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转向轮用直驱式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328119U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21209342.X

    申请日:2017-09-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转向轮用直驱式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包括:轮毂电机、制动器、电机冷却套和转向节,所述轮毂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和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轮辋直接连接,而没有设置减速机构;所述电机冷却套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所述电机冷却套上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回路;所述制动器在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转向节位于所述电机冷却套和所述制动器之间并集成在所述电机冷却套上,所述转向节上设置有与悬架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以及与转向拉杆连接的上控制臂连接结构、下控制臂连接结构和转向拉杆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驱动装置能够充分利用轮辋内的空间,使电机的性能最大化。

    一种新型车用动力电机定子总成结构及其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379783U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20743829.5

    申请日:2016-07-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总成结构以及所述定子总成的冷却系统,其定子总成主要包括导流管总成(3)、定子铁芯(7)、绕组(8);其冷却系统主要包括进油口(1)、导流管总成(3)、出油口(10)、储油装置(12)、过滤装置(13)以及冷却油散热装置(14),导流管总成(3)装配在定子铁芯(7)的轭部通孔中,定子总成通过导流管总成(3)与两侧端盖(4、11)之间的配合来保证定位;冷却系统的冷却方式为直接喷淋绕组(8)的油冷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既实现了动力电机系统的高效冷却,也最大化地保证了电机的有效径向尺寸,提升了电机的功率密度与扭矩密度;在保证电机高性能输出的同时,又保证了定子冲片的加工工艺性。

    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式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92018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348326.8

    申请日:2016-0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集成式驱动装置,由布置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减速器和差速器组成,电机轴输出端上有第一轴齿轮;中间轴上从右到左依次固定套置有一级减速齿轮、驻车齿轮、第二轴齿轮;电机轴与中间轴平行布置,电机轴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半轴齿轮花键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与车辆的半轴花键连接;第一轴齿轮与一级减速齿轮啮合,二级减速齿轮套置在差速器外壳上,差速器外壳内部固定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啮合,第二半轴齿轮与车辆的半轴花键连接,驻车齿轮与壳体外部驻车机构连接。具有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和集成度高的优点,能够提高驱动系统在整车上布置的灵活性。

    一种新能源车用一体化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271815U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20684835.9

    申请日:2014-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一体化驱动装置,通过集成化设计将驱动电机、减速器、差速器集成为一体,驱动电机、减速器、差速器共用壳体,电机轴既作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又作为减速器的输入轴,减速器部分包括一级减速齿轮组和二级减速齿轮组,差速器壳与二级减速齿轮连接,差速器中的半轴齿轮与车辆半轴花键联接,从而将该一体化驱动装置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轮毂,驱动车辆行驶。该新能源车用一体化驱动装置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有效地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缩短了轴向尺寸,降低了总成重量,整车动力系统布置的灵活性大幅提高。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用动力总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28318U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20202068.7

    申请日:2017-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用动力总成装置,包括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和双电机驱动装置,所述双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共用壳体的驱动电机、传动器和发电机,其中传动器由升速装置、减速装置、驻车装置、差速器组成,升速装置包括一对升速齿轮组,减速装置可包括一级减速齿轮组和二级减速齿轮组。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过升速装置传递给发电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给整车提供能量,使得发电机的功率密度较高;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经过减速装置传递给差速器,差速器壳与减速装置的二级减速齿轮连接,差速器中的半轴齿轮与车辆半轴花键联接,从而将该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轮毂,驱动车辆行驶。

    电动车用双电机总成装置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28317U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20202005.1

    申请日:2017-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双电机总成装置,包括端盖、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电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第二电机、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制动器和输出轴。车辆发动机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连接,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连接,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离合器置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制动器固定在第一壳体的底盖上,通过控制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合与断开,实现发动机、辅助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动力的耦合或者解耦,从而可实现纯电动、串联模式及混合动力驱动等多种工作模式,同时实现电机大传动比设计,减小电机轴向尺寸,降低成本。

    一种纯电动车辆用双电机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28311U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20202089.9

    申请日:2017-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车辆用双电机驱动装置,通过集成化设计将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减速器、差速器集成为一体,共用壳体,并且电机轴既作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又作为减速器的输入轴,有效地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总成重量。该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通过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直接输入给减速器,减少了动力损失,提高了传动效率。该驱动装置包含两个驱动电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性的进行双电机共同驱动或一个电机单独驱动,同时兼顾纯电动汽车的起步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并保证驱动电机处于较高的工况负荷率,提高驱动装置的效率。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双向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456234U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620713580.3

    申请日:2016-07-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双向供电系统,是在具有增程器功能动力总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基础上,通过在配置直流快充技术的基础上增加1个配电继电器,配以相应的软件控制功能,实现车辆对外按需供应直流电;通过在配置交流慢充技术的基础上,配备车载充电机双向变换(AC/DC&DC/AC,即交流变换到直流和直流变换到交流),配以相应的软件控制功能,实现车辆对外按需供应交流电。具有对电动车野外电能用尽抛锚时提供充电救援和在野外为家用电器提供供电的功能。

    一种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低压线束集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829368U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20566195.0

    申请日:2016-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低压线束集成装置,该装置包括PIN针脚连接器、橡胶密封块、低压线束、温度传感器线束连接器以及旋变定子,电机低压线束与旋变定子集成一体;低压线束一端连接通用的PIN针脚连接器,另一端连接旋变定子,低压线束与旋变定子之间无过渡的PIN针脚连接或手工接线连接;低压线束中间集成橡胶密封块,橡胶密封块卡在电机壳体的密封沟槽内,通过密封块的压缩实现线束密封及穿过电机壳体。该装置采用电机低压线束与电机旋变定子集成设计,可以较大的降低电机低压线束连接错误发生的几率,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快捷,系统成本低。

    一种电动车用高压线防错插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674863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699024.1

    申请日:201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高压线防错插接装置,通过电机壳体和高压线束总成结构匹配设计来实现,通过改变高压线束总成上固定法兰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装配角度,结合三相高压线束上固定法兰的不同角度在电机壳体上设计不同安装角度的螺纹孔,通过高压线束固定法兰与电机壳体上安装孔的匹配唯一性实现高压线束防错插接;电机壳体与三相高压线束固定法兰安装面在同一平面,壳体加工铸造方便,每相高压线束和固定法兰结构尺寸均相同,只是在线束总成装配时,改变线束固定法兰与线束端子的压装角度,管理方便,制造装配容易,成本低;通过结构匹配的唯一性实现防错插接,通过单独密封圈密封,螺栓固定,装配简单,防错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