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44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40005.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性能评级方法、模型、装置、设备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车辆性能评级方法包括:首先根据至少一款待评级车辆的性能指标在对应的性能指标加权包络线中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性能指标的排名比例;之后,根据排名比例和第二权重信息对至少一款待评级车辆的性能进行评级;其中,性能指标加权包络线用于表征对应的性能指标的目标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目标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包括第一权重信息,第一权重信息通过市场反馈信息确定;第二权重信息用于表征所述性能指标与所述待评级车辆的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以此能够通过市场反馈数据更新自身的评价体系,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0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699959.4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雪车冰刀力学特性测试系统,主要由上装机构和冰刀六维力机构构成;上装机构,包括桁架、载荷系统、电池和控制盒;上装机构与冰刀六维力机构相连;冰刀六维力机构由线性滑轨、驱动电机、旋转平台减速机、法兰盘、六维力传感器、冰刀安装模块及待测冰刀组成;承载空间内的载荷在垂直方向上能直线通过旋转平台减速机、法兰盘、冰刀安装模块传递至待测冰刀;驱动电机能带动六维力传感器转动;六维力传感器与待测冰刀相连;驱动电机与旋转平台减速机之间通过电机输出轴连接到一起。本发明雪车冰刀力学特性测试系统,能够全面满足雪车冰刀力学特性研究的测试需求,为雪车的设计开发与运动员的模拟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034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06306.1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操控稳定性的全行程特性分析方法、装置及介质,应用于悬架设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用于控制悬架操控稳定性的性能参数和多个车辆的测试数据集;提取每个测试数据集当中与每个性能参数对应的测试源数据作为每个测试数据集的子测试数据并对其进行拟合处理,得到每个性能参数的目标区间数据;获取悬架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仿真,生成多个待测性能参数及对应的待测测试源数据;根据每个待测性能参数的目标区间数据,对每个待测性能参数及对应的待测测试源数据进行分析并更新悬架设计方案。本发明实现了全行程范围内悬架的操控稳定性的特性分析,提高了悬架操控稳定性的设计合理性和设计精准度,有利于提高整车开发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0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20210.7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车辆参数和预设初始化参数,其中,车辆参数包括车辆的硬件参数和车辆在预设路面激励的条件下的车辆状态参数;基于车辆参数,构建车辆的十自由度车辆模型;基于预设垂向加速度范围、十自由度车辆模型和预设初始化参数,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的目标参数;基于目标参数调整生成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多次制造动力总成悬置制件,确认该动力总成悬置制件的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直至动力总成悬置制件符合设计标准,造成的生产符合制造动力总成悬置制件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3213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1560265.3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21/055 , B60G17/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抗侧倾机构及车辆,该主动抗侧倾机构包括套筒外壳、两个摆臂杆、两个减震组件、两个减速组件和两个电机,套筒外壳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两个摆臂杆分别转动设置于套筒外壳相对的两侧,两个摆臂杆能分别与车辆两侧的两个悬架固定连接,两个减震组件、两个减速组件和两个电机均位于套筒外壳内,两个减震组件分别与两个摆臂杆固定连接,两个减速组件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减速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减震组件固定连接。该主动抗侧倾机构能实现同时控制车辆两侧悬架的效果,可同时升降,也可以一侧升高,另一侧降低,适应于车辆各种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261252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022953.2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6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动稳定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车辆的行驶状态数据,基于行驶状态数据判断目标车辆是否处于弯道控制模式,在目标车辆处于弯道控制模式时,根据目标车辆的当前侧向加速度以及目标侧倾梯度确定目标车辆的整车目标侧倾刚度,进一步通过整车目标不足转向梯度系数确定前轴侧倾刚度以及后轴侧倾刚度,即在弯道控制模式下对车辆前轴和车辆后轴进行侧倾力矩的分配,实现了车辆处于弯道控制模式下的主动稳定杆控制,提高了车辆躲避障碍时的敏捷性和机动性,并且,提高了车辆躲避障碍后恢复路线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95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44131.0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控转向乘用车的转向系统、车辆、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系统,方向盘系统包括转向盘、第一转角传感器和控制器ECU1,第一转角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向盘转角信号;备份操纵机构,备份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球、第二转角传感器和控制器ECU2,第二转角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向球转角信号;主控制器ECU,主控制器ECU与转向执行机构连接,主控制器ECU可选择地与控制器ECU1、控制器ECU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主控制器ECU与控制器ECU1连接时,方向盘系统控制转向执行机构进行转向动作;主控制器ECU与控制器ECU2连接时,备份操纵机构控制转向执行机构进行转向动作。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向系统在转向盘系统故障时无法保障乘员安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56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47306.8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稳定杆的车辆个性化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属于汽车底盘控制技术领域,当接收到调整主动稳定杆力矩扭矩请求数据时,获取调整主动稳定杆力矩扭矩请求数据中的主动稳定杆个性化功能调整请求数据;根据所述主动稳定杆个性化功能调整类型确定相应悬架输出侧倾相关数据。本发明通过当调整主动稳定杆力矩扭矩请求数据时,获取调整主动稳定杆力矩扭矩请求数据中的主动稳定杆个性化功能调整请求数据;根据主动稳定杆个性化功能调整类型确定相应悬架输出侧倾相关数据,解决目前主动稳定杆应用于整车可实现的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根据车辆个性化功能对主动稳定杆进行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3213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60265.3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21/055 , B60G17/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抗侧倾机构及车辆,该主动抗侧倾机构包括套筒外壳、两个摆臂杆、两个减震组件、两个减速组件和两个电机,套筒外壳与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两个摆臂杆分别转动设置于套筒外壳相对的两侧,两个摆臂杆能分别与车辆两侧的两个悬架固定连接,两个减震组件、两个减速组件和两个电机均位于套筒外壳内,两个减震组件分别与两个摆臂杆固定连接,两个减速组件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减速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减震组件固定连接。该主动抗侧倾机构能实现同时控制车辆两侧悬架的效果,可同时升降,也可以一侧升高,另一侧降低,适应于车辆各种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4286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33184.5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车辆,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触发车辆的侧风稳定性补偿机制,获取车辆在行驶车速下的实际横摆角速度与车辆在行驶车速下的理论横摆角速度;根据实际横摆角速度和理论横摆角速度通过车辆稳定性控制映射图确定车辆的前轮补偿角度;通过前轮补偿角度,对车辆的前轮转向角度进行补偿以保持车辆稳定。如此,在车辆的侧风稳定性补偿机制触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横摆角速度和理论横摆角速度通过车辆稳定性控制映射图确定出车辆的前轮补偿角度以对车辆的前轮转向角度进行补偿,以此能够降低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实现的复杂性,进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
-
-
-
-
-
-
-
-