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和加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599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46430.X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动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和加热控制方法,该电池加热装置包括排气模块、第一控制阀和控制模块,排气模块中的排气总管将发动机燃油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出动力系统,排气模块中的加热管经过所在混动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包内部,利用高温气体的热量为电池包加热,第一控制阀设置于加热管上靠近加热管的第一端的位置,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加热管中高温气体的流量。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动机和第一控制阀连接,根据用户的加热操作信号控制发动机和第一控制阀开启,实现了对混动车辆中电池包的加热,合理利用发动机产气对电池包加热,降低了电池加热功耗。采用加热管直接经过电池包内部,加热速度快且效果好,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加热成本。

    一种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1200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96674.X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油底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及车辆,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包括油底壳、废气管道、换热管道、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换热管道从油底壳中穿设而过,两端分别连通于废气管道,第一控制开关设置于换热管道上,第二控制开关设置于废气管道上,位于换热管道与废气管道的两个连通口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油底壳内,能够监测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连接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本发明能够简单高效地利用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高温废气对油底壳进行加热,提升其内机油的温度。

    车辆废气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508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87115.8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废气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废气控制阀的初始控制参数、第一湿度值、第二湿度值、废气利用线路中第一进气量与第二进气量的比例值,其中,初始控制参数用于表示多个废气控制阀的初始开合度,第一湿度值用于表示外界进气的湿度值、第二湿度值表示用于表示进入车辆发动机的气体的湿度值;基于第一湿度值和第二湿度值对初始控制参数中第一废气控制阀和第二废气控制阀的初始开合度进行反馈调节,以及,基于比例值对初始控制参数中第三废气控制阀的初始开合度进行反馈调节。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车辆废气再循环过程中析出液态水,而降低了车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工作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发动机缸盖的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612771.X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的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预先输入的燃烧系统模型、配气机构模型和建模边界,根据燃烧系统模型和配气机构模型确定待建模缸盖的缸盖骨架的建模模型,并根据缸盖骨架的建模模型、燃烧系统模型、配气机构模型和建模边界确定单缸水套、单缸油腔和单缸外模的建模模型,并复制得到多组水套、多组油腔和多组外模的建模模型,并进行装配得到左侧和右侧水套的建模模型,左侧和右侧油腔的建模模型,利用左侧的建模模型得到左侧缸盖毛坯,利用右侧的建模模型得到右侧缸盖毛坯,将两侧缸盖机加得到缸盖建模模型。由此,解决相关技术中缸盖建模周期长的问题,缩短建模周期。

    发动机的缸盖、发动机、车辆以及缸盖的温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74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17415.2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缸盖、发动机、车辆以及缸盖的温度控制方法,缸盖包括:缸盖端壁和缸盖侧壁,缸盖侧壁围绕缸盖端壁的边缘设置,且缸盖侧壁和缸盖端壁固定连接,且缸盖侧壁适于与发动机的缸体连接,缸盖端壁的外表面形成有零件安装空间。通过在缸盖端壁的外表面形成有零件安装空间,能够用于安装线束等零部件,从而无需占用缸盖以外的空间,进而能够降低线束等零部件对车内空间的占用率,从而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也能够对线束等零部件进行固定以降低线束等零部件随着发动机、车辆的振动而虚连、故障、损坏等情况发生概率,从而提升线束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提升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16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64356.3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本申请设计电池技术领域,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多个固态电芯单体;沿固态电芯单体的厚度方向,电池单元设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压板和弹性机构均设于第一端板和电池单元之间,且弹性机构位于压板面向第一端板的一侧,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固定连接以夹持电池单元、压板和弹性机构,且使弹性机构被压缩。通过将压板和弹性机构设于第一端板和电池单元之间,且弹性机构被压缩设置于压板面向第一端板的一侧,可以使压板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对电池单元持续施加压力,有利于提高多个固态电芯单体之间的界面接触状态,从而使电池模组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发动机气门的安装设备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280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88270.7

    申请日:2024-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门的安装设备,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安装设备包括:安装架具有梁体结构,移动机构设于梁体结构且相对梁体结构可移动;气门抓取装置设于移动机构且相对移动机构可移动;储油装置位于梁体结构的下方,气门供给装置用于将气门运送至梁体结构下方,旋转平台用于带动气缸盖同步转动;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机构、气门抓取装置、气门供给装置和旋转平台工作。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移动机构、气门抓取装置、气门供给装置和旋转平台工作,以使气门装配于气缸盖,可以实现发动机气门的自动化安装,有利于节约人工成本,还可以降低进气门和排气门装错风险,从而减少发动机气门的安装时间,进而提高发动机的装配效率。

    预燃室总成及预燃室冷却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8045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70583.0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预燃室总成及预燃室冷却系统,该预燃室总成包括冷却水套和预燃室,冷却水套设置于气缸盖的下方,该冷却水套与气缸盖水套不相连,保证在预燃室的冷却环槽处有冷却水套连通,冷却水套设置有安装孔,预燃室安装于安装孔,预燃室的外周面开设有冷却环槽,冷却环槽与冷却通道连通设置,冷却液从气缸盖进入到冷却通道内,在预燃室周围环绕一圈后从进气侧流出,能够实现排气道上部和预燃室的冷却,该冷却水套不需要额外增加外部空间,而是通过预燃室和气缸盖的协同设计和安装来组成预燃室的冷却空间,特别适用于布置空间紧张的小型汽油机,同时,对气缸盖不会带来制造成本增加,能保证对预燃室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一种发动机冷却与排气热回收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499193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37308.1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与排气热回收系统及汽车,包括发动机、EGR冷却器、暖风机、增压器以及排气管路。其中,发动机的出液口与EGR冷却器的进液口连通,EGR冷却液的出液口与暖风机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暖风机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的进液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并形成第一循环回路。EGR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排气管路连通,EGR冷却器的第一出气通路与增压器的进气口连通,增压器的第一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增压器的第二出气口与排气管路的进气口连通,并形成第二循环回路。EGR冷却器的进气口与排气管路连通,EGR冷却器的第二出气通路与排气管路连通,并形成第三循环回路。上述发动机冷却与排气热回收系统,能量利用率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