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593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96571.0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6/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智能联动功能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转向控制器和与转向控制器连接的座椅位置传感器、重量传感器、方向盘、助力模式切换系统,座椅位置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与转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方向盘和助力模式切换系统与转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座椅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座椅位置,得到座椅位置信息;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驾驶员的重量,得到驾驶员重量信息;转向控制器用于根据座椅位置信息和驾驶员重量信息,控制方向盘和助力模式切换系统的工作状态。本发明提供的转向智能联动功能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实现转向助力模式、转向管柱调节和座椅位置的联动功能,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转向操控性能,降低驾驶疲劳,提高驾驶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648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1087381.6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盘调节结构,包括:上轴、下轴和锁止器,其中,所述上轴和所述下轴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锁止器具有:手柄、调节支架、上齿板、下齿板、弹簧和底座;所述调节支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支架的侧边上形成有滑槽;所述上齿板与所述上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并且所述上齿板上形成有凸台,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下齿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限制所述上齿板的转动范围;所述手柄与所述上轴调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在所述上轴和所述调节支架之间。本发明的方向盘调节结构,通过手柄的转动使上齿板的凸台与调节支架的滑槽分离,使上轴可以转动,从而实现对方向盘角度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0948446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34635.4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盘调节机构,包括:外夹板,固定在管柱安装支架上,两个外夹板上均开设有调节滑槽;内夹板,为“U”字形结构,固定在转向管柱的柱筒上,内夹板上两个相对的面上具有第一通孔,内夹板位于两个外夹板之间;调节衬片,设置内夹板与外夹板之间;锁紧螺钉,用于连接外夹板、调节衬片和内夹板,锁紧螺钉的一端具有螺帽和第一滑块,另一端顺次安装有主凸轮、副凸轮、手柄和锁紧螺母;主凸轮上设有第二滑块,副凸轮与手柄固定装配在一起。本发明能够解决调节时的卡滞和异响问题,且具有调节平滑、顺畅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5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04227.8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向盘总成振动试验台,其包括测试机构、传感器以及处理单元,测试机构包括激振器、支撑装置、支撑轴、振动台以及方向盘安装台,支撑轴水平设置,支撑轴与支撑装置相连,激振器设置在支撑轴上;激振器的激振方向与支撑轴垂直,振动台与激振器的连杆相连,连杆与支撑轴垂直设置;振动台上设置有与水平面相平行的安装面,方向盘安装台设置在安装面上,方向盘安装台上设置有用于与方向盘总成相连的安装杆,传感器设置在方向盘总成上,传感器与处理单元相连。本发明的方向盘总成振动试验台,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方向盘总成的振动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5501137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045153.7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AB连接结构,包括卡簧和设置在DAB上的卡爪,卡簧包括两个第一卡簧单体和一个第二卡簧单体;第一卡簧单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锁止段和第一配合段,第一锁止段包括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第一配合段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卡簧单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二锁止段和第二配合段,第二锁止段包括第三锁止部和第四锁止部,第二配合段包括第二配合部和第三凸起相配合的定位部。本发明提供的DAB连接结构通过三个彼此独立的卡簧单体与DAB上卡爪的配合实现DAB的安装,解决了整体式卡簧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卡簧单体相较于整体式卡簧占据空间小,扩大了卡爪的安装空间,从而有利于采用尺寸较大的塑料材质卡爪,可有效避免DAB回弹异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9465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70182.5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7/00 , B62D119/00 , B62D1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63 , B62D5/0466 , B62D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车轮总成以及与所述车轮总成机械连接的转向机构,还包括:转向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转向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以及转角传感器;所述转向控制器与所述转向机构电连接;所述转角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向机构中,用于采集当前方向盘转角值;所述转向控制器实时获取当前方向盘转角值与所述点火锁档位;当所述点火锁档位从ON档切换到OFF档,并且当前方向盘转角值大于设定角度值时,所述转向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机构按照转动角速度函数进行转动,直至所述方向盘转角值小于所述设定角度值。通过本发明,车辆停车熄火后车轮自动回正,从而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2835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02627.9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胎压监测传感器及其安装工具。汽车轮胎胎压监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连接杆、气门嘴杆和紧固螺母,连接杆为圆柱形杆,连接杆的一端与传感器本体连接,连接杆的外壁开设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对称设置在连接杆外壁的两侧;气门嘴杆的一端与连接杆远离传感器本体的一端连接,气门嘴杆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台,气门嘴杆的外壁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螺纹位于限位台远离连接杆的一侧;紧固螺母与连接螺纹螺接。本发明能够避免传感器本体因紧固螺母打紧力矩而发生跟转,传感器本体的安装位置精度较好,能够避免传感器本体与车轮轮辋的圆弧面接触挤压导致传感器壳体破裂而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08394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10171626.7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Q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喇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车辆喇叭控制系统包括:车速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转速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发动机转速;时间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当前时间;喇叭按键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用户对喇叭的按压强度和按压时长;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行驶速度、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当前时间、所述按压强度和所述按压时长,判断所述车辆的行驶情景,并根据所述行驶情景控制所述车辆喇叭按照不同的模式鸣响。本发明的车辆喇叭控制系统按照不同的驾驶情景,控制喇叭按照不同的声级进行鸣响,根据环境等因素智能控制喇叭的鸣响模式,智能的控制车辆喇叭鸣响,提高车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46924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0601543.7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2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转向管柱旋转间隙测量工具,包括连接部、施力部和角度显示仪,所述连接部与转向管柱的输入轴相连,所述施力部、所述角度显示仪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角度显示仪用于获取所述转向管柱的转动角度;本发明的简易转向管柱旋转间隙测量工具,利用施力部对转向管柱施加作用力,通过角度显示仪获取该作用力下转向管柱旋转的角度,可以简单快捷地测量出转向管柱的旋转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945522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398295.7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电机与蜗杆的连接机构,包括:电机端卡接件,具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上具有卡接凸台;蜗杆端卡接件,包括本体和卡爪,卡爪设置在本体的一端,且在该端的端面上,任意相邻两个卡爪之间具有一个凹槽;橡胶衬套,安装在安装腔内,其包括衬套本体和卡接凸起,卡接凸起设置在衬套本体朝向蜗杆端卡接件的一面,卡接凸起与凹槽一一相对布置,任意相邻两个卡接凸起之间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卡爪的第一卡槽;衬套本体朝向电机端卡接件的一面具有用于容纳卡接凸台的第二卡槽。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由于蜗杆轴向窜动导致的蜗轮蜗杆间隙变大后引起的蜗轮蜗杆撞击异响的问题,同时节约零部件成本,降低零部件尺寸控制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