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2341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070380.7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脂补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包括总油箱,所述总油箱处设置有第一极限传感器;补油泵,所述补油泵设置在输油总管路上用于提供润滑脂的传输动力;若干分站油箱,各分站油箱的进油口通过输油分管路并联于所述输油总管路,所述分站油箱处设置有第二极限传感器;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设置于各输油分管路上,用于控制各输油分管路的通断;以及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的信号采集端与所述第一极限传感器和第二极限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PLC控制柜的控制端与所述补油泵和电磁换向阀通信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补油控制系统,彻底解决补油时间长,油品消耗大,污染环境等问题,大大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87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45928.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高强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用高强韧性、低屈强比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10%~0.15%,Si:0.60%~0.90%,Mn:0.80%~1.00%,P≤0.015%,S≤0.005%,Al:0.25%~0.29%,Cr:0.40%~0.60%,N≤0.0040%,H≤0.00020%,Nb:0.008%~0.03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产品性能优良,具有高的抗拉强度、低屈强比、良好的塑韧性、高耐磨性、良好的抗断裂安全性、良好的成形性和低温冲击韧性。能够低成本的全面替代原有的混凝土搅拌车的罐体及叶片制造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45796.0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强耐磨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免调质布氏硬度400HBW低屈强比高强热轧钢板及制造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16%~0.22%,Si:0.60%~0.90%,Mn:0.80%~1.00%,P≤0.015%,S≤0.005%,Al:0.060%~0.100%,Cr:0.20%~0.40%,N≤0.0040%,H≤0.00020%,Ti:0.045%~0.06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厚度≤12mm,抗拉强度在1200MPa以上,屈强比≤0.75,延伸率≥12%,硬度400±30HBW,‑40℃冲击功值超过35J,成品钢板的不平度满足5mm/m。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产品性能优良,不但具有高的抗拉强度、低屈强比、良好的塑韧性,而且具有高耐磨性、良好的抗断裂安全性、成形性和低温冲击韧性。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工程机械、商用车量等领域的高强度、耐磨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028607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296390.8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轧机组维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工作辊断辊取出方法及断辊取出架,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下工作辊的自动抽出功能,将断成两至三节的上工作辊一次取出,其操作步骤如下:1)配合上工作辊平衡缸将上工作辊提起;2)将下工作辊抽出,用吊车把断辊取出架吊运到下工作辊的卡槽之间;3)调整断辊取出架上螺栓的位置,使分别卡住接触卡槽;4)再将下工作辊开进轧机,按换辊程序将上工作辊缓慢落到断辊取出架上;5)将上工作辊断辊和下工作辊同时抽出,换上新的上工作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用于精轧机组中结构不同的几个机架,借助于下工作辊自动抽出功能,将事故处理时间缩短到1~2小时之内,维修效率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28607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110296390.8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轧机组维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工作辊断辊取出方法及断辊取出架,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下工作辊的自动抽出功能,将断成两至三节的上工作辊一次取出,其操作步骤如下:1)配合上工作辊平衡缸将上工作辊提起;2)将下工作辊抽出,用吊车把断辊取出架吊运到下工作辊的卡槽之间;3)调整断辊取出架上螺栓的位置,使分别卡住接触卡槽;4)再将下工作辊开进轧机,按换辊程序将上工作辊缓慢落到断辊取出架上;5)将上工作辊断辊和下工作辊同时抽出,换上新的上工作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用于精轧机组中结构不同的几个机架,借助于下工作辊自动抽出功能,将事故处理时间缩短到1~2小时之内,维修效率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218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54672.9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取向硅钢热轧钢带边部质量的方法,包括1)在加热炉中取向硅钢相邻两块板坯的装钢间隙为:△W=W×(T1‑T2)×0.000012;其中T1为加热最高温度,T2为装炉温度,W为板坯在20℃时的宽度;且每5块板坯保留装钢间隙为30~50mm;2)取向硅钢板坯在加热炉的温度达到900~950℃时快速升温,升温速度控制在32~45℃/min;3)取向硅钢在粗轧过程中粗轧立辊的减宽量不超过30mm;4)控制取向硅钢粗轧末道次出口温度≥1050℃;5)精轧前对取向硅钢中间坯边部进行温度补偿,温度补偿控制在。本发明能够改善低温加热取向硅钢热轧钢带边部质量,有利于取向硅钢冷轧工序不切边生产,提高冷轧工序成材率。
-
公开(公告)号:CN219851364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342413.2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1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热轧扁卷缺陷的辅助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底座平行于水平面,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垫块,第一支撑垫块上有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上安装有第一防划伤板面;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垫块,第二支撑垫块上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上安装有第二防划伤板面;第一防划伤板面与第二防划伤板面间隔正对设置,且相对于底座的倾角相同;卷取后的钢卷放于第一防划伤板面和第二防划伤板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容易,可以有效减少热轧钢卷的扁卷缺陷,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平整线的生产压力,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成材率,对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2290771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72130.X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8/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辊轧机标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立辊标定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和副尺,两块直角三角形副尺与主尺滑动连接,主尺两端设有可拆卸铆钉,所述主尺上居中设有基准刻度“0”,基准刻度两侧对称设有刻度。所述基准刻度一侧刻度范围为150mm-650mm,最小刻度为1mm。所述副尺有效高度不小于立辊直径。所述主尺在可拆卸铆钉外侧设有尺尾,尺尾长度不小于立辊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精确标定立辊轧机辊缝的开口度,提高热轧带钢产品的宽度精度。2)主尺上刻度对称分布,可在测量立辊辊缝的同时,保证立辊的对中效果。3)将两副尺在主尺上的位置对调,可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217165812U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23085746.1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处理乳机断辊事故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处理精轧机断辊装置。包括平衡体、货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与第三销轴;所述平衡体为长方体,两个货叉相互平行固接在平衡体的前面,第一销轴与第二销轴固接在平衡体的左右两侧面,第三销轴固接在平衡体的后面;第一销轴与第二销轴通过钢丝绳与吊车的主吊钩相连,第三销轴通过钢丝绳与吊车的副吊钩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精轧机工作辊断辊快速取出,实现快速恢复生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3803925U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20198315.7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B3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板坯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坯块、吊链、吊架和风缸,由两根钢管对头焊接而成的角形吊架的对焊点铰接在导尺的顶部,吊架的一端与风缸的缸杆端部铰接,吊架的另一端通过吊链与辅助坯块相连。所述吊架中的两根钢管成90°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能在板坯瘫钢时快速发挥作用,通过调整板坯在辊道上的左右位置,改变板坯与辊道的接触点,从而提高辊道对板坯的摩擦力,使辊道恢复正常搬运,有利于提高生产线的作业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