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714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629313.2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远海三浮体转驳输油系统,包括FPSO、CTV和VLCC,所述FPSO通过海面输油管路与CTV连接,所述CTV通过海面输油管路与VLCC连接,FPSO的油液输出接口、CTV的油液输入接口和油液输出接口、VLCC的油液输入接口内的密封圈均采用的是信息传输式弹性蓄能密封圈,所述信息传输式弹性蓄能密封圈连接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将接收的数据信息与预存的信息对比,发现密封圈的密封异常时,及时启动声光报警器。本专利系统采用了信息传输式弹性蓄能密封圈,能对易出现问题的输油接口处的密封圈的工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便及时报警,对接口漏油现象,做到了提前预防,有效避免了漏油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895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611797.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IPC: H02G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缆贯穿结构,涉及海洋能源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座,设置于海缆贯穿孔周缘,与平台甲板固定连接,固定支座端面与平台甲板的夹角呈10°~15°;U型连接板,设置于固定支座的端面,U型连接板与海缆锚固连接;海缆支架,设置于平台甲板上,用于支撑和辅助导向海缆往海缆贯穿孔处延伸。根据本发明的海缆贯穿结构,固定支座和海缆支架配合固定海缆和海缆锚固,整体结构形式,稳性好,强度高,能有效地承受海上风浪,避免了浮式平台海缆跳脱、拉断,避免造成电气系统失效。使浮式平台海上供电、发电能进行连续运营作业,确保浮式平台装置运营过程供电、发电安全性,保护浮式平台装置设施安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29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46990.2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油船的储油系统,包括船体、多个输油单元和装载装置,装载装置设在船体的上甲板,船体内设有多个货油舱,货油舱与装载装置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输油单元相连通;船体内设有多个横舱壁和多个纵舱壁,通过将多个横舱壁沿船体舱内的中心线设置,并设置多个横舱壁垂直于船体舱内的中心线并位于在横舱壁的两侧,从而将船体舱内分隔成横向的两个货油舱和纵向的多个货油舱,使得货油舱的分布更合理,满足52500吨原油载重量的要求。通过设置多个输油单将装载装置对外部船舶抽取的原油均匀分配到各个货油舱中,使得原油船在航行过程中保持重心平稳,避免因原油对货油舱造成较大冲击导致船体出现侧翻。
-
公开(公告)号:CN11669714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29313.2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远海三浮体转驳输油系统,包括FPSO、CTV和VLCC,所述FPSO通过海面输油管路与CTV连接,所述CTV通过海面输油管路与VLCC连接,FPSO的油液输出接口、CTV的油液输入接口和油液输出接口、VLCC的油液输入接口内的密封圈均采用的是信息传输式弹性蓄能密封圈,所述信息传输式弹性蓄能密封圈连接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将接收的数据信息与预存的信息对比,发现密封圈的密封异常时,及时启动声光报警器。本专利系统采用了信息传输式弹性蓄能密封圈,能对易出现问题的输油接口处的密封圈的工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便及时报警,对接口漏油现象,做到了提前预防,有效避免了漏油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8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06870.X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上风电导管架一体化运输结构,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风电导管架本体,为三桩结构或四桩结构;多个浮体主体,浮体主体的数量与风电导管架本体的桩脚数量相等,浮体主体与风电导管架本体的桩脚焊接。以及,多个浮体浮箱,分别设置于各浮体主体的周缘,浮体浮箱用于调节风电导管架本体的液面运输吃水深度。根据本发明的海上风电导管架一体化运输结构,风电导管架本体与浮体主体焊接固定成一个整体。无需放置在船舶上运输,降低船舶运输要求,有效缓解船舶排期导致的施工周期延长。并且风电导管架本体在海面上漂浮运输,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效率,从而提升建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3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911403.6
申请日:2022-07-30
Applicant: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IPC: B63B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驾驶室窗框加强结构,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多根窗开口加强框,固定连接于船体建筑围壁板的窗户开口周缘;多根窗边框,窗边框与窗开口加强框靠近船舱内的一侧连接;以及,窗玻璃安装架,与窗边框靠近船舱内的一侧连接。其中,窗户开口周缘的各窗开口加强框架依次连接形成安装框架,窗开口加强框的截面为方形。根据本发明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驾驶室窗框加强结构,窗户开口周缘的窗开口加强框连接形成安装框架,且窗开口加强框采用方形结构,强度更大,抗形变能力更强。而窗边框和窗玻璃安装架朝向船舱内侧与窗开口加强框连接,有效防止窗户受外力挤压爆裂,保证海上航行船舶和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72376.6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起峰
IPC: G01B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螺纹调节杆的舵系衬套间隙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装置本体,用于伸入船体中;调节把手,套接于装置本体的一侧;紧固螺母,与装置本体螺纹连接;调节杆,用于插入舵承本体的小孔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带螺纹调节杆的舵系衬套间隙测量装置及方法,通过带螺纹调节杆的舵系衬套间隙测量装置对舵系衬套间隙测量,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进入狭小空间工作,避免潜水员潜入水下工作,提高工作安全性。本装置操作简便,极大提高水下检测的工作效率,且设备结构简单,部件少,重量轻,便于携带,从而降低整套水下检测设备的成本。采用本装置进行测量,精度更高,精度达到0.01mm,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03362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165306.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IPC: F03D13/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海上导管架片式组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提供两导管架斜撑杆,在地面将两导管架斜撑杆组装并形成花片结构,再提供两导管架斜撑杆和一导管架主杆件,在地面将导管架斜撑杆和导管架主杆件组装并形成侧片结构,接着提供两导管架斜撑杆和两导管架主杆件,在地面将两导管架斜撑杆和两导管架主杆件组装并形成支撑结构,最后将花片结构、侧片结构和支撑结构组装并形成海上导管架。由于花片结构、侧片结构和支撑结构均为平面结构,在地面便能组立,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同时,在地面作业能够更加便利地对附件结构进行安装,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25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62066.7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导管架三段式立体总组方法,包括下总段、上总段和过渡段,所述下总段以正立的状态安装于下总段支撑架,所述上总段以侧立的状态安装于上总段平面胎架,所述方法包括:在底面设立与风电导管架的管架腿数量相对应的管架支撑座;将下总段从下总段支撑架以正立的状态吊起,控制下总段的管架腿与管架支撑座对应固定连接;将上总段从上总段平面胎架中吊起并翻转,控制上总段的管架腿固定连接于下总段的顶端;将过渡段以正立的姿态吊起,安装于所述上总段的上方,在建造过程中将高空作业地面化,提高施工安全因素,能够三端多点同时作业,分散施工、减少施工集中,减少建造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76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54661.3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 广东镭奔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附着率的海工板件无吸收层激光冲击喷涂镀膜方法和装置,S1、在计算机中建立无吸收层激光工艺参数与表面粗糙度对应关系的数据模型,根据海工板件所需喷涂的粗糙度精度要求,确定无吸收层激光冲击工艺参数范围;S2、海工板件表面不贴附吸收层,先从无吸收层激光冲击工艺参数范围中选取各参数保险值进行单次无吸收层激光冲击;S3、对海工板件无吸收层激光冲击区域的表面粗糙度进行单点测量,得到冲击后海工板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平均值;S4、如果测量平均值未达到喷涂附着率设定值,则重复步骤S2。本发明采用无吸收层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海工板件表面进行冲击处理,从而省去繁琐的吸收层贴附工作,加快强化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