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72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68466.7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海南)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0 , E21D9/11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埋隧道全断面开挖安全进尺计算方法,包括模型参数设置、设置模型假定条件、破裂面积分运算、直墙AB上任一高度处的土压力计算、D点的坐标计算、静力平衡计算,分析安全进尺步骤;本发明可以解决浅埋隧道建设过程中安全进尺长度的计算的问题;解决传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参数复杂,建模繁琐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具有计算准确性稿、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511103.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改扩建并施工方法。既有隧道左线线路中线与新建隧道左线线路中线线间距为0.6‑15.1m。根据线间距变化情况,结合施工工艺,并不断调整施工工序,将改扩建段划分为两个作业区段,0.6‑5.5m区段与5.5‑15.1m区段。在每个区段采取不同的支护施工方法。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改扩建段并线施工难题,降低了改扩建段并线施工中发生偏压、坍塌等多种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4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04911.0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4 , E21D9/00 , E21D11/10 , E21D11/14 , E21D20/00 , E21D9/14 , E21D11/00 , E21D11/18 , E21D11/28 , E21D11/15 ,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断面铁路隧道穿越堆积土的进洞方法。大断面铁路隧道穿越堆积土的进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隧道洞口堆积土边仰坡坡面加固及截排水施工;步骤2,明暗分界位置施作导向墙以及洞口超前管棚支护,管棚采用排管;步骤3,明洞段位置施作棚洞,棚洞主要采用型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施工;步骤4,洞口暗洞段采用四台阶上导坑分部开挖临时竖撑法机械开挖,并完成相应的初期支护和径向注浆等工作;步骤5,及时跟进仰拱、二衬,完成穿越堆积土隧道进洞施工。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大断面铁路隧道穿越堆积土的进洞施工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4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68918.1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7/11 , G06F17/13 , G06F30/20 , E21F17/0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隧道围压理论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拱顶围压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得到隧道顶部围岩压力计算模型,进行相关假设;步骤2,计算土体中任意点的平衡方程、屈服准则满足摩尔库伦准则、边界条件、破裂面上的应力方程、力矩平衡方程;步骤3,取破裂面计算模式,计算得到相应的土压力参数Kq,Kγ,Kc;步骤4,根据隧道顶部的围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隧道围压值。本发明计算方法得到的隧道拱顶围岩压力大于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的拱顶围岩压力,使得隧道拱顶支护结构受力计算更合理;计算方法所选取的破裂面考虑了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不需要求极值,计算更加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71670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52723.0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改扩建段斜井工区交叉口反挑顶施工方法。在斜井与既有隧道先贯通后,在贯通位置进行斜井与新建隧道反挑顶:即在斜井工区改扩建段的既有隧道与斜井交叉口位置,将采用先新建隧道正洞与斜井交接面位置的门架,再创造性的按照“反向两台阶法”和“逆作反压回填法”的施工方法进行交叉口位置反挑顶施工,为斜井工区交叉口的改扩建段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了三岔口位置新建隧道安全顺利地并入既有隧道。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斜井三岔口位置改扩建段并线施工技术难题,确保了斜井三岔口位置新建隧道安全、稳定的并入既有隧道。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0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1103.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改扩建并施工方法。既有隧道左线线路中线与新建隧道左线线路中线线间距为0.6‑15.1m。根据线间距变化情况,结合施工工艺,并不断调整施工工序,将改扩建段划分为两个作业区段,0.6‑5.5m区段与5.5‑15.1m区段。在每个区段采取不同的支护施工方法。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改扩建段并线施工难题,降低了改扩建段并线施工中发生偏压、坍塌等多种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45590.X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奋奇 , 刘世纲 , 徐宾宾 , 杨润来 , 张义明 , 邱朋 , 王月婧 , 代浩 , 王晓姝 , 王建军 , 余漾 , 丁国龙 , 郭文静 , 房祥坤 , 徐学省 , 王银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偏压软岩大变形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初支变形数据库;步骤二,选取不同位置预留变形量特征值;步骤三,单独设计初期支护断面;步骤四,单独设计初期支护施工;步骤五,原设计初期断面施作;步骤六,补偿注浆;步骤七,二次衬砌施工,多次重复步骤一至七,通过偏压软岩大变形段。本发明可预防和减少软岩偏压隧道反复换拱处理的问题,避免隧道初支变形时整个全断面同步放大,造成部分地段二衬混凝土超耗严重,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4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68024.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埋隧道侧压力计算方法,包括:模型参数设置;计算围压顶部的围压;A破裂面计算;B破裂面计算;AD墙上总土压力计算:直墙AD上任一高度h处的土压力计算;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向土压力的结果偏大,致使隧道侧向结构支护偏于保守,浪费工程材料,提高了工程造价的问题;解决传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参数复杂,建模繁琐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具有计算准确性稿、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6702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52723.0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改扩建段斜井工区交叉口反挑顶施工方法。在斜井与既有隧道先贯通后,在贯通位置进行斜井与新建隧道反挑顶:即在斜井工区改扩建段的既有隧道与斜井交叉口位置,将采用先新建隧道正洞与斜井交接面位置的门架,再创造性的按照反向两台阶法”和“逆作反压回填法”的施工方法进行交叉口位置反挑顶施工,为斜井工区交叉口的改扩建段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了三岔口位置新建隧道安全顺利地并入既有隧道。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斜井三岔口位置改扩建段并线施工技术难题,确保了斜井三岔口位置新建隧道安全、稳定的并入既有隧道。
-
公开(公告)号:CN214035680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3296733.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铁路隧道检修工程中的一种移动式台车。移动式台车,台车主体底部安装有行走装置和调节装置,台车主体包括顶部操作平台以及设置在其下部的中间操作平台,台车主体的中部设置有爬梯,中间操作平台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立杆和固定于立杆间的三角架,远离爬梯一端的立杆上固定有斜杆,斜杆与操作平台底部固接,沿隧道纵向两侧的立杆上间隔设置有横向拉杆,且相邻两立杆间设置有斜向支撑杆。本实用新型节省了支拆脚手架的过程,避免了脚手架材料倒运、储存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隧道内施工遗落杂物的可能性,为铁路隧道检修工作节省时间,能够保护既有设备不被破坏,也能够保证平台上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