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276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54213.4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及车辆,发动机缸盖护罩包括护罩本体、盖体、固定部及活动部,护罩本体设有腔体及进油孔;盖体盖设于进油孔;固定部设有槽口朝上且罩设于进油孔的下方的安装槽、及连通安装槽的出油口;活动部活动设于安装槽内,以具有活动至盖合进油孔的盖合位置、及连通进油孔与出油口的打开位置。本发明中,当盖体打开进油孔而需要加注机油时,活动部自盖合位置活动至打开位置,供机油顺利经由进油孔进入腔体内;当盖体打开进油孔而无需加注机油时,活动部保持在盖合位置,能够阻挡机油自缸盖本体飞溅至进油孔,从而避免造成机油乳化;盖体与活动部构成双重防护,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缸盖护罩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23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10638101.0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谢有路 , 杨林强 , 陈亮 , 张应兵 , 张建操 , 姚巍 , 田国庆 , 刘彤 , 朱浩杰 , 郭晓轩 , 罗亚伟 , 董先瑜 , 倪成鑫 , 房程程 , 苏晓芳 , 陈帆 , 徐鹏飞
IPC: F02B6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附件布置固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复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机油滤清器安装部、机油冷却器安装部和冷却水泵安装部,所述机油冷却器靠近所述机油滤清器的一侧布置,所述支架本体上还集成有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所述冷却水泵之间的循环冷却水道。该发动机复合支架对机油冷却、滤清模块进行集成式布置固定,节省了布置空间,省去了外部冷却水路,避免了冷却水泄露的问题,同时利于降低冷却水管路压力损失,利于提高水泵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12801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10974009.8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包括:护罩本体,所述护罩本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护罩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机油加注口;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护罩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相互隔绝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护罩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缺口远离所述机油加注口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挡板,且挡板的远离机油加注口的一端设置有缺口,以确保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机油无法随着正时链条或凸轮轴旋转飞溅并附着聚集在机油加注口部位,同时不影响整车维修保养时机油加注,从而消除了缸盖护罩机油加注口部位的“机油乳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387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97907.X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M13/00 , F01M13/04 , F02M35/024 , F02M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空滤后管路,包括空滤后管路主体(1)、曲轴箱通风管管接头(2)和金属连接座(4),所述空滤后管路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过孔(3),所述金属连接座(4)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状结构,所述金属连接座(4)的下端与所述过孔(3)插接连接,所述曲轴箱通风管管接头(2)与所述金属连接座(4)的顶部插接并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连接座(4)上缠绕有加热水管(5)。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曲轴箱通风管管接头与空滤后管路主体的连接部位结冰,有效保证进气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643904.8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和发动机,包括主套体和侧套体;主套体相对设置有进气侧和排气侧,相对设置有发动机前端和发动机后端,主套体有主水腔,主套体设有连通主水腔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设于进气侧,出水口设于发动机后端,侧套体设于排气侧,侧套体有侧水腔,侧水腔设于主水腔的排气侧,并经主水腔连通至出水口,主套体的排气侧由发动机前端和发动机后端所在方向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水口、第二水口和第三水口,侧套体两端分设两个侧套水口,第一水口连通一侧套水口,第三水口连通另一侧套水口,第二水口经导管伸入侧水腔。本发明的发动机缸盖水套和发动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缸盖水套冷却性能差,无法满足发动机散热的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186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68552.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B2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用装配工装,包括支撑座、第一定位结构以及第二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座包括沿左右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定位块的下端用于安装至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连接部止转安装,所述定位块的上端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对应所述转动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安装至所述支撑杆、且沿上下向延伸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块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定位杆的下端用于安装至所述壳体的定位孔内,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壳体止转安装,用于使得所述壳体相对所述连接部止转。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58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70390.3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F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罩盖及发动机,发动机凸轮轴罩盖包括本体,进气阀安装座和排气阀安装座,进气阀安装座和排气阀安装座分别设置于第一侧边的两端;进气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座和排气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座,进气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座和排气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座分别设置于第二侧边的两端;第一安装区域内设置有油气分离器安装座;第二安装区域内设置有点火线圈安装座和高压燃油泵安装座;真空泵安装座,真空泵安装座安装于本体的顶角处;第一横边内形成有呼吸系统通道。该发动机凸轮轴罩盖采用一体式设计集成,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并且装配容易,具有制作成本低,装配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370381.4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油路及发动机,发动机缸盖油路包括分别设置的进气侧油路和排气侧油路;进气侧主油路和排气侧主油路、进气侧第一辅助油路和排气侧第一辅助油路、进气侧液压挺柱供油油路和排气侧液压挺柱供油油路、进气侧凸轮轴润滑油路和排气侧凸轮轴润滑油路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进气侧油压控制阀安装油腔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安装油腔、进气侧第二辅助油路和排气侧第二辅助油路、进气侧第三辅助油路和排气侧第三辅助油路、进气侧泄油油路和排气侧泄油油路分别设置在发动机凸轮轴罩盖上。该发动机缸盖油路具有整体简单结构,并且缸盖上油路简单,缸盖尺寸小,能够减小发动机能耗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488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44972.1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5/10 , F01P5/12 , F01P7/16 , F01P11/00 , F01P11/04 , F01P2005/105 , F01P2005/125 ,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具有大循环、小循环和延迟循环三种冷却液流路。在大循环和小循环中,冷却液经过缸盖水套后分流,一部分进入缸体水套,一部分进入暖风;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各自采用单独的膨胀水箱。通过为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增加电控辅助水泵并实现延迟循环、以及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后分流至缸体水套、暖风,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动机停机后各零部件的供暖要求,解决不同部件之间冷却循环的流向问题,通过设置单独的膨胀水箱,能够降低发动机爆震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36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172969.1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护罩,包括主油气分离装置和副油气分离装置,发动机在设定工况下,仅主油气分离装置工作,当发动机在超出设定工况下工作时,主油气分离装置和副油气分离装置协同工作,分离曲轴箱窜气。本发明缸盖护罩结构,在有限的回油高度结构下,通过主副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合理的分配窜气走向,确保小窜气量工况下,主油气分离装置在一个相对高效的油气分离效率下工作,并能够持续回油,大窜气量工况下,通过开关阀设置,超出主油气分离装置承受范围的窜气进入副油气分离装置,副油气分离装置不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间断回油,油气分离效率可以设置较高,从而避免回油高度不足产生的呼吸系统机油携带量过大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