L2)):在中速区中,基于由排气门(20)的打开而产生的排气的压力波在空洞扩大室(8)被反射而产生的负压波,在该气缸(12)的排气门(20)与进气门的重叠期间中到达排气口(18)。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