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47056.5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一种连续梁构造,包括主跨和两个边跨,主跨和对应边跨之间的第一0号块位于第一桥墩上,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至少一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主跨、附加边跨和两个边跨整体为连续结构;设置有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第二桥墩上,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边墩或相邻一侧的第一边坡的第一墩台上,附加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相邻一侧的第二边坡的第二墩台上。其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能够满足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减小主跨的跨度,无需搭设支架,地形适应性好、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安全性高。

    内置式桥梁附属连接预埋件构造及其设计方法和预埋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679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15391.4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置式桥梁附属连接预埋件构造及其设计方法和预埋组件。一种内置式桥梁附属连接预埋件构造,包括套筒和置于套筒内部的连接杆,套筒用于预埋于墩身内,套筒外端用于与墩身的模板内壁齐平,连接杆外端能够从套筒内拉出或弹出,连接杆外端用于连接桥梁附属构造;当连接杆外端能够连接桥梁附属构造时,套筒能够限制连接杆向套筒外移动。桥墩的模板施工和桥墩的浇筑均对套筒和连接杆的预埋无影响,保障了套筒和连接杆的有效性,当模板拆除后,能够直接将连接杆外端从套筒内拉出或弹出后连接桥梁附属构造,而连接杆外端连接桥梁附属构造时,因套筒能够限制连接杆向套筒外移动,保证了对桥梁附属构造的稳定连接,提高了后期施工的便利性。

    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3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47056.5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一种连续梁构造,包括主跨和两个边跨,主跨和对应边跨之间的第一0号块位于第一桥墩上,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为0.55~0.6,至少一个边跨远离主跨的端部还设有附加边跨,附加边跨和边跨的跨径之比为0.5~0.7,主跨、附加边跨和两个边跨整体为连续结构;设置有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第二桥墩上,未设置附加边跨的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边墩或相邻一侧的第一边坡的第一墩台上,附加边跨远离主跨的一端设于相邻一侧的第二边坡的第二墩台上。其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能够满足边跨和主跨的跨径之比、减小主跨的跨度,无需搭设支架,地形适应性好、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安全性高。

    一种顶推框架下穿高速铁路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44616.3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推框架下穿高速铁路的施工方法,本工法采用管棚施工技术并配合改进后的框架进行顶推施工,能够利用延伸超出的小框架缩小与上层土体开挖面的距离,减小横抬梁与既有管棚的悬空长度,使既有管棚超前支承于钢刃角或小框架底板上,支撑上层开挖面土体,隔断上下层土体的联系,超前开挖后原来的一段连续的开挖坡面形成两段坡面,等效减小了上层土体的坡面高度,大大提高了开挖面的稳定性,从而确保轨下横抬梁最大悬空长度控制在理论计算范围以内,避免横抬梁变形过大或者开挖面土体意外损失造成高铁线路的变形,适用于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区的顶进框架下穿防护施工。

    铁路无砟轨道道岔区桥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104572U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20958536.X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无砟轨道道岔区桥梁结构,包括水平的悬臂板和多根桩身,所述桩身竖直设置在悬臂板的下方,桩身的顶部与悬臂板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柱身,所述柱身到悬臂板的边缘具有间距,所述柱身的横截面积小于桩身的横截面积,且柱身与桩身同轴设置,所述悬臂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震层。悬臂板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多根柱身与桩身提高了悬臂板的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悬臂板沉降、倾斜、翘起等,降低了土体变形引起的悬臂板变形,进而减小轨道的变形,很好地满足列车行驶对线路平顺性的要求,使得列车能够平稳地通过道岔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