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11698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680003563.X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动力传递装置在加工时的变形能够被抑制。作为旋转部件的螺旋齿轮(10)具有从毂部(11)径向向外延伸的盘部(12),该盘部(12)设有作为通过激光加工形成的狭缝状孔部的通孔(122)。
-
公开(公告)号:CN1908455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610110136.3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D25/06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10 , F16H3/663 , F16H2200/0052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F16H2200/2043
Abstract: 由多个件构成的第二离合器活塞(50),包括圆柱形的圆筒件(50a);安装在该圆筒件(50a)的一个端部中的盘形形状的底板件(50b);以及卡环(76),该第二离合器活塞(50)具有设置在该圆筒件(50a)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多个定位凸起(78)。通过将该盘形形状的底板件(50b)紧靠在这些定位凸起(78)的端表面(79)上,该底板件(50b)能安装在该圆筒件(50a)的一个端部中而不需要在其上设置缺口,当应用该摩擦施加装置时,能够保持抵抗在圆筒件(50a)中产生的拉力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49335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53528.9
申请日:2009-1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D25/06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0638 , F16D2048/0212 , F16H3/663 , F16H57/08 , F16H61/686 , F16H63/3026 , F16H2003/445 , F16H2200/0052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活塞装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的活塞装置包括能够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活塞部件,和液压室,并且构造成使得所述活塞部件由于所述液压室中的压力而沿所述轴向移动。所述活塞部件包括筒部、挤压部和连接部,所述筒部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且所述液压室中的压力传递到所述筒部,所述挤压部沿径向延伸并且挤压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摩擦接合元件,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筒部与所述挤压部,并且相对于所述轴向沿与所述摩擦接合元件分离的方向从所述挤压部偏移。另外,所述连接部距所述活塞部件的所述挤压部的轴向偏移量被设定成大于所述活塞部件的行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021266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06994.8
申请日:2007-0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9/72 , F16H61/143 , Y10T74/19149 , Y10T137/65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设备,该流体传动装置(50)设有锁止离合器(16)和油冷却器(25),该锁止离合器可根据接合流体腔(42)与释放流体腔(44)中工作流体的压力(PON,POFF)之间的差别(ΔP)在接合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作动,该油冷却器连接至与接合流体腔和释放流体腔连通的流体通路,并且可作动以冷却工作流体。该液压控制设备包括:油冷却器旁通阀(27;132),该油冷却器旁通阀可作动以允许工作流体绕过油冷却器(25);和低温旁通装置(18,20,22,104;20,104,112;136),当工作流体的温度(TOIL)低于预定的下限(T1)时,该低温旁通装置可作动以开启油冷却器旁通阀,用于允许工作流体绕过油冷却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445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910221909.9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D25/0638 , F16F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28 , F16D25/0638 , F16D25/10 , F16D2048/0212 , Y10T403/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波状弹簧保持结构和摩擦接合装置。波状弹簧保持结构包括:波状弹簧(90),波状弹簧(90)包括沿波状弹簧(90)的周向交替形成的峰部(91)和谷部(92),和第一间隙(93);被提供为可绕一轴线转动的圆形部件(50b);以及呈圆弧形状的卡环(10),卡环(10)包括第二间隙(12),其中,卡环(10)限制圆形部件(50b)沿轴线方向的移动。波状弹簧(90)和卡环(10)与圆形部件(50b)共用轴线。波状弹簧(90)和卡环(10)可相对于彼此转动。波状弹簧(90)设置和保持在圆形部件(50b)与卡环(10)之间,以使峰部(91)突向圆形部件(50b)而谷部(92)突向卡环(10)。第一间隙(93)形成在峰部(91)中的一个峰部上。
-
公开(公告)号:CN1971103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610146783.X
申请日:2006-11-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12 , F16H3/663 , F16H61/686 , F16H2061/1232 , F16H2061/1236 , F16H2061/1264 , F16H2200/0052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F16H2200/2043 , Y10S477/906 , Y10T477/6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故障保护档位切换阀(120)可以被切换至第一位置以建立低速侧故障保护档位(第三变速档位)或者被切换至第二位置以建立高速侧故障保护档位(第五变速档位)。在电磁阀装置(SLC1、SLC2)的故障状态下,故障保护档位切换阀由管路液压(PL1)保持在第二位置。两种故障保护档位,即第三变速档位和第五变速档位可以根据故障保护档位切换阀发生故障前一刻的车辆状态而建立。即使在车辆以第五变速档位行驶期间执行变速杆(72)的D→N操作,故障保护档位切换阀也保持在第二位置,从而即使当变速杆再次变换至“D”位置的换档操作下也建立第五变速档位。
-
公开(公告)号:CN100591957C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510051417.1
申请日:2005-03-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82 , F16H3/663 , F16H57/04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20)包括齿圈(26),在所述齿圈中与小齿轮(24)啮合的内齿(120)形成在内周表面中并且花键槽(126)形成在外周表面中,使得齿圈(26)用作摩擦盘(128)的毂,齿圈(26)具有用于将润滑油从所述齿圈的内周侧引导到外周侧的油孔。在此第一行星齿轮组(20)中,沿着齿圈(26)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的整个周边形成槽(124),并且油孔(134)被形成为使得每个油孔的一端在槽(124)的底部开口。于是,润滑油容易在槽(124)中聚集。而且,因为油孔(134)在槽(124)的底部开口,所以提高了对设置在齿圈(26)的外周表面上的离合器(132)的润滑。
-
公开(公告)号:CN100564949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680003563.X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动力传递装置在加工时的变形能够被抑制。作为旋转部件的螺旋齿轮(10)具有从毂部(11)径向向外延伸的盘部(12),该盘部(12)设有作为通过激光加工形成的狭缝状孔部的通孔(122)。
-
公开(公告)号:CN100535481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680001195.5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加藤直纪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037 , F16H3/663 , F16H57/043 , F16H57/0484 , F16H61/0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旋转轴(50,51)以及润滑系统,该第一和第二旋转轴彼此同轴并且在其相邻的轴向端部(113)用花键连接在一起,该润滑系统具有:第一和第二润滑通路(52,64),这两个润滑通路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旋转轴在其轴向形成,经由该相邻的轴向端部保持连通;出油孔(54-58,66-74),所述出油孔与润滑通路连通并且在该轴向彼此间隔开,从而被导入润滑通路的润滑油经由这些轴径向向外的出油孔流至自动变速器的相应被润滑部位;和第一和第二进油孔(62,78),所述进油孔分别穿过第一和第二旋转轴形成,使得出油孔位于进油孔与轴的相邻轴向端部之间,从而经由相应进油孔进入润滑通路的润滑油经由润滑通路向轴的相邻轴向端部(113)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0478576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610141868.9
申请日:2006-10-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5/12 , F16D13/52 , F16D13/683 , F16D13/70 , F16D25/0638 , F16D2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擦接合装置,该摩擦接合装置包括第一摩擦接合单元(42),与第一摩擦接合单元轴向隔开布置的第二摩擦接合单元(44),以及一个壳体(40),该壳体用于以不可相对壳体周向转动但可相对壳体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一摩擦接合单元和所述第二摩擦接合单元。将一个挡环(51)配合于壳体,并使该挡环位于第一摩擦接合单元与第二摩擦接合单元之间,挡环抵靠最近的第一摩擦板和/或最近的第二摩擦板,以阻止第一摩擦接合装置和/或第二摩擦接合装置的接近移动。在挡环远离壳体的部分形成有凹处,该凹处用于在第一摩擦接合单元和第二摩擦接合单元相互接近时允许挡环沿其厚度减小方向弹性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