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90级别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004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10276585.1

    申请日:2010-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490级别建筑结构用耐火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钢板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2%~0.10%、Si0.05%~0.40%、Mn0.50%~1.40%、Nb0.010%~0.040%、Ti0.010%~0.040%、Als0.010%~0.050%、Cr0.10%~0.50%、Mo0.05%~0.22%、B0.0005%~0.0020%。其制造方法:钢坯加热温度1100~128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不小于980℃;第二阶段轧制开始温度970~850℃,再结晶区轧制积累变形量大于60%,终轧温度750~900℃;在终轧和开始冷却之间保留30~120秒;之后进行控制冷却,开冷温度为700~850℃,终冷温度为700~400℃;最后将钢板快速堆垛缓冷,堆垛温度650~300℃,保温时间为10~24小时。可获得良好且均匀的板型和性能,延伸率A%≥20%,屈强比Rel(或Rp0.2)/Rm≤0.8;化学成分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核电机组汽轮机辅机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10009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04271.X

    申请日:2012-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机组汽轮机辅机用钢及其制造方法,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25%C;0.15%-0.35%Si;0.70%-1.0%Mn;≤0.010%P;≤0.010%S;1.50%-2.0%Cr;0.001%-0.003%Al;0.60%-0.80%Mo;0.005%-0.015%V;0.005%-0.015%Nb;≤0.020%W;其余含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连铸坯采用高温和大压下进行轧制,开轧温度≥1050℃,终轧温度≥900℃,轧制总压下量≥70%,轧后自然冷却;正火温度920±10℃,保温时间2~4min/mm,回火温度685±10℃,保温时间5~10min/mm。钢板屈服强度(Rel)和抗拉强度(Rm)分别≥420N/mm2和≥535N/mm2,模拟焊后热处理后,屈服强度(Rel)和抗拉强度(Rm)分别为≥380N/mm2和≥500N/mm2,钢板热处理及模拟焊后热处理后的冲击吸收能量在100-210J之间。

    一种抗大变形油气输送管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6952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210194214.8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大变形油气输送管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成分组成为:C0.04~0.08%,Si0.20~0.35%,Mn1.60~1.80%,P≤0.018%,S≤0.003%,Als0.015~0.045%,Cr0.15~0.25%,Nb0.02~0.05%,Ti0.005~0.02%,Cu0.2~0.5%,Ni0.2~0.5%。通过控制钢坯加热制度、控制轧制和采用快速冷却技术,控制钢中的铁素体与马氏体尺寸和数量,控制屈服强度,降低屈强比,保证钢板的纵、横向性能、时效性能及优良的低温韧性。本发明一次性能合格率可达到90%以上,钢板不平度和表面质量均达到质量要求,可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钢板野外焊接性能,并提高生产效率20%。

    一种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787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282876.1

    申请日:2010-09-16

    Inventor: 王明林 乔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纵向变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通过控制出炉时钢坯上、下表面温度差和高压水除鳞道次,配辊时控制上、下工作辊直径差,并根据钢板的实际厚度调整数学模型零点自适应数值,控制钢板轧制速度、开、终轧温度、最后两道的单道次变形量、轧后冷却速率及开、终冷温度等一系列工艺技术措施,控制和改善钢板的板形、表面质量及力学性能,从而生产出合格的纵向变厚度钢板。按照上述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生产出的纵向变厚度钢板,其板型合格率达到95%以上,性能合格率达到99%,表面无黏着的氧化铁皮,各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