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GBT短路过流检测电路
    6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508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10522926.5

    申请日:2018-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IGBT短路过流检测电路,其包括:带通滤波器,其与所述第一IGBT的栅极连接;第一比较器,其与所述带通滤波器连接,并接收第一基准电压;T触发器,其与所述第一比较器连接,并输出第一逻辑信号;第二比较器,其与所述第一IGBT的栅极连接,并接收第二基准电压,输出第二逻辑信号;与门,其接收所述第一逻辑信号和第二逻辑信号,并输出硬开启错误检测信号;第三比较器,其与所述第一IGBT的栅极连接,并接收第三基准电压;以及RS触发器,其与所述第三比较器连接,并输出带载短路错误检测信号。本发明可以同时实现IGBT硬开启错误检测和IGBT带载短路检测,并且结构简单易行,节省成本。

    基于功率器件寄生电感的电流检测系统及电流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717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11777.5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流检测系统,包括一功率器件,其功率发射极和辅助发射极之间连接有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包括滤波器电容和滤波器电阻;采样信号调节电路,与低通滤波器的电容输出端相连;信号整形电路,连接于功率发射极和辅助发射极之间;以及可编程器件,其与采样信号调节电路的输出端和信号整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收信号整形电路的信号作为启动信号,控制采样信号调节电路进行采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流检测方法和一种可编程器件。本发明的电流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功率器件寄生参数与检测系统的时间常数自动匹配,而不需对每个功率器件的寄生参数进行测量,因此提高了检测精度,并且此检测系统电路结构简单,易于集成。

    一种高压模拟集成开关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58272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50613.2

    申请日:2016-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K17/6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模拟集成开关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第二模拟子开关,所述第一模拟子开关包括第一n型DMOS管、第二n型DMOS管及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n型D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n型DMOS管的源极,漏极连接电路输入端,栅极连接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n型DMOS管的漏极连接电路输出端,栅极连接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模拟子开关包括第一p型DMOS管、第二p型DMOS管、第二驱动电路及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一p型D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型DMOS管的漏极,源极连接电路输入端,栅极连接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p型DMOS管的源极连接电路输出端,栅极连接第三驱动电路。本发明的控制电路与信号通路不直接连通,抗干扰能力强,本发明的开关电路可以实现轨到轨输出。

    一种基于图形化的SOI-ESD保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01405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10124793.4

    申请日:2011-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形化的SOI-ESD保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该ESD器件结构包括:底层衬底;位于所述底层衬底上的绝缘埋层;位于所述绝缘埋层上的有源区;以及穿过所述绝缘埋层连接所述有源区与底层衬底的导通栓;其中,所述有源区包括P阱区和N阱区,所述P阱区和N阱区之间形成横向的PN结;所述导通栓位于所述PN结下方;在所述PN结之上设有场氧区;在所述P阱区之上设有阴极接触端;在所述N阱区之上设有阳极接触端。本器件在埋氧层上开了一个窗口,此窗口一方面可以很好的释放ESD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改善器件的抗ESD能力。能够在HBM(人体模型)中实现抗ESD电压达到2KV以上,达到了目前人体模型的工业标准。

    基于SOI材料的MOS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54821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192523.7

    申请日:2011-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I材料的MOS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是提供一具有顶层、隐埋氧化层、衬底层的SOI基板,在该顶层上光刻出多个硅岛,在去除硅岛表面的光刻胶及自然氧化层后,在该顶层上生长高k栅介质层,刻蚀该高k栅介质层以形成多个分别堆叠于各该硅岛上的高k栅介质岛,然后在该硅岛及高k栅介质岛上沉积电极薄膜层;最后刻蚀该电极薄膜层,以形成多个上电极及下电极,且使上电极分别堆叠于各该高k栅介质岛上、下电极形成于硅岛的表面上,以便在SOI材料上验证高k栅介质电学特性时,测量上、下电极的电容-电压特性可以不用考虑由于隐埋氧化层的存在而引起的附加电容,进而快速准确的对SOI衬底上高K栅介质进行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