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模拟热传导过程的双激光冲击锻打加工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5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1108893.8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NSYS数值模拟激光熔覆层热传导过程优化双激光冲击锻打加工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简化模拟条件;选择并定义有限元单元;建立熔覆基体和熔覆层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去除熔覆层模型中的有限元单元并逐步激活;计算得到有限元单元激活时各节点输入的热量载荷;得到熔覆层模型已激活单元节点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得到熔覆层的合理锻打时间,对锻打激光和熔覆激光的行进速度进行优化;根据合理锻打区域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合理锻打区域与最新激活的有限元单元的相对位置,对实际双激光冲击锻打加工的参数以及锻打激光和熔覆激光的相对距离进行优化。由此实现对激光熔覆层热传导过程的可视化监测。

    精密零件激光切割与激光微锻复合增减材修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2969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15580.X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零件激光切割与激光微锻复合增减材修复方法及系统,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三维模型输入;减材加工;模型切片处理;对失效零件的激光切割区域逐层进行3D打印增材修复;在进行3D打印增材修复的同时进行激光微锻加工;判断熔覆层表面及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若判断熔覆层存在缺陷,则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若判断熔覆层不存在缺陷,则继续进行下一层熔覆层的加工。通过3D打印头输出的激光束与激光微锻头输出的激光束始终聚焦在熔池区域上,采用低能量进行激光微锻,熔池内的液体不会发生飞溅,利用光电信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内部缺陷,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并消除熔覆层的气孔、微裂纹等内部缺陷,降低残余应力。

    基于ANSYS模拟热传导过程的双激光冲击锻打加工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54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108893.8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NSYS数值模拟激光熔覆层热传导过程优化双激光冲击锻打加工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简化模拟条件;选择并定义有限元单元;建立熔覆基体和熔覆层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法去除熔覆层模型中的有限元单元并逐步激活;计算得到有限元单元激活时各节点输入的热量载荷;得到熔覆层模型已激活单元节点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得到熔覆层的合理锻打时间,对锻打激光和熔覆激光的行进速度进行优化;根据合理锻打区域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合理锻打区域与最新激活的有限元单元的相对位置,对实际双激光冲击锻打加工的参数以及锻打激光和熔覆激光的相对距离进行优化。由此实现对激光熔覆层热传导过程的可视化监测。

    精密零件激光切割与激光微锻复合增减材修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2969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111315580.X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零件激光切割与激光微锻复合增减材修复方法及系统,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三维模型输入;减材加工;模型切片处理;对失效零件的激光切割区域逐层进行3D打印增材修复;在进行3D打印增材修复的同时进行激光微锻加工;判断熔覆层表面及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若判断熔覆层存在缺陷,则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若判断熔覆层不存在缺陷,则继续进行下一层熔覆层的加工。通过3D打印头输出的激光束与激光微锻头输出的激光束始终聚焦在熔池区域上,采用低能量进行激光微锻,熔池内的液体不会发生飞溅,利用光电信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内部缺陷,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并消除熔覆层的气孔、微裂纹等内部缺陷,降低残余应力。

    一种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片双面激光同时斜入射强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75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58692.0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片双面激光同时斜入射强化的方法,涉及航空发动机增减材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给出了叶片双面激光斜入射强化入射角度范围的选取方法,在发动机整体叶盘叶片密集且形状不规则的环境下,解决了双激光强化过程中整体叶盘发生干涉的问题,确保了激光强化的正常工作。本发明在确定初始冲击点入射角度的基础上,根据机械臂的平动范围及入射角范围来对强化区域进行划分,确保了激光强化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双激光的抗干扰性。本发明还根据入射角度建立功率密度补偿机制,使发动机整体叶盘强化效果趋于一致,提高了激光强化的效果;本发明还根据整体叶盘设计了激光强化的专用夹具,保证整体叶盘强化位置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