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15174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501599.0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空调热负荷及制冷剂流量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空调的进风口焓值和出风口焓值;根据进风口焓值和出风口焓值获得第一焓差;获取鼓风机风量;根据第一焓差和鼓风机风量获得空调热负荷;获取冷凝器出液口处的焓值和蒸发器出气口处的焓值;根据冷凝器出液口处的焓值和蒸发器出气口处的焓值获得第二焓差;根据质量流量公式计算获得制冷剂流量。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空调热负荷及制冷剂流量的检测方法,利用焓差和鼓风量实现了对空调热负荷的计算,同时,根据焓差和热负荷,实现了对制冷剂流量的计算,根据反馈的热负荷信号和制冷剂流量信号,有效提升了空调系统及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7059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339183.8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04 , B60H1/034 , B60H1/3205 , B60H1/3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丙烷制冷剂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单元、制冷剂循环装置和冷却液循环装置。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通过第一风道与驾驶舱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驾驶舱制冷。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通过冷却液循环管与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散热。所述空调控制单元根据制冷剂温度调节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的热交换效率,所述空调控制单元还根据设定制冷温度调节所述制冷剂循环装置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能提高汽车空调的安全性,降低汽车使用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721517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01599.0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空调热负荷及制冷剂流量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空调的进风口焓值和出风口焓值;根据进风口焓值和出风口焓值获得第一焓差;获取鼓风机风量;根据第一焓差和鼓风机风量获得空调热负荷;获取冷凝器出液口处的焓值和蒸发器出气口处的焓值;根据冷凝器出液口处的焓值和蒸发器出气口处的焓值获得第二焓差;根据质量流量公式计算获得制冷剂流量。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空调热负荷及制冷剂流量的检测方法,利用焓差和鼓风量实现了对空调热负荷的计算,同时,根据焓差和热负荷,实现了对制冷剂流量的计算,根据反馈的热负荷信号和制冷剂流量信号,有效提升了空调系统及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691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69814.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水路循环架构的混动汽车空调制热控制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通过发动机和WPTC控制策略的优化,做到根据乘员舱发出的需求指令,使用高压电控制WPTC进行整车制热或以发动机余热进行制热补偿,此外,综合考虑电池加热的性能和影响,采用叠加控制逻辑,可精准控制电池及乘员舱热量。具体来说,在空调系统中引入WPTC并使其串接在水路中,WPTC的输出功率可根据电池和乘员舱此两种因素综合控制其功率输出。本发明站位于混动车型使用工况复杂多变的角度,有效降低了整车开启制热功能时对于整车能耗的浪费,并且对空调系统及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更为显著地提升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442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95708.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 B60H1/22 , B60K1/00 , B60L58/26 , B60L58/27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油加热器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电池冷却液回路以及空调冷却液回路,三者之间通过热交换机连接。电池冷却液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冷却水泵,动力电池、电池冷却水泵和热交换机依次连接。空调冷却液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空调加热水泵、燃油加热器、电子三通阀以及空调加热器,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口与热交换机连接,热交换机还与空调加热水泵连接并形成回路,以使得空调冷却液回路与电池冷却液回路实现热交换。本发明针对环境温度较低(<‑20℃),整车采暖效果提升较为明显,提升寒冷季节热舒适性,且不消耗动力电池能量,有利于增加续航里程;另外,电池包制热效果提升较为明显,且不消耗动力电池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26370.9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9 , H01M10/663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器、预热加热器、压缩机、冷凝机构、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内设有冷却液管路和制冷剂管路;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具有电池冷却回路、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本公开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电池冷却回路可通过电池冷却板实现电池的冷却,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分开设置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地响应电池的冷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51184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38744.2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7 , H01M10/667 , B60H1/00 , B60L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冷却液循环装置和余热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通过第一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制冷,以使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降低。所述余热循环装置通过第二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制热,以使电机逆变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用于对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回路或所述第二回路的通断。本发明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减少动力电池加热升温时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934115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23626.3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昌瑞
Abstract: 一种电动汽车空气源热泵控制装置,其液冷式冷凝器具有制冷剂出入口、冷却液出入口以在其内实现热交换;空调主机总成中具有蒸发器和加热器,空调压缩机连接有气液分离器;制冷剂回路中包括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以及布置其间并相连的空调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且冷却液回路中包括且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以及布置在其间并相连的加热器,其可实现空调系统制冷、采暖、出湿模式,空调主机结构基本不变,开发效率高;同时解决-20℃低温采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1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661597.2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271 , B60H1/00392 , B60H1/00785 , B60H1/007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空调除霜控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室外环境温度T1;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室外环境湿度RH;除霜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1和所述室外环境湿度RH,确定热泵空调的结霜模式,并根据各结霜模式进行对应的除霜操作。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空调除霜装置及方法通过采集室外环境温度T1和室外环境湿度RH,确定热泵空调的结霜模式,并根据各结霜模式进行对应的除霜操作,从而精准地根据不同的结霜模式进行除霜,而无需所有的环境下均通过逆向循环来实现,在简化了系统结构的同时,提高了除霜效率,并改善了乘员的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652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218318.1
申请日:2015-04-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环模装置,包括放置压缩机的压缩机舱、放置冷凝器的冷凝器舱和放置空调总成的蒸发器舱,压缩机舱与冷凝器舱之间设有第一隔板,压缩机舱与蒸发器舱之间设有第二隔板,冷凝器舱与蒸发器舱之间设有第三隔板;压缩机的排气管穿过第一隔板连接于冷凝器的进气口,压缩机的吸气管穿过第二隔板连接于空调总成的低压管,空调总成的高压管穿过第三隔板连接于冷凝器的出气口。本发明通过设置压缩机舱、冷凝器舱和蒸发器舱,能够单独控制各舱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使压缩机、冷凝器和空调总成分别处于不同的工况,以更好地模拟整个空调系统的工作环境,进行更多种工况的试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