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708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410140084.9

    申请日:2007-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包括第一鳍和第二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第一硅玻璃层于第一鳍上,第一硅玻璃层包括第一种类的杂质;在第一硅玻璃层和第二鳍上形成氧化层;提供第二种类的杂质;执行气相扩散工艺将第二种类的杂质扩散进入氧化层以形成掺杂层;之后,执行基底的高温处理工艺,通过固相扩散工艺提供将第一种类的杂质趋入到第一鳍中和将第二种类的杂质趋入到第二鳍中,使得第一鳍包括N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沟道,第二鳍包括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沟道。本发明能够提供均一的掺杂分布而不产生阴影遮蔽效应,能够满足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性能需求。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708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140084.9

    申请日:2007-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包括第一鳍和第二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第一硅玻璃层于第一鳍上,第一硅玻璃层包括第一种类的杂质;在第一硅玻璃层和第二鳍上形成氧化层;提供第二种类的杂质;执行气相扩散工艺将第二种类的杂质扩散进入氧化层以形成掺杂层;之后,执行基底的高温处理工艺,通过固相扩散工艺提供将第一种类的杂质趋入到第一鳍中和将第二种类的杂质趋入到第二鳍中,使得第一鳍包括N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沟道,第二鳍包括P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沟道。本发明能够提供均一的掺杂分布而不产生阴影遮蔽效应,能够满足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性能需求。

    半导体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1897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710138242.7

    申请日:2007-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衬底,具有在其内部形成的多个隔离区;栅极介电层及栅电极层,在该衬底上方;多个间隙壁,沿着该栅极介电层及该栅电极层的侧壁形成;多个源/漏极延伸区,在该衬底中,且在该栅极介电层的相对侧;多个源/漏极区,在该衬底中,且在该栅极介电层与所述多个源/漏极延伸区的相对侧;多个第一硅化区,在所述多个源/漏极延伸区中,且在该栅极介电层的相对侧;以及多个第二硅化区,在该衬底的表面上方,且在该栅极介电层与所述多个间隙壁的相对侧。所述多个第一硅化区为包括至少两种金属材料的硅化合金。本发明能够减少半导体装置的寄生电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