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59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353285.7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290环保制冷剂全温域整车热系统架构,包括压缩机、LCC冷凝器、WPTC、水泵H、水泵B、水泵M、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HVAC内的加热芯体及EVAP蒸发器、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chiller1、chiller2、空调水泵、电池HVB。本技术方案使用R290环保制冷剂,通过空调水循环回路避免可燃制冷剂进入乘员舱,并能够实现全温域热管理,能够有效利用整车各个发热部件热量,有效降低整车热损失,并在在春秋季可以利用电机余热加热乘员舱和电池,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8939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23447.8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五通装置,其中该热管理系统包括五通装置、电机电控元件、散热器、动力电池、制冷换热二合一设备,五通装置为在水壶上集成电机水泵、电池水泵和五通阀;动力电池的出水口与五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其入水口与制冷换热二合一设备的出水口相连,制冷换热二合一设备的入水口与电池水泵的出水口相连,电池水泵的入水口与五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电机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五通阀的第三接口相连,其出水口与电机电控元件的入水口相连;电机电控元件的出水口处并联设有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与五通阀的第四接口相连,另一个支路经过散热器与五通阀的第五接口相连。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降低零部件数量,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8768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60473.8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高压分线盒,包括:分线盒主体、上盖、接线座和高压保险。所述分线盒主体设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容纳腔,所述接线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分线盒主体上,以对所述容纳腔的开口进行遮挡或闭封。所述接线座为双层结构,所述接线座的上接线层和下接线层的两端均对应设置多对连接端子,以提供电源分线连接端。所述高压保险可选择地串接在所述上接线层两端对应的连接端子上,以分别作为电源正极接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下接线层设有接线端子,作为电源负极接线的连接端。本发明能提高汽车配电的便捷性,提高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85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701494.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试制平台,其包括四个横向移动机构、两个纵向移动机构、升降设备、底层框架,所述底层框架为沿纵向延伸的矩形框架,两个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层框架的顶部的左右两侧上,两个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均能够在所述底层框架上沿纵向移动;每个所述纵向移动机构的顶部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两个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均能够在所述纵向移动机构上沿横向移动;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车身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机构;所述升降设备用于对所述底层框架进行支撑,所述升降设备设置在所述底层框架的下方。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提高下车体改制操作的便捷性,提高改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69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09253.X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挡车型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程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通过在离合工作缸上设计一套可测量工作行程的线性传感器装置,通过对其行程的测量,来判断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的磨损行程,根据判断出的离合器摩擦片磨损的具体厚度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离合器摩擦片,并且通过主动监测及提醒的方式能够准确且便利地判断离合器是否需要更换,避免因摩擦片过度磨损未及时更换造成的顿挫或动力跟随不良等现象。本发明能够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准确识别并警示离合器磨损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7446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77628.1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辅助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乘员座椅三点式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及调节带;上固定部安装于座椅的上部,下固定部设置于座椅的下部,高度调节环滑动套于调节带上;上部安全带盒设置于上固定部,下部安全带盒设置于下固定部,上部安全带织带的一端位于上部安全带盒内,并且上部安全带织带穿过高度调节环后,另一端与安全带锁舌连接;下部安全带织带的一端位于下部安全带盒内,另一端与安全带锁舌连接。本装置通过一种简易的带和环及其固定结构,能够忽略空间和尺寸限制,与客车乘员三点式安全带组合使用,等效降低其上固定点,适配不同身高的乘员,提高舒适性,规避安全风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