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81070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911122121.2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包括左侧车身传力结构、右侧车身传力结构和传力连接结构;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及左悬架炮塔;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及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的两侧分别连接左悬架炮塔和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在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在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汽车。本发明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增加了前机舱内部传力路径,提升了前悬挂安装点的疲劳耐久性和车身前部的抗扭转性。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机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8522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1156862.2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机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外板安装组件、底座组件和公差吸收组件;外板安装组件用于设于车门外板的内侧,且外板安装组件用于与车门外板一体设置;底座组件用于连接把手,底座组件通过外板安装组件卡接固定于指定的安装位置;公差吸收组件与底座组件固接,公差吸收组件设于车门外板加强板上的安装孔和螺栓之间,并用于吸收螺栓和安装孔之间的公差。本发明提供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机构及车辆,无需进行位置的调节,有效保证底座组件以最小误差预固定在指定的安装位置,进而保证把手和车门外板之间的间隙、面差均匀;公差吸收组件吸收制造公差和连接误差,使底座组件有效固定在车门外板加强板上。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机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85221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156862.2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机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外板安装组件、底座组件和公差吸收组件;外板安装组件用于设于车门外板的内侧,且外板安装组件用于与车门外板一体设置;底座组件用于连接把手,底座组件通过外板安装组件卡接固定于指定的安装位置;公差吸收组件与底座组件固接,公差吸收组件设于车门外板加强板上的安装孔和螺栓之间,并用于吸收螺栓和安装孔之间的公差。本发明提供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机构及车辆,无需进行位置的调节,有效保证底座组件以最小误差预固定在指定的安装位置,进而保证把手和车门外板之间的间隙、面差均匀;公差吸收组件吸收制造公差和连接误差,使底座组件有效固定在车门外板加强板上。

    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81070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1122121.2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包括左侧车身传力结构、右侧车身传力结构和传力连接结构;左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左侧下纵梁、机舱左侧上纵梁及左悬架炮塔;右侧车身传力结构设有机舱右侧下纵梁、机舱右侧上纵梁及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的两侧分别连接左悬架炮塔和右悬架炮塔;传力连接结构在机舱左侧上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形成左右传力通道,在机舱左侧下纵梁与机舱左侧上纵梁之间、机舱右侧下纵梁与机舱右侧上纵梁之间分别形成上下传力通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的汽车。本发明提供的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增加了前机舱内部传力路径,提升了前悬挂安装点的疲劳耐久性和车身前部的抗扭转性。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5856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10978128.8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其包括位于C柱和D柱下方的、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以及连接于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之间的减震器安装板,还包括顺沿C柱延伸设置的、连接于C柱和轮罩外板之间的C柱传力部,以及顺沿D柱延伸设置的、连接于车身的侧围上边梁和轮罩外板之间的D柱传力部;于轮罩内板上还固设轮罩内板传力部,轮罩内板传力部呈倒置的“Y”形,且其上部自由端与D柱连接,两个下部自由端于车辆长度方向上前后布置,并分别与车身的地板纵梁连接。本发明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能够实现力在车身后部结构上的有效传递,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5856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978128.8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其包括位于C柱和D柱下方的、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以及连接于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之间的减震器安装板,还包括顺沿C柱延伸设置的、连接于C柱和轮罩外板之间的C柱传力部,以及顺沿D柱延伸设置的、连接于车身的侧围上边梁和轮罩外板之间的D柱传力部;于轮罩内板上还固设轮罩内板传力部,轮罩内板传力部呈倒置的“Y”形,且其上部自由端与D柱连接,两个下部自由端于车辆长度方向上前后布置,并分别与车身的地板纵梁连接。本发明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能够实现力在车身后部结构上的有效传递,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车辆天窗挡风网结构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2604439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0483316.1

    申请日:2020-04-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天窗挡风网结构和车辆,所述的车辆天窗挡风网结构包括挡风网本体,还包括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以及弹性件;其中,上固定件注塑包裹挡风网本体的上边沿设置,下固定件注塑包裹挡风网本体的下边沿设置,且下固定件固设于车辆上;弹性件包括扭转连接的两个支臂,两支臂之一与上固定件固连,两支臂另一与下固定件固连;挡风网本体可因两支臂承接外力驱使相靠近而收拢,并可因两支臂间的弹性恢复而展开。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天窗挡风网结构便于生产成型,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0822472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958857.9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包括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下边梁和支撑组件,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下边梁组成四边形结构,其中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用于增强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围和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由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