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5691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0505545.8

    申请日:2021-05-10

    IPC分类号: F01N3/05 F02M26/13 F02M26/1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高性能的热交换器,能够确保充分的传热性能与刚性强度,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型且轻量化。间隔壁(W)包括内部成为第一流路(L1)且相互并列的多个筒状间隔壁(W3),多个筒状间隔壁(W3)的至少一部分(W3m)在流路方向上彼此一体地结合,而构成横剖面为几何学图案的间隔壁结合部(C),与筒状间隔壁(W3)的横剖面形状对应的所述几何学图案的要素图形(e1)在所述要素图形(e1)的顶点处彼此相连且在所述顶点集合的所述要素图形(e1)的边部的数量为偶数,在所述间隔壁结合部(C)中,第二流路(L2)被划定在包围所述第二流路(L2)的多个筒状间隔壁(W3)的外周面的彼此间。

    用于车辆的排气系统、动力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6691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36939.0

    申请日:2024-08-19

    IPC分类号: F01N3/05 F01N13/14 B60K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系统及车辆,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总成,所述排气总成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适于与车辆动力装置气体通道连通;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设置成用于冷却排气总成。本发明提出的排气系统可对排气总成进行降温,从而直接对废气进行降温,降低高温废气对周围零件的热害风险。

    车辆的散热结构及排气系统、行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56210.8

    申请日:2024-03-26

    发明人: 蔡栋梁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辆的散热结构及排气系统、行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车辆的散热结构包括管壳结构、散热件和门体结构,管壳结构形成并联设置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至少部分散热件伸入至第二气道内,散热件用于对第二气道内的发动机尾气散热;门体结构与管壳结构可移动连接,门体结构用于在封堵第一气道的位置和封堵第二气道的位置之间移动。在出现发动机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的使用工况时,能够将移动门体结构至封堵第一气道的位置,此时发动机尾气能够通过第二气道内的散热件进行散热,有利于降低出现热害问题的风险。此外,门体结构封堵第一气道的稳定性较高,能够在发动机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时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稳定性。

    基于伯努利定律的发动机尾气稀释降温装置及调试方法和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9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10520684.0

    申请日:2019-06-17

    IPC分类号: F01N3/05 F01N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伯努利定律的发动机尾气稀释降温装置,包括稀释箱,稀释连接有冷却管,稀释箱内设有与冷却管相连通的扩流筒,稀释箱侧壁向内连接有吸气口,扩流筒朝向吸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喇叭口,喇叭口与吸气口之间围成环形间隙;扩流筒与稀释箱之间围成进气腔;进气腔连接有进气管。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调试方法和尾气调节方法。本发明能够在环形间隙处产生负压,将环境空气吸入扩流筒中与发动机排气相混合,从而降低排气温度,防止高温尾气造成危害。采用步进式调试的方法,无须进行线性调试,大大减少了调试工作量,提高了调试效率。尾气调节方法具有三种模式,能够适用不同场合的需要。

    车体结构和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883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36128.3

    申请日:2022-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结构和车辆,所述车体结构包括:门槛梁,所述门槛梁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安装腔和消声腔;排气管组件,所述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管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消声腔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消声腔连通的端口口径尺寸小于所述消声腔的口径尺寸。由此,通过将排气管组件集成设置在门槛梁上,使得废气可以在流经车体结构后排出,并且消声腔可以消耗废气的噪声能量,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并且可以节省排气管组件占用车辆底部的空间,提高车辆底部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的内燃机

    公开(公告)号:CN1180435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80057435.2

    申请日:2022-08-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内燃机(10),其具有:可被空气流过的进气道(16),该进气道中设有用于压缩空气的压缩机(20);可被废气流过的排气道(24);以及二次空气系统(52),该二次空气系统在通入点(E)与排气道(24)流体连通并在设于压缩机(20)下游的分流点(A1)与进气道(16)流体连通,在该分流点处,由压缩机(20)压缩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可借助该二次空气系统(52)被从进气道(16)分流,并作为二次空气在通入点(E)被送入该排气道(24)。该二次空气系统(52)还在设于压缩机(20)上游的第二分流点(A2)与进气道(16)流体连通,并且包括二次空气泵(54)。

    用于机动车的颗粒过滤器结构组件、机动车和用于使颗粒过滤器再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6715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080006741.4

    申请日:2020-01-15

    IPC分类号: F02D41/14 F01N3/05 F01N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颗粒过滤器结构组件,其包括颗粒过滤器、通入颗粒过滤器中的引导排气的管和次级空气供给装置,次级空气供给装置构成为与引导排气的管分开的,经由次级空气供给装置能给颗粒过滤器供给新鲜空气,并且次级空气供给装置在外部被供给,次级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管,在该管中设置有阀,次级空气供给装置在其管中包括泵,泵是抽吸射流泵,阀沿次级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泵下游,在次级空气供给装置的管中沿次级空气的流动方向在阀下游设有测量段,以便测量次级空气的质量流量,颗粒过滤器包括排气输入端和与排气输入端分开构成的空气输入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颗粒过滤器结构组件的机动车和用于使颗粒过滤器再生的方法。

    重卡发动机后处理隔热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173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72383.3

    申请日:2023-06-28

    IPC分类号: F01N13/14 F01N3/0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卡发动机后处理隔热系统,该后处理隔热系统,包括外隔热罩和内隔热罩,外隔热罩上设有外罩进风口,所述内隔热罩上设有内罩进风口;外部空气由外罩进风口进入到外隔热罩和内隔热罩合围而成的第一空腔内,然后由内罩进风口进入到内隔热罩围合而成的第二空腔内,与内隔热罩内的后处理装置进行热交换,最后由内隔热罩底部的内罩出风口排出。本发明的外隔热罩和内隔热罩围合成内外两个腔体(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将后处理装置布置在第二空腔内,外部空气由第一空腔流入第二空腔,与第二空腔内的后处理装置热交换后,然后由底部的出气口流出,调节后处理装置的工作环境温度,使其工作在合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