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00830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469333.4
申请日:2020-05-2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常熟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碳零件回火热处理方法及渗碳零件,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渗碳层回火后组织中未析出碳化物的高碳马氏体含量过高而导致强塑性匹配不佳,抵抗接触疲劳性能较差,服役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对渗碳淬火后的零件采用回火热处理,在Fe3C析出型回火马氏体生成之前终止回火热处理,以获得微观组织以碳原子集群化与亚结构过渡态碳化物析出为特征的回火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90%以上、Fe3C析出型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以下的渗碳层。采用本发明的回火热处理方法制得的渗碳零件的耐磨性明显提高,接触疲劳服役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0204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82729.9
申请日:2019-12-27
申请人: 常熟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镍渗碳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强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渗阶段的高碳含量生成粗大的碳化物导致接触疲劳性能恶化以及对残余奥氏体的控制工艺复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超高碳势碳源对基体材料表面进行热扩散处理,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含有超饱和碳含量的表层以及含有饱和碳含量的次表层;采用低碳势含氧碳源对含有超饱和碳含量的表层进行脱碳处理,使得表层碳含量小于或等于次表层碳含量,得到渗碳钢材料;对渗碳钢材料进行连续固态相变处理,得到高镍渗碳钢。本申请的高镍渗碳钢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低速重载齿轮。
-
公开(公告)号:CN11102046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1382729.9
申请日:2019-12-27
申请人: 常熟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镍渗碳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强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渗阶段的高碳含量生成粗大的碳化物导致接触疲劳性能恶化以及对残余奥氏体的控制工艺复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超高碳势碳源对基体材料表面进行热扩散处理,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含有超饱和碳含量的表层以及含有饱和碳含量的次表层;采用低碳势含氧碳源对含有超饱和碳含量的表层进行脱碳处理,使得表层碳含量小于或等于次表层碳含量,得到渗碳钢材料;对渗碳钢材料进行连续固态相变处理,得到高镍渗碳钢。本申请的高镍渗碳钢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低速重载齿轮。
-
公开(公告)号:CN118212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64447.3
申请日:2024-03-08
申请人: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V10/44 , G06F18/10 , G06F18/241 , G06N20/10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8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钢带内部钢丝绳损伤定量识别方法,该定量识别方法将变分模态分解应用于电梯钢带内部钢丝绳的损伤信号降噪,降噪效果显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连续小波变换得到的时频图像进行逐层特征提取,避免了人工凭借自身经验提取特征的不确定性及耗时性。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目标优化,能够对钢带钢丝绳损伤进行定量识别,识别精度高,同时还具备较强的鲁棒性,从而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0656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910548227.2
申请日:2019-06-24
申请人: 徐州秩润矿山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E21D11/10 , B62D57/0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湿喷机用自动喷射爬壁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机器人包括车架,车架的上部设置立柱,立柱的顶部通过水平旋转机构、以及俯仰角度调整机构与喷头连接;电磁吸附系统,设置于爬壁机器人底盘下部,用于提供爬壁机器人工作时的吸附力,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的底部,用于带动车架以及车架上部设备整体移动。该机器人可以吸附于矿井支护钢丝网上,自动调整吸附力,减少爬壁机器人行走阻力并保证其行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6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1215842.5
申请日:2021-10-19
申请人: 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圣邦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内啮合齿轮泵多物理场概率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包括步骤为:S1、采集泵的流场信息、结构场信息、温度场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S2、构建仿真模型;S3、构建数字孪生模型;S4、构建概率数字孪生模型;S5、交互反馈实体、数字孪生模型、概率数字孪生模型和数据库之间信息,迭代优化,构建的概率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对泵进行预测、优化和决策;本方法利用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结合流‑固‑热多场仿真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仿真结果,捕捉不确定性对高压内啮合齿轮泵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帮助预测、优化和决策。(56)对比文件Stanislav Jeršov 等.“Digital Twins inExtended Reality for Control SystemApplications”《.2020 4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Signal Processing (TSP)》.2020,第274-279页.Poce, M 等.“Creation of a DigitalTwin Model, Redesign of Plant Structureand New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theCooling System of a Railway Locomotive”.《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PervadingIndustr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APPLEPIES 2020. Lecture Notes inElectrical Engineering》.2021,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468818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73205.6
申请日:2022-04-29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轨吊多点同步制动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触碰检测单元、公共端滚轮单元、液压单元、同步控制单元与连接线缆,触碰检测单元安装在单轨吊的制动闸瓦上,公共端滚轮单元安装在行驶轨道与单轨吊的机架连接,触碰检测单元包括与制动闸瓦连接的筒管,筒管内设置有与行驶轨道对应的金属探针,金属探针上形成有圆形凸台,筒管内侧壁形成有与圆形凸台对应的限位螺栓,金属探针能够在制动闸制动时与行驶轨道或限位螺栓接触,制动闸瓦通过制动臂连接有液压单元,金属探针、限位螺栓、液压单元、公共端滚轮单元通过连接线缆与同步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实时检测各个制动器每次制动空动时间并在下次制动时对各制动器控制命令进行延时操作,能够有效解决单轨吊不能实现多点同步制动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02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011215148.9
申请日:2020-11-04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7/13 , G06F30/2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折线卷筒折线区设计圆心角的方法,属于卷筒绳槽设计领域。该方法通过微分几何知识和曲线在曲面上稳定缠绕的理论,建立圈间过渡处钢丝绳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并结合三个边界条件,得到折线卷筒的折线区圆心角设计值。利用该方法设计折线卷筒折线区圆心角,能够使得折线卷筒多层缠绕时稳定进行圈间过渡而不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16625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77687.7
申请日:2023-04-28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力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凸轮丝杆的柔性加载夹具教学仪器,本夹具包括可调凸轮弹性定力机构和可调移动机构,可调凸轮弹性定力机构包括导杆、滑动杆、压簧、滚子架、两摆动凸轮;导杆、滚子架、滑动杆依次同轴连接,导杆外周套设压簧,两摆动凸轮设于导杆两侧,与滚子架两侧相接触,两摆动凸轮通过两拉簧连接;可调移动机构带动可调凸轮弹性定力机构进行线性移动。当可调凸轮弹性定力机构与零件相接触后,产生从零件向导杆的力,压簧受力挤压,两摆动凸轮受力向外扩张,因拉簧的存在又将两摆动凸轮向内收缩,从而拉簧和压簧在凸轮曲率的变化下,两者分解产生的作用力在压缩压簧的方向的合力为恒力,因此保证加载力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6042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026936.0
申请日:2023-01-09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5D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LF‑CBF优化的无人车辆运动规划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无人驾驶车辆两轮差速底盘模型;建立无人驾驶车辆两轮差速运动学模型;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提升车辆控制路径跟踪稳定性;通过控制障碍函数为控制系统提供输入约束和安全关键约束,提升系统安全性;建立CBF‑NMPC模型预测控制系统;加入CLF约束,建立CBF‑CLF‑NMPC模型预测控制系统。本方法能够解决多种规划算法因自身特性造成的路径规划结果效果差的问题,在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性得到充足保障的前提下充分提升车辆控制性能,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最优路径规划和高效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