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5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58125.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发动机包括气缸盖和气缸体,气缸盖包括稳压进气腔、燃烧室和排气腔,燃烧室与气缸体固定连接,包括:主冷却系统和稳压进气部冷却系统;主冷却系统包括燃烧排气水套和缸体水套;燃烧排气水套设置于燃烧室和排气腔的外侧,用于对燃烧室和排气腔进行降温;缸体水套设置于气缸体的外侧,用于对气缸体进行降温;稳压进气部冷却系统包括稳压进气水套,稳压进气水套设置于稳压进气腔的外侧,用于对稳压进气腔降温,可以在稳压进气腔的温度较高时将稳压进气腔的温度降低,能够避免发动机由于稳压进气腔的温度过高而发生爆振,并且有利于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整体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0599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46430.X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33 , H01M10/663 , H01M10/6556 , H01M10/656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动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和加热控制方法,该电池加热装置包括排气模块、第一控制阀和控制模块,排气模块中的排气总管将发动机燃油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出动力系统,排气模块中的加热管经过所在混动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包内部,利用高温气体的热量为电池包加热,第一控制阀设置于加热管上靠近加热管的第一端的位置,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加热管中高温气体的流量。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动机和第一控制阀连接,根据用户的加热操作信号控制发动机和第一控制阀开启,实现了对混动车辆中电池包的加热,合理利用发动机产气对电池包加热,降低了电池加热功耗。采用加热管直接经过电池包内部,加热速度快且效果好,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加热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1200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96674.X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油底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及车辆,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包括油底壳、废气管道、换热管道、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换热管道从油底壳中穿设而过,两端分别连通于废气管道,第一控制开关设置于换热管道上,第二控制开关设置于废气管道上,位于换热管道与废气管道的两个连通口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油底壳内,能够监测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连接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本发明能够简单高效地利用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高温废气对油底壳进行加热,提升其内机油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5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22576.4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10/625 , H01M10/6564 , H01M10/48 , H01M50/204 , H01M50/249 , B60L5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固态电池系统,涉及固态电池技术领域。该固态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固态电池模组、压力调节模块以及气体提供模块,固态电池模组包括依次排列且电连接的多个固态电池、电池管理模块、压力感应模块和压力控制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的各固态电池之间的压力信息,分别控制压力调节模块和压力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以使各固态电池之间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从而保证固态电池模组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同时,车辆包括温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复用为气体提供模块,有利于简化固态电池模组的结构,从而有利于简化固态电池系统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19582.X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第一连通管、液体收集装置、雾化装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涡轮机进口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连通,涡轮机出口与大气环境连通,涡轮机出口与压气机的压气机进口连通,压气机进口还与大气环境连通,第一连通管连通压气机的压气机出口和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液体收集装置设于第一连通管,液体收集装置收集流入第一连通管的液体,雾化装置与液体收集装置连通,雾化装置将液体收集装置内液体雾化喷入发动机的缸体内。由此,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避免发动机点火困难,还能够降低液体与机油形成乳化物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4991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56032.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排气管、混气管、废气输送管、加热装置、湿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压气机,涡轮机的涡轮机进口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连通,进气管的进气管出口与压气机的压气机进口连通,混气管连通压气机的压气机出口和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废气输送管连通涡轮机出口和进气管,湿度检测装置检测混气管内气体湿度,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气体湿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工作。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对混合气体进行加热,降低其湿度,使发动机可以采用具有高废气含量的混合气体,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777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33171.3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预燃室总成及发动机,该预燃室总成包括预燃室主体和端盖,预燃室总成安装在气缸盖上,气缸盖设置有安装槽,预燃室主体设置于安装槽内,预燃室主体包括预燃腔、安装部以及储钠腔,储钠腔与安装部间隔设置,且储钠腔能够容纳金属钠,安装部与预燃腔连通设置,且安装部用于安装火花塞,端盖安装在预燃室主体上,预燃室总成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金属钠融化成液态,液态的金属钠随着发动机的运转而相应的窜动,将预燃腔内油气混合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由下往上传导至气缸盖,最后热量通过气缸盖散发至大气中,无需专门设计预燃室总成的冷却系统,简化结构,不用占用原本很拥挤的气缸盖空间,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621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56026.6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车辆。该系统包括:燃油泵的出油口与高压油泵的进油口通过输油管路连通;燃油泵用于将燃油通过输油管路泵入高压油泵内;高压油泵包括柱塞组件和温度传感器;柱塞组件包括柱塞腔和柱塞,柱塞通过挺柱与凸轮轴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凸轮轴用于通过挺柱带动柱塞在柱塞腔内往复运动,使柱塞腔内的燃油输出至高压油轨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柱塞组件的温度,并将柱塞组件的温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获取凸轮轴的转速,根据凸轮轴的转速和柱塞组件的温度确定燃油泵向高压油泵泵油的最小压力,并根据最小压力调节燃油泵的电机转速。本发明可以提升高压油泵的可靠性、节省油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120038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1296674.X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油底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及车辆,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包括油底壳、废气管道、换热管道、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换热管道从油底壳中穿设而过,两端分别连通于废气管道,第一控制开关设置于换热管道上,第二控制开关设置于废气管道上,位于换热管道与废气管道的两个连通口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油底壳内,能够监测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电连接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连接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机油换热系统。本发明能够简单高效地利用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高温废气对油底壳进行加热,提升其内机油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655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28472.9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盖,其上设有主燃室、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两个进气流道、两个排气流道及冷却流道;预燃室,过盈配合在第一安装孔内且其内限定出预燃腔;火花塞,固定设置在预燃腔内且与预燃室围成预燃空间;预燃混合喷油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包括同轴设置的预燃喷油器和预燃混合喷射器,预燃喷油器与预燃空间连通;主燃喷油器,设置在第三安装孔内;冷却流道包围火花塞、预燃空间、预燃混合喷射器及排气流道。本发明公开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的气缸盖上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能够冷却火花塞、预燃空间及预燃混合喷射器,延长了火花塞的寿命,降低了预燃室的温度,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