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定子冷却结构、电机冷却系统及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9651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411558.9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驱定子冷却结构、电机冷却系统及电机,其中,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用于承接外界冷却油的进油管,电驱定子冷却结构设置在壳体内,该电驱定子冷却结构包括淋油环、铁芯和定子绕组,淋油环上设有若干淋油孔;铁芯的一端与淋油环连接,铁芯上贯穿设有通道以及若干导油孔,铁芯靠近淋油环的一端、淋油环的外周壁以及壳体内壁围合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与进油管、导油孔以及淋油孔均连通;定子绕组设置在通道内,定子绕组的一端延伸至淋油环内,定子绕组的另一端伸出通道。本申请将冷却油的分配和流通功能集成在铁芯上,简化了冷却结构的设计,减少了冷却零部件的数量,从而使得电驱定子冷却结构便于生产制造以及后续检修。

    定子油冷结构
    2.
    发明公开
    定子油冷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315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14081.9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子油冷结构,所述定子油冷结构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一种冲片、第二种冲片和第三种冲片:第一种冲片包括第一种冷却孔和第二种冷却孔;且堆叠在第一种冲片下方,第二种冲片包括第三种冷却孔;且堆叠在第二种冲片下方,第三种冲片包括第四种冷却孔;其中,第一种冷却孔和第二种冷却孔形成轴向流道,第三种冷却孔形成径向流道,第三种冷却孔封闭设置,第四种冷却孔为小孔,冷却油流经轴向流动、径向流道和小孔,且第二种冷却孔还能够对第一种冲片定位。第三种冷却孔的径向流道设计成封闭的,防止冷却油部分流到铁芯外部,提升冷却效率;第三种冷却孔的径向流道的高度设计成与第一种冷却孔的轴向流道的宽度相同。

    电驱转子冷却与润滑结构和驱动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86462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40292.3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驱转子冷却与润滑结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转子轴,所述转子轴通过啮合花键设有减速器输出轴,所述电机壳体内设有冷却油管,所述冷却油管与转子轴间隙配合。通过空心转子轴、转子轴导油管的设计实现转子内部通油,通过在转子轴和转子轴导油管上开设一定尺寸的油孔、转子轴上相应油路导向零件的设计以及壳体上的分油结构,实现转子冷却功能、定子冷却功能、轴承润滑功能、花键润滑功能的集成。

    轴承预紧调整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02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78344.4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承预紧调整装置。轴承预紧调整装置包括压力机构和压力检测机构,压力机构的输出端用于抵接于轴承的外圈端面,由此向轴承的外圈端面输出压力;压力检测机构连接压力机构和轴承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检测压力机构向轴承的外圈端面输出压力的压力信号;压力机构与压力检测机构通信连接,用于获取压力信号,并且根据压力信号调整向轴承的外圈端面输出压力的输出压力值。压力机构向轴承外圈端面输出压力,并将压力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反馈至压力机构,实现对轴承预紧力的实时调整,使得转子轴能够保持适当的预紧力,避免了轴承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从而对轴承的刚度、精度、速度性能进行保证,并减少相应磨损,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00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88006.4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电机冷却系统包括:水冷换热系统,水冷换热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逆变器和油水换热器;冷却油系统,冷却油系统的管路通过油水换热器与水冷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作业,其中,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设置有旁通油路和电机;阀结构,阀结构设置于冷却油系统的管路上。本申请通过设置旁通油路,旁通油路的第一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进口连通,旁通油路的第二端与油水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并设置阀结构用于调节进入电机内冷却油的油量,有效的改变油路的方向,使得冷却油不经过油水换热器冷却,提高寒冷天气下电机冷却效率。

    一种扁线电机绕组扭转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184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94699.2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扁线电机绕组扭转装置,包括:扭转组件,扭转组件包括多个扭转圈,相邻扭转圈中的一个可相对另一个转动地设置,各扭转圈内设有多个扭转槽,各扭转槽沿扭转圈的轴向方向贯通地设置,扭转槽用于容纳电机端部的待扭转的扁线绕组。本申请通过设置扭转组件,扭转组件包括多个扭转圈,各扭转圈内设有多个扭转槽,扭转槽用于容纳电机端部的待扭转的扁线绕组,当扭转组件在作业过程中,控制相邻的两个扭转圈相对转动预设角度的过程中,控制扭转组件沿电机的轴向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位于各扭转槽内,且沿扭转圈径向方向的相邻扁线绕组的端部搭接在一起,有效地保证了扁线绕组成型后的待焊接点位置更精准。

    混合冷却电机和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201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65012.9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和车辆。混合冷却电机包括:壳体;定子组件;套体,套设于定子组件和壳体之间;套体背向壳体的一侧布设有用于通过第一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流道;端盖,设置于壳体一侧且盖合壳体,端盖具有轴承室,轴承室内配置有轴承;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支架,转子支架与端盖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子支架开设有导流孔,以使转子支架转动时位于转子支架内的第二冷却介质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导流孔。本发明采用第一冷却介质和第二冷却介质共同冷却的方案,采用定子组件外表面第一冷却介质,定子组件内部结构和转子组件采用第二冷却介质,提高电机整体散热效果。

    定子总成及具有其的电机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550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87761.1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总成及具有其的电机系统。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具有轴向贯通的定子槽,定子槽为多个,多个定子槽沿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匀地设置;绕组总成,绕组总成至少包括槽内利兹线和端部扁线,槽内利兹线穿设于定子槽内,端部扁线为两个,槽内利兹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部扁线连接;汇流排,汇流排与其中一个端部扁线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利兹线自身结构特性,采用槽内利兹线能够有效降低绕组总成的集肤效应,从而降低定子总成的交流铜耗,提升电机功率密度和效率,槽内利兹线的两端与端部扁线进行连接,使得绕组总成的端部成型效果较好,改善了绕组端部工艺难度和高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